分享

“非科学”,不是贬义的丨《科学发现的逻辑》导读直播回放

 skysun000001 2023-03-20 发布于北京

以下根据“高山科学经典”第48期张志林教授、胡翌霖副教授、何朝安教授分享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书籍导读内容整理而成。


图片

点击图片跳转视频号主页观看直播回放


图片

导读部分内容剧透

_
_
_
_
_
图片

张志林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_
_
_
_
_

1. 何谓“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发现的逻辑》中写道:

一个科学家,不论是理论家还是实验家,都提出陈述或陈述系统,然后一步步检验它们。说得具体一些,在经验科学的领域里,他们构建假说或理论,然后用观察和实验,对照经验来检验它们。
对这个程序作出逻辑的分析,即分析经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科学发现的逻辑,或者说知识的逻辑的任务。

2. 波普尔认为,认识论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1)作为日常或常识知识问题;(2)作为科学知识问题。那些采取第一种方法进行研究的哲学家正确地认为,科学知识只能是常识知识的延伸,他们也错误地认为,常识知识在二者之中是较易于分析的。

3. 可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换句话说,我们并不要求科学系统能在肯定的意义上被一劳永逸地挑选出来,而要求它能在否定的意义上借助经验检验的方法被挑选出来,经验的科学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

4. 本书涉及两种科学方法:

(1)归纳-证实方法论(归纳主义)观察 → 分类 → 概括 → 预测

(2)演绎-证伪方法论(演绎主义)猜想 → 衍推 → 实验 → 消错

波普尔拒斥归纳主义,坚持演绎主义,并认为演绎-证伪方法论也可表述为:

猜想-反驳方法论:问题1 → 试探性理论 → 消错 → 问题2

5. 初次阅读《科学发现的逻辑》给我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性的认知变化。此书让我认识到:首先,科学理论具有猜测性的特点,而不是绝对真理,科学从根本上讲是可能出错的;其次,科学研究不是从观察开始,而是从问题开始,离开特定的问题情景就不可能有科学观察;第三,波普尔宣称,科学中从来没有使用过归纳法,因为他认为“不存在什么归纳”!

6.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提出特设性假说来尝试消解理论遇到的反例,但这些特设性假说不能只有保护原有理论这样一个作用,而应该衍生出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而且必须能够接受经验的检验。

7. 根据波普尔的观点,一门学科,一个领域,以可证伪性这一检验标准进行检测,满足标准者就是科学,不满足标准者则是非科学。在此,“非科学”这一表达是中性的,没有贬义,数学、逻辑学、文学、音乐等都是非科学。但是,如果宣称一个本来属于非科学的领域是科学的,那就把它变成伪科学了。比如说,有人号称有一门可以预测人生一切情况的“算命科学”,就属于这样的举动。

8. 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科学知识比其他知识优越。事实上,不同领域的知识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因而各有其优势和局限。但是,就从认知角度研究知识如何增长而言,对科学知识增长模式的逻辑分析最具典型性,而且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常识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科学知识优于其他知识。

_
_
_
_
_
_
_
_
_
图片

胡翌霖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

_
_
_
_
_

1. 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波普尔的思路非常完整、体系化,他的核心观点就是科学的“证伪主义”,非常鲜明。

2. 波普尔的每本书都很厚,因为他在书中不断地和假想敌讨论、再回应,呈现一种论战写作风格。其实后来的批评者提出的许多问题,波普尔都预先在书中做了回应。

3. 波普尔在本书中已经为知识进化论埋下了伏笔。有学者认为实证不可能有绝对的证伪,波普尔说:对,是这样的,你可以提出无穷的特设性假设。本书第一章里,波普尔建议要用待检验的系统以一切设想的方式面对证伪的态度,通过比较选择其中的最适应者,这其实是用进化论思想回应了这样一个问题。

4. 越是精细的理论,越容易被证伪。

_
_
_
_
_
_
_
_
_
图片

何朝安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_
_
_
_
_

1. 波普尔与弗雷格有相通之处,都反对心理主义。波普尔认为科学发现的心理学过程不是科学发现的逻辑,而弗雷格在讲逻辑客观性时,强调不要把逻辑的有效性问题混淆为逻辑思考的过程,这两者要区分开来。

2. 波普尔后来的几本著作,比如《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无尽的探索》……其实都把本书《科学发现的逻辑》里面的很多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拓展。将早期的这本书与后来的几本著作结合起来阅读,能从整体上把握波普尔内在思想的连贯性。

3. 科学家们提出的一些设想或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自然立法,只不过这个法不是法律,而是自然定律或者自然规律。

4. 波普尔认为,可证伪存在程度的区分,越反常识,越与预期相悖,可证伪度越大,比如相对论。

_
_
_
_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