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边忽视孩子,一边给孩子贴标签

 长沙7喜 2023-03-22 发布于广东

摘自戈登·诺伊费尔德、加博尔·马泰《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图片

教养发挥作用,需要三个要素:有需求的依赖者、愿意承担责任的成年人和孩子对成年人的正常依恋。三个要素中最关键也最经常被轻视和忽略的是:孩子对成年人的依恋。

很多父母觉得只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自己也愿意履行教养的责任,这样就足够了。或者在遇到教养的问题时,把一切都归因于缺乏教养技巧,觉得类似“怎样能让孩子听话”“怎样能让孩子做作业”“怎样能让孩子打扫自己的房间”“怎么能让孩子自己做家务”等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教养技巧来解决。

一旦父母把养育看成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很难从与孩子的关系角度去看待问题了。父母的这种想法,导致他们过度依赖专家的教养建议和技巧,反而失去了他们原有的教养优势。父母会很轻易就认定:孩子不听话,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能让他们听话;孩子不顺从,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学会正确的技巧;孩子不尊重人,是因为自己还没教会他们如何尊重他人。

当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就会忽视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然而,教养首先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依恋不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行为,而是一种需要建立的关系。忽视关系,就看不见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当然也会变得迷茫与焦虑。

很多父母,一边忽视和孩子的关系,一边又开始给孩子身上贴标签。归因错误常常是孩子的内心需求没被看见的开始。他们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难缠”“好动”“注意力缺失症(ADD)”,等等。这些标签一定程度上为孩子的行为找到了医学解释,消除了孩子被父母责怪的压力,但同时也掩盖了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最大诱因,即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大脑都是受周围环境影响的,而关系是孩子成长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图片

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的问题和脑生理学完全无关。我们真正反对的是把孩子的所有问题都简单地用医学病症来加以解释,而不考虑导致问题出现的心理、情感和社会因素。不论是多动症还是其他孩子问题,都必须首先考虑是不是关系出了问题,然后再去考虑行为问题。

肖恩的父母已经踏上给孩子寻找标签的路了,分别从两个心理专家和一个精神病专家那里得到了不同的诊断结果。一个专家把肖恩的问题诊断为强迫症,另一个专家说肖恩是反抗式挑衅,第三个专家则称肖恩患有注意力缺失症。当专家诊断肖恩确实有问题之后,肖恩的父母终于舒了一口气,原来这一切并不是他们的错。同时,医生的诊断结果也让肖恩变得放松。他不是故意的,他控制不住自己啊!标签让亲子双方都松了口气,责任都不在自己身上,听上去是件好事。

给孩子贴上问题标签以后,肖恩的父母就只能依靠专家了。错误的归因导致父母看不见问题的源头,而只是把孩子的问题归因于孩子本身。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直觉,不会从错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指望从专家那里得到教养孩子的技巧。他们机械地听从专家的建议,刻板地使用行为管控方法,肆意践踏和孩子的依恋关系。有时候他们感觉自己像是在治疗某种症状,而不是在和一个人打交道。标签掩盖了问题真正的症结,导致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被看见。父母评估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如果忽略了潜在的依恋关系因素,就很难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肖恩的情况不是个例,冲动让他变得更加难以管教。实际上,大部分冲动是由依恋关系触发的,肖恩找错了依恋对象。我们应该看见:问题解决的难点不在于肖恩的冲动行为本身,而在于这些冲动对抗的对象是肖恩父母。肖恩觉得依赖父母、亲近父母或者听从他们指导,违背了自己的本能,转身就向同伴靠拢。虽然同伴导向不能用来解释肖恩的所有注意力问题,但是恢复健康的亲子依恋关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一。父母最需要看见的不是肖恩出了什么行为问题,而是看见他们和肖恩之间的关系缺少了什么。

尽管克里斯汀和梅兰妮的父母还没有开始带孩子看医生,但是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正常,或者自己的教养技巧是不是存在问题。通过对梅兰妮的近距离观察,我发现她比同龄孩子成熟很多,但这仍无法解释她为什么难以管教。问题的关键在于她是个依赖同伴的人,这导致她在心理上很不成熟,从而给父母的教养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要想夺回教养权威,父母必须跟孩子重新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不仅是身体上的亲近,还要有心理和情感上的亲密。

图片

觉之道

微信号 : ganwei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