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5 “每事问”是什么意思?

 阳谷人说论语 2023-03-23 发布于山东

“子入太庙,每事问。”

历来的注家皆释为孔子入太庙助祭,每件事情都要问询。有人质疑,以孔子的学识,祭祖之事有何不知,反要问于他人。各家释说,虽然孔子无所不知,但其“每事问”,正是其恭谨至极的体现。对于此释解,总感觉有些牵强。

《论语》中孔子及有人被问,共有一百余次,“问”字后或直接带问询的内容,或加“于”字后带出问询的对象,或二者兼有。如:

 “孟懿子问孝”、“孟孙问孝于我”、“子夏问曰”、“子禽问于子贡曰”。其中多为问道、问政、问孝、问仁、问君子、问某个道理等等。可知春秋时期“问”作问询意时,后面询问的内容一般是抽象的道理,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即使是问某件事,也是问询其中的道理。“子入太庙,每事问”此句的结构在《论语》中仅此一例。所以,“问”作问询解,有待商榷。

《诗经·小雅·节南山》:“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战国策·魏策四》“得许、鄢陵以广陶,秦王不问者,何也?以大梁之未亡也。”

《墨子·七患》“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

以上例中的“问”皆作“过问、干预”解。

 “问”作过问、干预讲,在现今的词语中仍有留存,如:问事、不闻不问。

所以,“每事问”不是祭祀大典中每件事都要询问,而是每件事都要过问、参与。而过问祭典中的每件事,也是孔子入太庙的职责所在,如其所言“是礼也”即是礼制要求这样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