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人都能练的少林气功——丹田练气功

 无名老熊 2023-03-20 发布于澳大利亚

气功训练,以养气和练气。养气而后气不动,气不动则神清,神清而后操纵进退得宜 练气宜勤于运体。运体之法,以马步 (站桩) 为先,以身之上下伸缩为次。其次为呼吸以长呼短吸气守丹田时时习之 

在少林气功中以坐禅功的丹田运转法透骨贯通法为常用坐禅功的训练法如下坐禅功又称观壁坐禅功是以少林寺达摩禅师所传经法最为著名 在佛门中又称 “禅宗”。 

达摩主张以 “寂修” 为本, 万念皆空, 明心见性, 做到 “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坐禅功”是少林拳法的根基,通过锻炼,对于气脉中和、坚实其内脏、 顺通经络以充养先天,具有重要作用。

图片


丹田练气功———火珠训练法


方法:坐禅坐北朝南,全身放松,头部、身体保持端正,双眼微合,“内照丹田”。口部自然闭合,牙齿相合,舌尖内卷,轻轻抵住上腭。左腿弯曲,小腿内盘, 脚背搁于右大腿上面,脚心朝上,脚跟部紧贴右大腿根部。右腿随之弯曲抬起,小腿内盘,脚放于左大腿上面,脚心朝上,脚跟部紧贴左大腿根部,双腿交叉盘坐。

同时两臂保持松垂,腕部、臂部轻放于两大腿上面,两掌相叠,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朝上 (古法中拇指端内扣于无名指根处,或右手握拳,以中指、无名指端抵住掌心 “劳宫穴”, 在功中又称为“握固”“掐诀” 等)。见图。  

图片

图 坐禅———丹田练气

意念与呼吸:练功时, 精神集中在丹田处, “凝神守中(本文所指“丹田”即人体小腹正中处,约脐下5cm处)。此时全身骨节、肌肉均要充分放松,一切顺乎自然,保持内在的安静,只要能随着腹部轻微一起一伏,并伴随着均匀、柔和、细缓的自然呼吸即可以了,即所谓“着意内守”。“意守法”的锻炼是把意念完全集中在“丹田”处,所谓以一念代万念,将杂念排除,达到大脑入静,全身进入舒适境界。 

“丹田”为生命之根, 元气聚集之所, 内气发动之源, 因此, 为了使“守一”的功效逐步提高, 在意守时要似守非守, 若即若离, 用意宜淡不宜浓。 也就是说要避免过分用意死守, 或思想高度集中在“丹田”。 因为用意勉强或过浓, 气沉“丹田”过量, “丹田”处就会产生气胀的现象, 如果再进一步继续死守, 即会产生腹部疼痛、鼓胀, 以及意、息乱动之偏差, 其结果则事与愿违, 对身体健康无益。 

所以我们主张在练功过程中,用意不要过浓,即不要“执着”,尤其练到一定程度时,意越淡越好,以便逐渐达到所“若有若隐,似意非意,恬淡虚无”的空无境界, 即“不即不离”的练功状态, 以免导致昏睡或失控等弊病。 在练功过程中, 正确掌握“纯于自然”的呼吸原则是尤为重要的。 意境逐渐达到宁静的境界, 其舒适感是言语、笔墨很难形容的。 

在功法达到上述意境后,即可采用“止息”的方法练习,此时用意念观想,以眼观鼻, 以鼻观“丹田”,或以双目视“丹田”部位,并把鼻、“丹田”两者连成一线,通过这种中垂线相连后的贯通、相依的“止观法”,可以很有效地协助和诱导“入静”,达到忘息、停息(内呼吸)的状态。这一状态形成对神经中枢的调养十分有益。经过一阶段练习后,在练功过程中,逐渐会感到头脑清晰,松弛、宁静,全身或局部出现温热、清凉、肌肉跳动、麻软舒适感,说明体内气机已开始发动,属于练功初期的正常反应。 

同时感到肢体轻盈缥缈,心境如春水静波,意念轻悠悠、细缓缓,泯然“入定”,身体好像不存在了,进而产生一种虚无“忘我”的境界,即“神气合一”。这是由于在练功过程中,入静时间不断加长,意识逐渐加深,大脑皮层就会处于一种特殊的、相对的抑制状态,这种“止息”状态的形成和巩固对经络、气血、脏腑等组织产生良好效应,机体内部或体表必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觉,如动、痒、凉、冷、暖、轻、重、涩、滑、热、浮、沉等。古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得其“精气、真气”等。 

在练功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一种像电流一样的“物质”,顺着体内的经络、穴位而传遍肢体并达到其末端。 入静状态下的多种效应古时称为“气行”“静极而动”,属于正常现象。 

当然有些人还会在练功中出现各种幻觉,例如感到眼前有光团的发射,有各种景物、幻觉的呈现等,此时不必紧张、恐惧(以为自己练出了偏差),更不要有意去追求,要安下心来,不理不睬,松静自然。 

同时意守不可“执着”和强制,要做到轻微缓缓,若存若隐。古人在这方面体会尤深,主张“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着相,无意落空,似守非守,绵若存”。 

如出现“动象”过大,进而无法控制时,可意守“涌泉穴”,症状就会逐渐平息下来。本文所介绍的功法, 练到最高阶段,身体内部和外部的“动象”都会逐渐消失恢复到原有的安静、平稳、宁寂的虚无入定状态。这种状态的恢复与形成,与前相比,只不过是程度、功夫不同罢了。 

双膝盘坐, 手叠近丹。 周身松弛, 顺其自然。 

体要正直, 舌泉上卷。 耳似虚无, 目若垂帘。 

观准神凝, 心息依连。 暗听内注, 气运中丹。 

在静坐过程中,气功的“气”一般是内在运行的,由于个人内气发动的情况不同,因此如练功得法,按要求认真去做,则体内气血可得到正常有规律的运行,就可以荣卫全身,逐渐生益,使身体强健,益寿延年。反之,练功就可能出现偏差,身体不适,气血阻滞,或使神经受扰,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这些现象对健康是不利的,当然也就更谈不上防治疾患和内养精、气、神。 

因此,必须正确掌握功法的客观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锻炼,随着时间的积累,功夫也会日益进展,逐步深化。 

在这一阶段,还要十分注意“以功养功”的道理。气血旺盛以后,内气在体内运行,如果产生不规律的“气串”现象,不按正常循经顺络路线运行,或产生某些“动象”时,如不及时进行调理,一方面功夫很难再向深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相应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也易使练功产生气行紊乱的偏差。 

孟子讲:“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说功要练, 也要善养,才能精气神注,怡然自安。在练功达到相当程度后,待内气充实,并伴随气行感觉时,可配合在意识“导引”下的呼吸锻炼。

所谓“导引”方法,是以帮助内气按一定的方向、路线运行,使坐禅功在原有锻炼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导引”练习方法可采用逆式呼吸法(即吸气时, 腹部随意念“引注”而自然内收,呼气时随意念“引注”而充实)。 练功入静后,“丹田”逐渐发热, 待达一定程度后,可将此“气”意想为“火珠”。

摘自《少林正骨》(第2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