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梅里特·切斯 《威尼斯》 威廉·梅里特·切斯(William Merritt Chase,1849-1916年),美国画家和艺术教育家。他以肖像画、风景画和静物画出名。他的早期作品,如《土耳其页码》,用色阴暗,与光线形成强烈对比。晚期作品,如《露天早餐》与《海边》,色彩明快,具有印象主义的特点。切斯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威廉斯堡,先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纽约和德国慕尼黑学习艺术。1878年左右,他定居纽约,成为艺术学生联盟和其他学校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老师。他的众多学生包括约翰·斯隆、约瑟夫·斯特拉、乔治亚·艾琪芙。 祝昌 《水阁深秋图》 《水阁深秋图》是清代画家祝昌的作品,又名《清祝昌水阁深秋图》,立轴,纸本,纵174.2厘米,横81.7厘米。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画中近处坡坨平迤,巨石矗立,柳树枝条舒展,古松倒垂,临溪筑水阁,一人凭栏远眺,景极清幽。右上自题:“一椽依木次,静侣结松霜。更有风流亭,秋深翠带衣。” 路易·詹多 《自画像》 路易·詹多(1814-1892)是一位法国画家和诗人,一直被视为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之间的过渡性人物,以理想主义和神秘倾向类似于拉斐尔前派艺术家。( 文字来自:http://www.sohu.com/a/207039212_278882) 上官周 《艚篷出峡图》 上官周,清代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布衣。与查慎行、黎士弘友善。善画山水,烟岚弥漫,墨晕可观。查慎行题其罗浮山图,有“上官山人今虎头”之句,其推许可谓至矣。人物神情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刊晚笑堂画传,所画古今名人,各具神态。张浦山(庚)谓其有笔无墨,尚未脱闽习也,人物工夫老到,亦未超逸。似非确论。兼精篆刻,能诗。著晚笑堂诗集。年至八十五尚作台阁风声图。 《艚篷出峡图》此图写高山雄峙,湍流低涌,四艘木船或隐或现,颠簸于波浪间。近处木船,二舟子挺篙若定,众乘客屏气惊惶,水声撞耳,安危系人,颇得传神之妙。上官周,生于1665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宇文佐,号竹庄,长汀(今福建长汀)人。善画山水,兼精篆刻。所作山水,烟岚弥漫,墨晕可观。人物画笔法潇洒,于唐寅、仇英之外,别树一帜。能诗。著有《晚笑堂诗集》。 马克思·利伯曼 《自画像》 马克斯 · 利伯曼(Max Liebermann,1847年 7月 20日 – 1935年 2月 8日),德国犹太画家和版画家,德国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及领导者。 黄宾虹 《黄山纪游》 安德斯·佐恩 《寡妇》 朱耷(八大山人) 《野荷清趣》 点击【尤金·格拉谢特 | 法国新艺术】查看更多作品 高奇峰 《玫瑰二十三课》 埃贡·席勒 《冬天的树》 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 高剑父,汉族,广府人,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 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Claude-Joseph Vernet)出生于法国阿维尼翁,年轻时一直在意大利从事风景画创作,20岁时移居罗马,一直到39岁时才回到法国,在意大利居住近20年。他曾多次到那不勒斯旅行,画过那不勒斯风光,回国后曾画过法国港埠系列风景画,由于他对景物把握的准确性和对光线的运用巧妙,使他成为18世纪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大师,画风倾向古典主义,但到晚年创作的《海上遇难》等已显示出浪漫主义萌芽。 (文字来自:http://www.sohu.com/a/223173463_99913921) 陆俨少 《庐山飞瀑》 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陆俨少 奥比多斯《亚比煞》 约瑟法·德·奥比多斯(1630-1684)是西班牙出生的葡萄牙画家,4岁时搬到葡萄牙居住,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葡萄牙完成。她一生大概留下150幅作品,是葡萄牙巴洛克风格最多产的画家之一。亚比煞(Abisag)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对亚比煞感兴趣的可以看看Rainer Maria Rilke同名诗的翻译:https://www.douban.com/note/332991298 王翬《虞山枫林图》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常熟(今属江苏)人。王鉴弟子。后转师王时敏,悉心临摹历代名作,遂熟谙诸家技法,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加吴历、恽寿平,亦称“清六家”。 乔治·修拉 《擦粉的女人》 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法国画家。 常玉 《猫咪》 费利西安·普斯 《木偶夫人》 费利西安·普斯,比利时象征主义版画家。 蓝瑛 《苏堤春晓图》 蓝瑛的作品多数是在临仿古人笔墨、构图与气韵的基础上对江南实景进行写生,他的创作深受江南山水实景的影响。 拉姆齐 《阿盖尔公爵夫人像》 拉姆齐 (1713-1784年) 阿伦·拉姆齐出生于爱丁堡,在伦敦一位瑞典人汉斯·赫森门下学艺,后来赴罗马就学于弗朗西斯柯·弗兰迪·英姆皮里阿利,在那不勒斯又师从索利马纳。1739年定居伦敦时,他的肖像画给英国带来世界性声誉。拉姆齐的肖像画笔致精巧,特别是他描绘的妇女形象具有一种法国风格的优美。 全山石 《穿红背心的妇女》 全山石,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画家。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留校任研究员。1954年由国家选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回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奥德瑞 《白鸭子》 让·巴蒂斯特·奥德瑞(Jean-Baptiste Oudry,1686-1755年)法国画家、雕刻师、挂毯设计师,洛可可风格,皇家艺术学院教授,描绘动物及狩猎的作品最广为人知。(文字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d3346e2c0102vflo.html) 【点此链接查看更多作品】 法若真 《雪室读书图》 《雪室读书图》是中国清代画家法若真的国画作品。该画为立轴,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87厘米,沈阳博物馆藏。《雪室读书图》画的是雪峰对峙,山溪斜流,坡前茅舍数间,一人凭窗,一童执帚, 冈峦屋侧杂植松梅竹丛,丹枫绿树。溪侧二人踏雪出行,似寻梅访友。以淡墨染地,烘托雪景;勾点豪纵,敷染清雅;树石多用侧锋。 海姆斯凯克 《比尔德 84号》 荷兰女抽象画家 Jacoba van Heemskerck(1876 —— 1923),彩色玻璃设计师和图形艺术家,她画风趋于现代抽象风格。(文字来自:http://wemedia.ifeng.com/71430678/wemedia.shtml) 边景昭 《双鹤图》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福建延平府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祖籍陇西(今属甘肃)人,生卒年不详。永乐年间(1403-1442)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1426-1435)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有“花之妖笑,鸟之飞鸣,叶之蕴藉,不但勾勒有笔,其用笔墨无不合宜”之说。边景昭的墨线气力十足,变化丰富,精谨细微,柔韧相宜。 (图片、文字来自:/download/20121222/13443.html) 本杰明·韦斯特 《沃尔夫将军之死》 本杰明·韦斯特本人(1738年10月~1820年3月)出生于美国,20岁以前, 就已在纽约市成为颇有名气的肖像画家了。1760年赴意大利进修,正值那里大兴新古典主义画风。他几乎走遍了意大利收藏美术珍品的所有城市,于1763年来到伦敦,是年25岁,即开始以历史画家的身份跻身于英国画坛。此时,也正热衷于神话题材和所谓的“历史画”。他的作品很快得到雷诺兹爵士的称赞,彼此旨趣相投,结成了一对密友。韦斯特作为历史画家,赢得了许多爱好者,订画者络绎不绝。他一生中画过大量近代历史题材,在所有这一类题材的油画中,就数这一幅《沃尔夫将军之死》最有代表性,反响也最强烈,因为这幅画曾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沃尔夫将军之死》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英国司令官沃尔夫在殖民战争中的“就义”场面,这是描写他在一次攻打魁北克中转败为胜时的“英勇行为”。詹姆斯·沃尔夫(1727年~1759年)原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在对外殖民地掠夺的战争中,屡建军功,于1759年升任为远征魁北克的司令官。这场战争主要与占领了布雷顿角岛的法国占领军作战。当沃尔夫的军队战胜了法军并稍事休养后,重返美洲,立即参加攻打魁北克的战争,遭到敌方的顽强抵抗。在激烈的交战中,沃尔夫三次负伤,他不下火线,继续指挥他的军队,直到城池被攻克,他才奄奄死去。 朱耷 《山水通景图》 “墨点不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石桠杈树,留得文林细揣摩。”——朱耷《自题画山水》 扬·马特耶科 《老人的头》 扬·马特耶科曾师从于克拉科夫美术学校斯塔特勒,乌什奇凯维奇和克莱迈尔,以及慕尼黑的安舒茨。很多次环波兰及出国旅行,包括意大利、法国、奥地利、捷克、土耳其。马特耶科曾任克拉科夫美术学校的校长,曾是克拉科夫社科院及其他很多外国院校的成员。他的作品得过很多奖项,这些奖项为他带来了很大的国际名望。克拉科夫的美术学校就是以扬·马特耶科命名的,他被列为最著名波兰画家之一。 改琦 《苏小小》 改琦(1773-1828),清代画家。字伯韫,号香白,又号七芗、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回族,先世本西域人,松江(今上海市)人,宗法华喦,喜用兰叶描,仕女衣纹细秀,树石背景简逸,造型纤细,敷色清雅,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文字图片来自:/download/20121219/13063.html) 克里斯蒂娜·罗伯逊 《卢森堡公爵夫人》 克里斯蒂娜·罗伯逊(Christina Robertson RSA)或克里斯蒂娜·桑德斯(Christina Saunders)(1796年12月17日至1854年4月30日)是苏格兰艺术家,后来成为俄罗斯宫廷画家。她是苏格兰皇家学院第一位女性荣誉会员。 王渊 《博古图》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一号虎林逸士,生卒年不详。杭(杭州)人。幼习丹青,赵孟頫多指教之,故所画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山水师郭熙,花鸟画师承后蜀黄筌,先勾勒后皴染水墨,浓淡深浅,极有韵致,得写生之妙,时称“绝艺”。人物师唐人吴道子,一一精妙,注重线条勾勒,不讲究墨彩渲染,史称“有笔而无墨”,自成风韵。尤精墨花鸟竹石,当代绝艺。天机溢发,肖古而不泥古。 (图片、文字来自:/download/20130216/14766.html) 爱德华·波因特 《碗豆花》 爱德华·约翰·波因特于1836年3月20日生于法国巴黎,父亲是位建筑师,外祖父是著名雕刻家托马斯·班克斯。波因特在英国雷斯学院开始艺术学习。17岁时赴意大利,在罗马结识莱顿受到指点,他具备莱顿的严谨,也学到了莱顿的明净和光润。19岁的波因特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尔后又赴巴黎入古典主义画家格莱尔画室。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和英国作家、画家莫里斯都曾经在这个画室学习过。自1860年开始波因特定居伦敦,基本从事于装饰艺术。1870年以后他开始走古典主义创作道路,善于描绘裸体女性。波因特除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外,还画了许多风俗画。在他的风俗画中往往着意于情调美的表达,在题材上亦多取古希腊神话。他通过考察和想像,把这类风俗画创作得极富观赏性。波因特一生获得过官方的诸多荣誉,1869年也就是画家33岁时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准院士,40岁时选为院士。1896年60岁时接替米莱斯担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直到1918年。他是第一位伦敦大学荣誉教授,还出任过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1919年7月26日在伦敦去世。(文字来自:http://www.sohu.com/a/193880057_99913921) 康熙 《福》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震铄古今的“长寿之福”,此福暗含“多子、多田、多财、多寿、多福”,是古今唯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孝庄“请福聚福”,康熙则“送福得福”,所以此福被称为“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福中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喻“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之意。现存于北京恭王府。 (文字来自:http://guohua.baike.com/article-29105101.html) 弗兰茨·马克 《猪》 弗兰茨·马克(1880年2月8日出生于慕尼黑,1916年3月4日死于法国凡尔登战役),德国画家,艺术团体“蓝骑士”的成员。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汤文选 《进宝图》 高更 《黑猪》 迈克尔·索瓦 《卫星猪》 黃胄的动物画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尤其他的动物猪画作品具有非凡的艺术生命力。黄胄笔下的“猪”,形象圆滚可爱,但又变化多端。那圆乎乎、胖墩墩的憨态相,表現成富有感情的动物,人类的朋友。黄胄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传神写照,体现出他热爱生活、热爱生灵,在创作中力求体现完美以感染他人。 席勒 《红裙金发的女孩》 《墨兰图轴》 明 文彭 《年轻女人肖像》,彼得鲁斯·克里斯蒂,约1470年,橡木板油画,29 x 22.5厘米,历代大师画廊,柏林 文伯仁 《圆峤书屋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 川濑巴水 《高津,大阪》 恽冰 《花卉图轴》 恽冰,生卒年不详,清代著名女画家,活动于清熙中期至乾隆初期,字清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初画坛“四王吴恽”中恽南田家族的后裔。她自幼潜心于花鸟画创作,不仅整日观摩家中所藏恽南田的画作,掌握表现技法,而且常观察房前屋后的花草、虫蝶,从中汲取大自然赋予的创作灵感。成年后,嫁同郡毛鸿调为妻。清吴德旋《初月楼续闻见录》记载他们“筑小楼,夫妻吟诗作画以老焉”。婚后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助于恽冰的艺术日臻成熟。他与以擅勾染闻名的马荃合称为清代女性画坛又绝。基花鸟画注重逼真写实,造型生动传神。花瓣常以水墨着色晕染,通过灵动多变的用笔,把墨、色与画中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茎枝、叶筋以娴熟的笔力一笔勾就;叶片注重阴阳向背的处理关系,颇具立体感。 (图片、文字来自:/download/20121219/13026.html) 博戈柳博夫 《沉船事故》 阿列克谢·博戈柳博夫(Alexey Bogolyubov,1824-1896年)俄罗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成员,作品以海洋景观为主。 查士标 《柳溪泛舟图》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人,流寓江苏扬州。明末生员,家富收藏,故精鉴别,擅画山水,为海阳四家之一。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与孙逸、汪无端、僧弘仁等书画家一起被称为“新安四家”。 (图片、文字来自:/download/20121219/12978.html) 爱德华·蒙克 《月光》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图片、文字来自凤凰艺术:http://art.ifeng.com/2015/1231/2676005.shtml) 黄慎 《苏武牧羊图》 苏武为西汉大臣,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扣,拒不受辱投敌,被迁北海牧羊19年。此图以工写兼有的笔调,表现了苏武坚贞不渝的精神。苏武身着汉装,须发尽白,双手紧握汉节,目视着远方,沉静而又刚毅。虽无背景,但天寒地冻之意充盈画幅。人物、羊群造型 都非常写实,笔墨苍劲有力,表现了作者深厚 的艺术技巧和功底。 (图片、文字来自: /m.scrap.view.php?q=%E9%BB%84%E6%85%8E+%26+goats&ap=0&df=1) 马克·夏加尔 《小提琴手》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 年-1985年)是现代绘画史上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他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派” 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夏卡尔仿若是看到过这些被描绘的绿色的牛、马在天上飞,躺在紫丁香花丛中的爱侣,同时向左和向右的两幅面孔,倒立或飞走的头颅、中世纪的雕塑。 夏加尔对现代艺术的贡献是重要的,现代艺术理论家布雷东指出:从1911年起他的艺术便推翻了形似成分和规律的障碍。事实是,在新绘画的许多转折点上,人们都遇到了他的这一艺术,他看上去如此特别和经久不变,然而却以极其肯定的本能,服从于最流行的研究,并给予它们解决办法。 (以上文字来自美术网:/art/20181005/43608.html) 奚冈 《三清图》 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51.75万 成交 嘉德2013秋拍 成交价48.3万元 奚冈之画,颇得恽南田逸趣,当是南田晚年常至杭州鬻画,作品流传较多,奚冈能屡屡寓目故也。此轴写梅竹、水仙,佐以拳石,笔墨松秀,潇洒活泼,墨色淡宕而沉厚,确有南田逸韵。然奚冈擅治印,指腕有力,笔底别具金石气,故柔而能刚,一种劲爽气象则又出南田之外了。此幅保存精良,墨气如新,极可爱。乾隆乙卯奚冈年正五十,正是精力弥满,艺术成熟之时,识者勿忽。 (图片、文字来自:阴山工作室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b3d4d590102wtvg.html) 霍里斯·皮平 《自画像》 霍里斯·皮平(1888-1946年),美国原始主义画家,自学成才。他的众多作品都显示了高超的构图技巧和对明亮色彩的运用能力,如《和谐》、《约翰·布朗受绞刑》以及《维多利亚时代的室内》。皮平出生于宾西法尼亚的西切斯特。在加入一战黑人士兵组织之前,他一直在打零工。1920年,皮平返回西切斯特。尽管右臂在战争期间因受伤部分瘫痪,但他发明了一套可以用右手绘画的方法。1937年,他的作品被一个艺术评论家发现,此后在各大画廊和博物馆展出。 任薰 《人物立轴》 湖南省博物馆藏 任薰(1835—1893),字阜长,又字舜举,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弟。长期在苏州、上海等地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尤工花鸟。人物取法陈洪绶,具有独创一格的精神,在用色方面尤见浓淡相间的匠心。传世人物作品有《瑶池霓裳图》、《人物图》、《麻姑献寿图》等 。 (图片、文字来自:http://jsl641124.blog.163.com/blog/static/177025143201391713312446/) 乔治·德·基里科 《伟大的形而上学家》 1917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希腊裔意大利人,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他以作品的高度象征性幻觉艺术而著称。他的作品旨在发掘主题中居于中心位置的神秘性,将想象和梦幻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事物,或古典传统融合在一起,使现实和虚幻揉而为一。 马远 《白蔷薇图》 该画中的白蔷薇花朵硕大,枝叶繁茂,光彩夺目。画家以细笔勾出花形,用白粉晕染花瓣,以深浅汁绿涂染枝叶,笔法严谨,一丝不苟,画风清丽活泼,颇具生气,代表了南宋画院花鸟画的典型风貌。 乔瓦尼·巴蒂斯塔·托里利亚 《卷羊毛》 乔瓦尼·巴蒂斯塔·托里利亚是一位风俗画画家,他利用了19世纪艺术收藏资产阶级对历史和叙事绘画的渴望,作品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叙事内容。 崔白 《寒雀图》 25.5 x 101.4cm 崔白以干湿兼用的墨色、松动灵活的笔法绘麻雀及树干。麻雀用笔干细,敷色清淡。树木枝干多用干墨皴擦晕染而成,无刻划痕迹,明显区别于黄筌画派花鸟画的创作技法。尽管此图在形势、风格上还较为工致优雅,但在北宋花鸟画中占主导地位的平和、富丽的特色,在崔白的作品中已不见,反映了北宋宫廷花鸟画在审美感受上进入了新的阶段。崔白新创的花鸟画改变了流传百年的黄筌画派的一统格局,推动了宋代花鸟画的发展。 (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 袁杰 /collection/paint/228138.html) 伊斯特凡·纳吉 《喝水的女孩》 伊斯特凡·纳吉(1873年3月28日-1937年2月13日),匈牙利艺术家,擅长风景画和人物画。 马麟 《层叠冰绡图》 《层叠冰绡图》轴,南宋,马麟作,绢本,设色,纵101.7cm,横49.6cm。 本幅款署“臣馬麟”。另有宋杨皇后题图名“層疊冰綃”,并题诗:“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開到寒梢尤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賜王提舉。”钤:“丙子坤寧寶”、“楊姓之章”。 图中所画两枝梅花据称为绿萼梅,是梅花中的名贵品种。枝干细秀劲挺,花朵繁密俏媚,皆以双勾填色法绘之。画法精细,层次鲜明,枝干的转折,花朵的向背,处理得面面俱到。花瓣外沿和背面又厚施白粉加以强调,将梅花冰清玉洁、如纱似绢的姣美形象表现得极其完美。杨皇后“层叠冰绡”四字的形容恰如其分,且极富诗意,亦为此图增色不少。 《真赏斋赋注》著录。 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 聂卉 /collection/paint/228139.html 古斯塔夫·多雷 《迷路的牛》古斯塔夫·多雷(法语:Gustave Doré,1832年1月6日—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19世纪法国著名版画家、雕刻家和插图作家。自幼喜爱绘画,此后潜心练习。他以幽默画成名。 1853年为拉伯雷的小说作插图大获成功。此后被出版商邀请为多部世界名著作画,成为欧洲闻名的插画家。他为拉伯雷、巴尔扎克《圣经》以及但丁、弥尔顿、塞万提斯等伟大作家所做的插图便使他一举成名。 《盘车图轴》 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09cm,横49.5cm。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文字来自:/collection/paint/246361.html) 雪舟等杨 《山水》 雪舟等杨(Sesshu Toyo)(1420—1506)俗姓小田,名等杨,法号雪舟,日本汉画、山水画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日本“画圣”,1956年维也纳世界和平大会被推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中的惟一日本人。 李东 《雪江卖鱼图》 《雪江卖鱼图》是南宋画家李东创作的绢本水墨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幅带有民间生活情趣的山水小景。画面以渔舟上卖鱼的蓑翁与酒店里买鱼的食客为中心,著笔虽然不多,却将二人的形象动态表现得活泼有趣。其馀景物颇为简洁,远山尤为洗练概括,树木多用短直笔画,点划相间,追求一份简素之意。 (金卫东主编;胡锤,冯辉摄影.晋唐两宋绘画 山水楼阁: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4.11:201) 阿马迪奥·德·苏詹·卡多索 《猎犬》1911 阿马迪奥·德·苏詹·卡多索(Amadeo de Souza Cardoso)出生于阿姆兰特教区的Manhufe,死于葡萄牙北部的Espinho。1906年,他前往巴黎,开始在那里担任绘图员和漫画家,并结识了如莫迪利亚尼,布兰库西,胡安格里斯,马克斯雅各布,索尼娅和罗伯特德拉纳伊等一线画家。 《仙女乘鸾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5.3cm,横26.2cm 图绘一鸾凤于薄云淡雾中振翅飞鸣,其背上一仙女正茫然回首目视身后的一轮圆月。画家将仙女回眸之一刹那所显露出的怅惘之情刻画的生动传神,使本来单调的景物变得极富情趣并给人以想像力。仙女的眼神原无形,然作者却利用它使圆月和鸾凤之间产生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画面具有气脉贯通的完整性。画家通过描绘仙女的衣带向后飘举暗示出无形的风力,并以此表明鸾凤疾翔时的速度与强烈的动感,与圆月之间形成动与静的对比。 胡安·格里斯 《吉他和玻璃》 1912 胡安·格里斯(1887年3月23日- 1927年5月11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格里斯的绘画是立体主义的空间与文艺复兴的空间完美的结合。与毕加索、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风格运动的三大支柱。 马远 《洞山渡水图》 绢本,设色,77.6×33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绘一和尚一手拄棍,一手挽长袍渡水前行。和尚双眉紧锁,表情严肃,浓墨粗线条勾勒衣袍褶皱,密而不杂。画上有南宋皇后杨妹子题诗一首:携藤拔草胆风,未免登山涉水,不知触处皆渠,一见低头自喜。 (图片、文字来自:中华珍宝馆 /img/5be396fe8ed7f411e26a4b02 ) 托马斯·庚斯博罗 《德文郡公爵夫人乔治亚娜像》 1785-1787 101.5x127 庚斯博罗的肖像画多取材上层社会人物,他喜欢作全身肖像,同时喜欢将人物放在流动的风景前,注重表现人物的大胆目光 ,急剧转侧的身躯和未定的姿态。探求人物不拘形式的姿势和摆法,这标志着一种新风格——英国式的洛可可肖像画的形成。在绘画技法上,作品充满奔放的节奏感,笔触轻灵,自然动人。 夏圭 《洞庭秋月图》 宋代 189.6×108.9厘米 现藏于美国费利尔美术馆藏 夏圭以画“边角之景”而著名。边角景构的特点是,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的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 莱昂·巴克斯特 《极乐世界》1906莱昂·巴克斯特(Samoilovitch 1866-1924),俄罗斯的画家和场景和服装设计师 。他是谢尔盖·佳吉列夫圈和俄罗斯芭蕾舞团的成员。生于列弗(莱布)萨莫伊洛维奇罗森伯格 ,他也被称为莱昂(LEV)·尼古拉耶维奇·巴克斯特。 宋 周文矩(传) 《浴婴仕女图》 团扇 绢本设色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纵35.8厘米 横35.9厘米 此图展示了古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婴儿洗澡。画面设色淡雅明快,气氛温馨和谐,妇人的神情慈祥、婴儿的天真无邪,无不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和现实意义。 图外有"周文矩"款字,系后添,此图当为宋人作品。 格里特·德奥 《自画像》 约1630-1632年 格里特·德奥(1613年4月7日-1675年2月9日),是荷兰的黄金时代画家,他的小幅高度抛光的绘画是莱顿美画派的代表。他专攻风俗画场景,并以他的错视“壁龛”绘画和带有强烈明暗对比的烛光夜景而闻名。他是伦勃朗的学生。 阎次于 《山村归骑图》 阎次于,阎次平之弟,南宋孝宗隆兴初被补为承务郎,后亦为画院祗候。次于亦传家学,画山水人物,工于画牛。然水平尚逊于次平。 图片原始来自:/object/F1935.10/ 文字来自:http://jsl641124.blog.163.com/blog/static/17702514320154262519732/ 艾曼纽扎伊斯 《抱猫的小孩》 艾曼纽扎伊斯,希腊印象派画家。 毛益 《柳燕图》 毛益(公元12世纪)〔南宋〕昆山(今属江苏)人,一作沛(今江苏沛县)人,生卒年不详。孝宗乾道(1165-1173)间画院待诏,工画翎毛、花竹,尤能渲染,似欲飞鸣。善画花鸟四时之景。 哈尼特 《艺术家的信架》 威廉·迈克尔·哈尼特(1848年8月10日至1892年10月29日)是一位爱尔兰裔美国画家,以其对普通物体静物绘画的“错觉画”技法而闻名。 岩叟 《墨梅图》(局部) 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柯雷乔 《丘比特和艾奥》 《丘比特和艾奥》(约1530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安东尼奥·阿莱格里·达·柯雷乔的一幅画。它被收藏在奥地利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 李迪 《猎犬图》 色彩深浅搭配柔和,整体造型呈三角状,使整幅画刚柔相济,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娴熟的表现能力。 奥古斯特·屠勒姆曲 《室内年轻女子》 奥古斯特·屠勒姆曲(Auguste Toulmouche),1816年9月21日至1890年10月16日,法国画家。作品偏向现实主义题材。画作主题多是描绘室内女性的动人举止、精致的服装和奢华的室内装饰,刻画细腻且情感丰富。 (文字来自:http://wemedia.ifeng.com/64123318/wemedia.shtml) 《驯禽俯啄图》 宋,绢本,设色,纵25.7cm,横24.1cm 本幅无款。钤鉴藏印“宋犖审定”。裱边题签:“宋人驯禽俯啄”。 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 潘深亮 /collection/paint/229924.html 扬·希伯瑞兹 《牧羊女》 扬·希伯瑞兹 (Jan Siberechts)(1627-1703)是一位佛兰德风景画家,他在安特卫普取得了成功的职业生涯,后来移居英格兰。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发展了一种个人风格的山水画,强调佛兰德乡村风景和乡村生活。 马麟 《兰花图》 26.5 x 22.5 cm 大都会博物馆馆藏 该画以不对称的兰花和兰叶作为布局,细笔润色以淡紫,白色和孔雀石绿,以展现清新美感。 瓦西里·康定斯基 《歌手》 1903 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年12月16日 --- 1944年12月13日 ),俄裔法国画家,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 《云龙图》 (传)陈容 大都会博物馆藏 160 x 97.8cm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诗文豪壮,尤善画龙,变化欲活,世传“所翁龙”是也。 马奈 《阳台》 1869 《阳台》(《在阳台上》)是法国画家马奈186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巴黎印象派美术馆。 刘世儒 《月下雪梅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 【刘世儒】 少时见王冕画梅而悦之,至废寝食。学成,遂负笈贾履,走名山幽谷,扁访梅花之奇,尽得其情态。王思任谓其行年九十,画梅八十年,盖纪实也。著雪湖梅谱,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成书。石渠宝笈三编载有天启三年(一六二三)作先春报喜画(梅)图。《明史·艺文志、山阴志、明画录、无声诗史、图绘宝鉴续纂、颂斋书画小记、越中历代画人传》。 老彼得·勃鲁盖尔 《老女人肖像》 22x18cm 1563 这可能是对一幅重要绘画的练习作品。布鲁格尔没有画委托肖像,也没有画任何著名的同时代人。他对任何个人崇拜都不感兴趣。然而,这幅农民妇女的肖像揭示了他是多么有能力用高度个人化的特征来描绘人脸。 明 董其昌 《栖霞寺诗意图轴》 133.1x52.5cm 上海博物馆藏 《栖霞寺诗意图轴》是明朝董其昌的绘画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画纵长133.1厘米,横长52.5厘米,纸本,设色。 画的是南京郊外栖霞山上的古寺。山峦画法近巨然,披麻皴中间以解索皴法,用笔刚柔相济。近处坡石用折带皴,可见用笔之妙。远处树法用笔简练而颇见深厚,与近坡的杂树画法各臻其妙。 苏珊娜·瓦拉东 《白袜女子》1924 苏珊娜·瓦拉东(1865-1938年)出生于法国贝西纳,逝于巴黎。女画家苏珊娜青年时代貌美、狂热和放荡,曾在蒙马特的舞场画室红极一时。开始她作画家们的模特儿,尔后自己作画,她作画就像发狂一样,画出的素描不是为了被配上漂亮的镜框而是为抓住动荡、紧张生活的一刻。 南宋 马远 绢本 《松寿图轴》 122x52.7厘米
约翰·威尔逊·卡迈克尔 《索尔塔什河》 1849
陈枚 《月曼清游图》之《闲亭对弈》 《月曼清游图》册,清,陈枚绘,绢本,设色,共12开,每开纵37cm,横31.8cm。 此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 戊午为乾隆三年(1738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月曼清游图》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12个月的深宫生活,本图为三月“闲亭对弈”。 作者在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有别于唐代张萱、周昉笔下体态丰腴的嫔妃形象,而以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为审美标准,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成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倚风娇无力”之貌。她们三五成群地行进在以界画表现的亭台楼阁内或是细笔勾染皴点的花石下。富贵闲逸的宫苑生活令她们的物质生活十分充足,也使她们的精神世界极度贫乏。 在技法上,此图所绘人物造型生动准确,笔致工细严谨,源于宋代院体画风。图中的楼台房室建筑则采用西洋焦点透视法绘成,根据图中透视线斜度的变化,可以准确地推求出灭点的具体位置,从而加强了平面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在有限的画面上扩展出无限的空间。 (文字节选自: /collection/paint/228746.html?hl=%E6%B4%97%E8%B1%A1%E5%9B%BE) 多索·多西 《酒神》 1524 多索·多西真名为乔瓦尼·鲁特里,意大利菲拉腊派画家。在菲拉腊贵族宫廷里工作的多索·多西喜欢表现复杂的神话和寓言题材,他也创作宗教故事、富有诗意的风景画、肖像画和装饰性的湿壁画。 黄居寀 山鹧棘雀图 绢本设色 97×53.6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而具有图案意味的佈局,有著装饰的效果,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 提埃坡罗 《年轻女子与金刚鹦鹉》 1758-1760提埃坡罗是著名的壁画家,属于早期的洛可可风格,他继承了巴洛克艺术的传统,开创了天顶画的开阔视野,他的天顶画透明,和边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水彩画的效果,他也是威尼斯共和国最后一位希腊神话画家。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绢本浅设色 158.3×10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老彼得·勃鲁盖尔《撒种的比喻》 73.7 x 102.9 cm 1557年 亭肯美术馆藏 宋 李成、王晓 《读碑窠石图》 绢本墨色 126.3×104.9cm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读碑窠石图》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山水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泰奥多尔·夏塞里奥(Théodore Chassériau)出生于1819年9月20日,于1856年10月8日离世,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他因为曾经到阿尔及利亚旅行所以画过许多东方风味的绘画。 南宋 梁楷 释迦出山图轴 绢本设色 119×52厘米 日本日野原宣藏 老彼得·勃鲁盖尔《前往髑髅地》 1564年 124x170 cm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藏 老勃鲁盖尔的绘画主题多取材于圣经。这幅《前往髑髅地》将 “耶稣在法庭判决之后,背负十字架前往髑髅地”的圣经故事巧妙植入画面,描绘了一幅超过500人物的众生相。风格上,这幅作品受到希罗尼穆斯·博斯的深刻影响,采用俯瞰式全景视角,将地面上的风物一一铺陈展示,可以细细品味画中的每一个细节。(文字来自:艺普APP 李昕揆 名画与圣经04) 宋 萧照 《山腰楼观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萧照(公元12世纪),南宋画家。擅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其姓名作石鼓文书款于树石间。尤长异松怪石,所作苍浪古野,“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其画笔健墨重,皴法遒劲,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李唐。 温特哈尔特 《阿尔伯特· 爱德华 威尔士亲王》 88.3 x 127.3 cm 1846 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1805.4.20-1873.7.8),19世纪中期德国学院艺术派的古典主义绘画大师,擅长人物肖像画。 刘松年 瑶池献寿 台北故宫藏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画家。工山水、人物、界画,师承李唐,画风笔精墨妙,清丽严谨,设色典雅,界画工致。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 达·芬奇 《音乐家肖像》 1485 《音乐家肖像》是一幅由达芬奇绘制于1485年的板面油画,画中人物可能是意大利音乐理论家法兰西那斯·贾弗黎尔斯,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模特,此外也有是达芬奇自画像的说法。但无论如何,至少可以看出该人物手中的纸是一张乐谱。 李嵩 《听阮图》 绢本设色 104.5×17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原) 李嵩(1166―1243)钱塘(今杭州)人。人少木工,颇远绳墨。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来描绘,这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施洗者圣约翰 1513-1516 卢浮宫藏 《施洗者圣约翰》是意大利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画板油画,作于1513年—1516年间,画面显示《圣经》中施洗者圣约翰。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米友仁 《郭升归鱼图》 米友仁(1086—1165),祖籍山西太原,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系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故世称“大小米”。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他承继并发展米芾的山水技法,奠定“米氏云山”的特殊表现方式,就是以表现雨后山水的烟雨蒙蒙、变幻空灵而见称。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称。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高宗赵构曾命他鉴定法书。但对鉴别书画“往往有一时附会迎合上意者”。工书法,虽不逮其父,然如王、谢家子弟,却自有一种风格。 (图片、文字来自: http://jsl641124.blog.163.com/blog/static/177025143201181913841118/) 拉斐尔 《美惠三女神》 1504-1505 美惠三女神(The Graces/Kharites)指的是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着妩媚、优雅和美丽这三种品质的三位美丽美惠三女神的女神。她们是宙斯和欧律诺墨的女儿,众神的歌舞演员,为人间带来美丽欢乐。分别是光辉女神阿格莱亚(Aglaia),激励女神塔利亚(Thalia),欢乐女神欧佛洛绪涅(Euphrosyne)。 宋 金大受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十六罗汉图 绢本着色 118.8×51.7 东京国立博物馆金大受所绘的罗汉笔锋收敛,形态把握准确,其赋彩也是巧用中间色,采用协调的自然表现手法,在宁波所绘制的罗汉图中也属于佳作。刘海粟(1896-1994) 《巴黎圣心院》 布面 油画 1931年作 签名:Liu Haisou 海粟 1931 La basilique du Sacre-Coeur 西泠印社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以907.2万元成交,现藏于上海龙美术馆。 老彼得·勃鲁盖尔《逃往埃及》 37.1 × 55.6 cm 1563 考陶尔德美术馆藏 老勃鲁盖尔画作多取材于圣经。这幅《逃往埃及》描绘的是约瑟带着耶稣和玛利亚逃往埃及的场景:身着灰色衣服的约瑟牵着毛驴,驮着紧抱耶稣的玛利亚在山间行走;玛利亚的红色披风、白色头饰与蓝色河流形成对比。 (文字来自:艺普APP 李昕揆 名画与圣经·07 || 老勃鲁盖尔《逃往埃及》与「福音书」故事) (图片文字来自:http://jsl641124.blog.163.com/blog/static/177025143201292312512423/) 梁楷 泼墨仙人图 纸本水墨画 48.7×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梁楷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道、鬼神,师法贾师古,而且青出于蓝。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风(疯)子”。 《柏诺瓦的圣母》可能是达芬奇1478年10月开始绘制的两幅以圣母玛丽为主题的作品之一,另一幅是圣母的康乃馨。这幅作品很可能是达芬奇独立完成的第一副作品。 张萱(原作) 宋徽宗临摹版 《捣练图》 37 x 145.3cm 明 陈嘉选 玉堂富贵图,立轴,绢本设色,200.4x103.9cm 上海博物馆藏 奥托·古斯塔夫·卡尔森(1897-1948)是一位瑞典先锋派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与立体派、纯粹主义、新塑性主义和具体艺术有关。 李嵩 《花篮图》 26.1 x 26.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老彼得·勃鲁盖尔《屠杀无辜》 109.2 × 158.1 cm 1565-1567年 汉普顿宫英国皇家收藏 此幅绘雄狮立于巨石之上,张嘴怒吼,霸气十足。眼睛刻画尤其有神,整幅的精彩全在这“阿睹”中。狮子以赭石设色,简洁爽快,结构精准。鬃毛随风飞扬,雄狮目光坚定,传递出一种果敢坚定的力量和蓬勃向上的精神。 (以上文字来自:北京保利拍卖【保利春拍】民族之声 胜利之音——徐悲鸿《怒吼雄师》) 温日观是南宋末画家,杭州葛岭玛瑙寺僧,法号子温,字仲言,号日观,又号知归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卒年皆不可考。 善草书,精画葡萄,自成一家。他于一笔中带有深浅不同之墨色画叶,并以深墨点染仍带湿润,表现出明暗和体积,颇显自然逼真,人称“温葡萄”,很得赵孟頫推崇。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爱德华·蒙克 《母女》135 x 163 cm 1897 挪威国家画廊藏 北宋 李成《小寒林图》 40x72 辽宁省博物馆藏《小寒林图》是一幅能代表李成风格的作品。近处是山涧,涧水不深,有人相互扶助着涉水而过。四周山石间杂树丛生,郁郁葱葱;远处山峦耸峙,隐现于烟云中的寺庙殿堂,屋脊犬牙交错。 乔尔乔内《牧羊人来拜》,91×136 cm,1505-1510年,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西栋)藏 此为南宋马和之的“月色秋声图页”。这件作品即截取一个小景特写,一高士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一童侍立旁边。人物、坡石、树木色线即是“柳叶描”笔法。马和之的画法在南宋独树一帜,不仅在技法上,意境上亦是如此。 斯特格尔 《绅士画像》 25.5x18.5 东京富士美术馆藏 伯尔尼哈德·斯特格尔 Bernhard Strigel(1461-1528)是斯瓦比亚学派的德国肖像和历史画家。 原图是一幅团扇画,以边角式构图作峭壁危滩,江水潺潺,轻舟倚崖,红页烂漫,岸上曲径通向幽静的深山。此画远山渲染,树石运笔似草草而写实,虽师李唐却具己法,意境深远。画风系出自李唐一派,近于萧照。 勃勒东称马格里特的作品是“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马格里特的创作对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对达利、马宋及年轻一代的波普艺术家有较大的影响。 《墨竹图》是北宋画家文同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乔治·德·拉·图尔 《算命者》 123.5x101.9 大都会博物馆藏 《算命者》描绘的是一位富家年轻人正在听吉普赛老妇人的占卜解说,全然不知旁边的另外三个女人正在密谋盗取他的财物。 奚冈 《海棠玉兰图》 128.2 x 32.8 上海博物馆藏以上文字来自:《马尔迪洛斯-萨里安 Martiros SARIAN 1880 - 1972》内容简介 https://item.jd.com/10271328198.html 文字来自:/img/56333a760df738dc7ff5266a 《西湖十景图册》山石以大斧劈法,着重烘染,用笔简洁有韵致,构景设色取意都见巧思。 佩德·塞韦林·克罗耳(Peder Severin Krøyer,1851年7月23日-1909年11月21日),丹麦画家。 寺宇掩映于柳林之间,湖中一人泛舟,悠游自得。峭峰直下,不见其顶,构图方式与马远山水同出一辙。用笔洁简,著重烘染,清雅秀润。 安东奈罗·达·美西纳 《圣塞巴斯蒂安》 85.5 x 171 cm 1476 玛丽·卡萨特 《沙滩上玩耍的孩子》 74.3 x 97.7 cm 1884 画家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易行的通衢大道,另一条则是坎坷的羊肠小路。——玛丽·卡萨特 柳浪闻莺 贝尔纳多·斯特罗齐(Bernardo Strozzi)是热那亚人,也是17世纪早期的热那亚画家。 他在处理和色彩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大胆风格,并描绘了大量宗教和世俗作品。 艾斯通在悉尼对艺术鉴赏和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学校,至今仍在运作。他是新南威尔士州艺术协会的主席,也是美国国家艺术研究所的理事。 雨果·格哈德·辛伯格(1873年6月24日至1917年7月12日)是芬兰象征主义画家和图形艺术家。辛伯格的绘画主要强调恐怖和超自然的主题。 款识:宋元名家都以北苑为宗,惟子久深得其中微妙。此幅夏山图笔法飞舞,神采奕奕,真稀世之宝。丙午九秋日临。不敢固辞聊以效颦,未能得其神韵,深用自愧。吴历。钤印:吴历(白)、渔山(朱) 题跋:渔山与此图血战累旬,咄咄逼真。遂令子久重开生面,虽其灵心妙悟不繇和古人有徇知之合,不然何以浑化入神至此。王时敏题。钤印:王时敏印(白)、烟客(朱) 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年),美国画家和图形艺术家。 画家运用了勾、点、刷、染交错进行的多种手法,极尽刻画之能事。头颈,纯以墨笔涂刷。背部,先勾出一圈圈的羽片,再晕染淡墨,羽片的边缘又用浓墨涂染,显示出深浅浓淡富于变化的层次。 奥古斯特·纳特尔(August Natterer)(1868年8月3日-1933年10月7日),是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德国艺术家。 《负郭村居图》,是中国清代画家吴宏创作的国画作品,此图内容描绘的是一片山水景象,布局严谨,运笔劲逸,境界幽奥,又有生活气息。该作品由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 阿曼·马诺基(1904年5月15日至1931年5月10日)是亚美尼亚裔美国画家,以描绘夏威夷场景的作品而闻名。 袁江,清代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雍正(1723-1735)时供奉养心殿。山水学宋人,楼阁精工。中年得无名氏所临画稿,技遂大进。其界画,有清一代推为第一。 《荷净纳凉图》中山峦平冈,杂树竹林苍翠,溪水蜿蜒。近处荷叶连连,树下小舟泛波,船上亭内,人们在感受阵阵清凉。画境清爽明丽。 以上文字来自有画网:/page/painter/show.php?id=4507 乔治·卡特林(1796年7月26日至1872年12月23日)是一位美国画家、作家和旅行家,擅长美国印第安人的肖像。 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风景及神话、宗教主题绘画。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 《秋塘双雁》雁、鹅同科,古人多通称为雁。本幅画秋日池塘一隅,微有风意。双鹅在浅滩间休憩,四周黄芦、红蓼、枯荷相映成趣。翠鸟却骤然飞起,划破了静谧。其中一鹅引颈而望,仍不改情意。 弗拉贡纳尔 《捉迷藏》法国画家让·奥诺雷·弗拉贡纳尔(1732-1806年)是法国洛可可绘画的重要代表。 在他的画面上往往把宁静庄重的人物安排在近景,人物造型一般偏于修长,多采用古希腊罗马服饰,姿态典雅,无论是站还是卧,都显示出一种风姿绰约的美感。 常玉的静物作品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大都孤单无力,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 皮耶罗·迪·科西莫,(Piero di Cosimo),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尽管受到了列奥纳多·达·芬奇和卢卡·西格诺·勒利等同时代人的影响,皮耶罗还是形成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由于中国人马图惯以马象征人材,以马伕象征官吏或帝王,所以这件作品应蕴含无为而治、才俊优游的寓意。 此幅画溪岸夹桃,落英缤纷,一渔舟沿溪行来,山峦层叠,绿树苍翠,白云涌起,水际空灵。 杜堇,本姓陆,后改姓杜。丹徒(江苏镇江)人,寓居南京。字惧南,号柽居、古狂,又自署青霞亭长。成化初,举进士不第,遂绝意功名,专心于诗文、书画。 瓦斯涅佐夫在这件富有幻想的作品中,抒发了自己鲜明的思想感情,表现出对不幸者的同情,对邪恶的仇视,对光明和正义的歌颂。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Ruisdael,Jacob van,1628年-1682年)是17世纪荷兰最为出名的风景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先驱。 明 徐渭 《花竹》337.6x10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直到1949年左右,《滑冰的部长》还不为人所知;然而今天,它是苏格兰最著名的绘画之一。它被认为是苏格兰文化的象征,在该国历史上最显著的时期之一,即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被描绘出来。 波纳尔 《自画像》波纳尔(Pierre Bonnard,1867-1947),波纳尔是纳比派代表画家。波纳尔以色彩而闻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 明 李士达《三驼图》 78.5 x 30.3cm 故宫博物院藏 李士达对画讲求五美一苍、逸、奇、不韵;反对五恶一嫩、板、刻、痴,被评为深得画理。 玛丽安·冯·韦尔夫金出生于俄罗斯图拉镇,是埃卡特里堡团指挥官的女儿。 唐 荣阳 《竹图(笔耕园)》 27.2×23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院藏 图上三棵新篁拔地而起,杆直叶茂;四周小棵竹子围绕,郁郁葱葱。技法上,以粗笔勾勒石块轮廓,坡面以浓墨加以晕染,立体感呈现;竹叶以浓墨一笔勾画,墨绿而显修长。画家资料不详。 工道释、人物、山水,亦能作肖像,尤擅仙佛、神像,以宋人为法,不尚奇诡,画风工整细致。 保罗·克利,1879年12月18日( Paul Klee 1879-1940 )--最富诗意的造型大师。 他追求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融入了民间艺术风格,画风纯朴自然,雅俗共赏,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的高峰。 他时而同莫奈,时而同雷诺阿,真情以光下作画,人们公认他比任何人都更醉心于表现明亮色彩和描绘空气的清新。 弗朗西斯科·奥勒(Francisco Oller,1833-1917),波多黎各视觉艺术家,他是唯一一位在印象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拉美画家。 《梅花山鸟》是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画描绘了古石,老梅和山鸟。石体以线条勾勒,再以干笔皴擦,愈显古拙。梅干以古籀法描写,顿挫道劲。花瓣钩圈,再用白粉点染,格外高洁。花枝上一只山鸟驻留,线条柔和,正回首张望。画面布局和谐,笔力颇为雄健。 亚历山大·吉里姆斯基 (Aleksander Gierymski,1850年1月30日~1901年3月6日至8日)是19世纪晚期的波兰画家,是马克西米兰·吉里姆斯基的弟弟。 图中画层云出嶂,瀑飞泉涌,山峦走势如龙,气象高旷。山下松壑翻涛,渔翁扁舟泊岸,二高士憩坐石桥对语。 尤金·卡里尔 《熔炼厂》整幅作品采用中央主体构图法,画面上方正中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文小篆大印一方,九颗蟠桃枝叶娟秀,在祥云掩隐中像“众星捧月”般“捧”着上方鲜红大印,庄严、巍峨、挺拔而有分量。 喜爱的题材、毫无顾忌用着当时最高级的绘画颜料、独特的风格自由自在地作画。 《高山奇树图》是一幅构图雄伟,构思巧妙的山水画杰作。画面上方的高岭山石也多是湿笔长皴,但用墨较为清淡而湿润,枝叶浓密,别有情致。整幅作品,高柳婆娑,意向清俊秀逸。水天相连,意境高远。 明 沈周 《明贤雅集图》 252.9x44.5cm 台北故宫藏 此画绘吴愈调守叙州文士友人一行十三人,为之饯行赋诗,沈周由此绘画。画面狭长,山势呈“之”字形走向,益增高远平阔之感。设色雅淡,人物衣描粗细合度,用笔写意中带精谨。 阿尔伯特·塞缪尔·安克尔的作品,散发出温和、平易的光芒,如同瑞士这个国家所呈现的平静与信任,给人以明亮多彩的感觉,因而不仅受到他同时代人的追捧,也受到以后数代人的好评。也因此,人们称他为“国民画家”。 北宋 惠崇 《雁图》24.5×20.3厘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绘滩头芦苇长势茂盛,岸边四只雏雁或立或卧,另一只从土坡后探出头来,盯着前面的四小只。惠崇,北宋僧人,擅诗、画。苏轼曾为其画作《春江晚景》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ollection/paint/228453.html) 佩罗夫 《盲人音乐家》瓦西里·佩罗夫(Vasily Perov,1834-1882年)俄国画家,巡回展览画派创始人之一,风俗历史主题,以现实主义批判动荡社会下劳苦大众的艰苦生活,或记录各社会阶层普通生活的小乐趣。(以上文字来自:https:///famous/27504/artistic-127397.html) 《兰图》画面表现了寒风之中飞扬飘动的兰花的姿态,尤其兰叶处理的潇洒飘逸,充满生命和灵动之气。 波纳尔深受印象派代表人物高更影响,喜欢使用色彩及装饰图案来表达自己。《家》是一幅石版画,深深的体现了这一点。 王诜(约1048—1104年前后),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出身贵胄,娶宋英宗女,为驸马都尉。与苏轼等人交往密切,常相与酬唱,探讨艺术。工诗文,长于书画,尤擅山水,师法李成。 常玉不乏技法,却从不理会技巧,不讲究画理,总是随兴所至,以游戏的心理在作画。对于少时家境殷实,后来却贫困潦倒,一生都在追求精神自由的常玉来说,画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自然宣泄。 (http://collection.sina.com.cn/cjrw/20130316/0949107133.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