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析上海话(三)

 沪语字 2023-03-22 发布于上海

现在的方言媒体不重视正字正义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解释词意约约乎,以讹传讹。以主观猜测为依据,如:「寿头」就是猪头;「触祭」就是偷吃贡品;「白相」就是白吃白玩……不一而足,而且严重影响到了下一代。

·苏州电视台今年一月四号《李刚评话》「徐师傅喫一碗'叉烧面’推扳'一眼眼’眼睛貱了半只鸡蛋炸瞎脱。」「服務員拏加熱好的'叉燒面’斀貱了徐師傅。㬟廓張,這碗面霎生頭裏'砰’一來馨爆炸,炸到了徐師傅眼睛壤僎是雞蛋黃(𪏙)。」其中吴语字、词现代普通话已经不见踪影。「推扳」「一眼眼」「貱」「斀」「㬟廓張」「霎生頭裏」「一來馨」「僎」这种汉语字,词只有在方言中传承绵延不断。

「推扳」是艄公掌控船行方向的动作,不停做推扳动作不是好的船老大,老推扳=很差劲。推扳一眼眼,意思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眼眼」眼字是限定目光所见。沪语:一眼眼,意思意思。(送礼时客气语)。

「貱」给予。

「斀」戳的意思。沪语:瞎斀一枪。瞎猫掽着死老虫,掽掽运气。

「㬟廓張」没料想的意思。本意是还没有来得及声张,还没有来得及发声事情已经发生了。

「霎生頭裏」霎,突然之间;生,生疏,未见过的状况;头里辅助词。

「一來馨」突如其来的一下子。

「僎」全,都,齐,一起,共,具。

·苏州电视台《李刚评话》一句开场白五个字完全按照口语写下来应该是「亦掽头哉啘」而非「又碰头了呀」。只讲对拢一个字「头」。

·「连牵」本来应该这样写「僆(亻虔)」意思是「行相及也」。苏州方言传承了大量古汉语字。普通话里是没有的。汉字代表着中华文明的开端,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声音丰富的民族智商高。方言与普通话同样重要。方言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需要,普通话是各民族交流与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的需要。

·上海方言「不杀」也写作「不煞」音弗萨。跟在形容词后作顶级程度副词。如:「稀奇不杀」意思是「稀奇死了」,稀奇到绝无仅有了。「嗲不煞」意思是「嗲死了」,嗲到登峰造极了。

·上海方言疑问字「口伐」。【江西隨函】音伐。《漢語大字典》佛經咒語譯音用字,無實義。

鄧福祿、韓小荊《字典攷證》:為佛經咒語音譯字,無實義。不能写伐,伐的字义:戈刃架在人的头颈上。征伐;斫木也。是「否啊」拼读。

·上海方言「扎足」源于吴越方言「(亻答)(瓜至)」音扎至。词本意为:牴牾也。一曰不循理。 转义为:结实,坚固,经久耐用到呒没道理了。「扎」与(亻答)字义是弄错了。扎,拔也。同揠。而(亻答)是用角牴触,也就是用角(扎)。常州方言讲家具经久耐用,结实坚固,原旧使用「扎至(音)」。沪语「扎足」是指,结实坚固,分量十足,量大饱满,身体结实,扎扎实实的力量。

·「门槛」本来是老式建筑门下框档。相关故事:《铁门槛》讲的是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王法极,隋朝人,在现今绍兴永欣寺出家为僧。法号智永和尚。书法极好,求者踏破门槛,后用铁皮包裹门槛,人称「铁门槛」。歇后语:「乌龟踫门槛——就看此一翻」(乌龟音乌居;踫音呗)意为:成败在此一举。「门槛精」本来应该是指只乌龟精于翻门槛,一翻就翻过,成功!后来有了洋泾浜英语MONKEY,「门槛精」变成了「㺀狲精」,大家僎晓得「孙悟空」神通广大「门槛精」。从而又派生出「老门槛」,「潮州门槛」,僎是指精明透顶的人。

·苏州方言讲「瞎缠三官经」而不是「瞎传三观经」。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经: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合么,啥叫「瞎缠三官经」呢?就是:本来想要三官「赐福」,结果去缠在的(音传勒个)想要「保命」了。详见微信《苏州阳澄湖服务区》。苏州话是蛮道地的,字幕大煞风景。书面表达蛮多问题,字词不对应语言。「小喫」写「小菜」;「赚头」写「利润」……

·「慢氽氽」形容事物进展缓慢,而非「慢吞吞」。吞:【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又【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氽:【字彙】土懇切,吞上聲。水推物也。【字林撮要】人在水上爲氽,人在水下爲溺。「慢吞吞」仅仅说明慢慢吞咽,慢慢吞灭。而「慢氽氽」形容所有事物象水推物那样慢慢氽发氽发。「死氽怪样」「有气无力」「牵丝踫藤」(音妻丝呗藤)。蚕宝宝吐丝结茧,藤蔓植物爬藤均为慢得出奇。

方言中传承了大量的汉字,逸失了不少。现状堪忧,输入法将交关方言汉字排除在外,根本不显示的字比比皆是。显而易见,对汉字,汉语的不自信,阻碍中华文化的传承。有的人保护吴语口号叫得震天响,问个为啥?不晓得。另一方面又让错别字大行其道,殊不知要将汉字,汉语引向何处?

去问问韩国,日本去汉字化有啥弊端吧?历史文献,古籍善本还有多少人看得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