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热慎用布洛芬,关于登革热你知道多少?

 医学abeycd 2023-03-21 发布于湖北

革热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人群普遍易感,我国登革热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为 20~50 岁。

感染后有部分人发病,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但对不同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 再次感染不同型别 DENV 会引发非中和性交叉反应抗体增加,引起 ADE,这是引起重症登革热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登革热疫苗研发的重要障碍之一。

发病机制

登革热病原体 DENV 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在外周血单核细胞、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肝脏的库普弗细胞内复制到一定程度,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DENV 与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充血,血浆蛋白及血液有形成分外渗,引起血液浓缩、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变。

临床表现

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 3 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登革热通常为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24 小时内体温可达 40℃,发热期一般持续 3~7 天。部分病例于发热 3 d~5 d 后,体温降至正常 1 d~3 d 后再次升高,表现为「双峰热」。

除发热外,患者还可出现以下症状:

1、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2、患者于病程第 3~6 天在面部、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

3、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或黏膜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治疗

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

一、退热

1、以物理降温为主,可以用温水擦浴。

2、禁忌:

① 高热患者不能耐受时可给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② 慎用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其它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避免加重胃炎或出血

二、补液

1、出汗较多或腹泻者,根据患者脱水程度给予补液治疗,口服补液盐或汤和果汁均可以防止电解质失衡。

2、禁忌:

① 慎用碳酸饮料,避免引起生理应激相关的高血糖症。

② 重症登革热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神志、尿量及生命体征,有条件监测血乳酸水平。危重病例需转 ICU 治疗。

预防

1、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2、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使用防蚊驱避剂

3、发病 5 天内患者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