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ERP到EBC的数字化转型,差个“活数据”!

 米多大数据引擎 2023-03-21 发布于广东


活数据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因,在数字化时代,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源于企业外部,而不是内部,所以强调企业的外部连接的能力,通过连接获取用户数据,此时的用户数据才是活数据。为什么是活的?数据都基于用户ID,由用户自动自发创造出来的,是实时、动态、源源不断的“活数据”。“死数据”是什么?是企业自建数字化系统的数据,基本上都来自企业搜集和汇总后录入的,是滞后、静态、异构;“活数据”类似于长江、黄河的“活水”,而“死数据”则类似于池塘的“死水”。这也是ERP为什么是信息化时代典型的产物了。如何充分地理解ERP到EBC的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信息化、数字化,而从数字化开始就特别强调“活数据”的作用。

从ERP到EBC,从信息化到数字化

在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想高速有效的发展,离不开各类数据的信息化处理,企业管理会越来越倾向于信息化的云数据管理,传统的ERP已不能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大环境的趋势下数字化转型也称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标配,无数企业与数据公司都在不遗余力的研究和探索,与此同时,不少人对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内涵和区别不是很清晰,如果不弄清楚这个问题,企业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字化转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所以再解释什么活数据前要理解和区分息化、数字化区别与联系。

信息化:简单地说就是将企业线下的业务流程搬到线上,例如,办公自动化(OA),ERP(企业资源规划),客户关系管理(CRM),这些系统都有一个共性,所有应用场景均发生在企业内部,和外界无有效的互动互联。

数字化:是基于信息化技术所提供的支持和能力,让业务和技术真正产生交互,改变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简单来说,信息化是从业务到数据,数字化是从数据到业务。通过数字化,建立技术与业务的对接。例如,微信支付,滴滴打车。

概要两者的区别:

■ 信息化更强调信息产生、传递、处理,更多替代人的体力活动;

■ 数字化或者数据化更强调信息本身的形式;

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都会选择在ERP或CRM上不断叠加各种功能,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例如SFA作为CRM的边界延展去收集和管理渠道终端信息,但这从本质上依旧是信息化,是“字典库”的扩充,数字化转型必须的“活数据”--数据要有能业务的能力。

以ERP为典型代表的SFA,获取“活数据”很难!

SFA(销售能力自动化)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一个业务组件,是对业务人员在面向客户客户销售过程中,基于销售管理的一个前端管理工具,从定义上它是客户管理(CRM))的一个前端延续分支,也可以理解为企业销售内部链接市场渠道终端销售的工具和载体,更多的是针对业务行为、执行标准,单纯从管理和目标角度出发,传统的SFA更多的针对事业务行为和量化指标。从范围角度来说SFA支持的业务场景比较单一,而扩展对SFA本身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负担(成本和功能),从渠道市场角度出发无法做到全覆盖,SFA的使用群体只能是企业内部员工和销售人员,缺少经销商自营市场部分的数据支持。

数据获取经销商的接受程度与核心企业在经销商的生意占比和投入政策有关,单独实施也是成本高,所以目前市场管理还是以粗框式管理来处理,需要大量的人工通过线下采集,致使传统SFA仅仅沦为企业获取终端信息的采集器,客户拜访,数据采集,订单获取,任务消息,促销核销即使有传统SFA,依旧需要地勤人员线下实际采集完成,准确性,时效性的短板更是明显,缺乏实际与终端的业务联动和应用,导致企业的营销活动的推广,落地,核销无法落地,形成有效的闭环。

经过疫情的影响,人员流动受限,终端渠道大量更新致使传统SFA之前的积累采集又退回起点,庞大的SFA数据源沦已故的历史电子地址簿,无法为企业营销提供有效助动力,造成人力,时间,资源浪费。以上是传统SFA所呈现的典型痛点。耗时耗力采集的终端实际沦为鸡肋,那么什么才是对企业有价值的数据?
 
仅靠传统的SFA是不够的,这并不是否定SFA本身是一个错误,而是单方面的采集维护终端信息是不够的,必须让采集的数据得到充分的应用,传统SFA的初衷是跨越企业边界,连接渠道(经销商,门店,用户),只有当企业和渠道之间的货物流通,市场活动,利润结算的互联互通,实时,有效,准确的联动企业和渠道,这些业务承载的数据才是对企业SFA真正需要“活数据”。


真正意义上的“活数据”,怎么来?

在渠道终端数字化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的渠道信息采集,而是渠道业务数字化,用数字化的方式对线下渠道进行重构,是渠道数字化的价值。其中,利润分配、渠道关联、货品流通,这些业务场景中真正联动到渠道终端的才是有价值的活数据,而不是单纯依靠企业内推动力去完善升级的CRM的前支采集器。
 
①利润分配:与传统渠道的分段交易不同,渠道数字化的利益分配不是按交易分配,而是按流量分配。这就是渠道数字化中重要的“流量分润体系”。比如新品推广、节日促销等,不仅F端要获得利益,B端和b端也要获得利益,也就是谁能够带来流量,谁就有分润的权限;
 
②渠道关联:要让渠道挂关联更紧密。首先是经销商、二批、终端、用户的生态链更长;其次是终端与用户的生态,通过三度空间(线上、社群、线上)连接,更紧密。只有让厂商店各方共同参与,并在各个环节分别确定各自应承担的功能,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③货品流通:在渠道流通的过程中,货品本身是企业与用户连接最好的介质,凡是接触到货品本身的用户,以互联网平台的视角来看,就是一次“用户点击”。而基于货品为触点,是快速连接用户、获取用户成本最低的方式,这种情况下一物一码技术比较常用。

实现方式并不是SFA不断叠加功能,而是先需确保厂家按“批次、码段、流水号”等顺向F2B2b出货, 实现“厂商店一体化控盘”,此时控盘在于数字化工具对渠道货品的流通进行管理。其次,打通整个链路实现共享式分润,关键在于对用户需求的匹配。需要厂家基于各类用户(经销商、终端门店、业务员、导购员、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并以渠道类型(流通、特通、现饮、KA、新零售等)等渠道关系,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渠道类型,将销售费用精准滴灌,最终实现“厂商店一体化控盘、全链路共享式分润”。

这就需要渠道路由器产生的缘由及其核心价值。通过货物流线管控把厂家、经销商、门店、导购等只需要一次接入平台(渠道路由器),构建品牌和线下门店、经销商、业务员、导购员的握手连接,通过小程序终端渠道(经销商&门店主)收品牌商的活动政策,同时通过扫码出入库、商品签收、核销,渠道推广、品牌订货等功能,为终端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傻瓜式操作”,解决终端连接难、管理难、运营难、动销难等问题。企业可以通过短信、小程序等多种方式推送活动,将政策、操作教程直接宣贯,降低实施成本;其次,高效开拓新门店:通过小程序推送活动消息到新门店,门店自主选择参与活动,业务员上门精准服务和铺货;这从根本改变了企业通过传统SFA尝试管控终端的模式,从而转变为企业与终端门店的有效,积极连动,相互成就,公共盈利的合作模式,也是更加深入优化改进&拉进企业与渠道的关系密度。

准确,高效,可以还原业务场景,帮助业务落地的数据,连同“人”、“货”、“场”才是活数据;单角度,单方向的扩充私有SFA &CRM,仅仅是一个“固定座机电话本”的修缮。


最后

不管是ERP还是EBC,企业不解决“活数据”的问题,不论花多少成本,都是浪费;如果能够基于“活数据”来搭建数字化系统,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就很容易发挥出价值,而EBC系统更强调是用户的活数据,没有活数据,数字化转型就是一场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