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目录中杂家类的发展及其变化

 三知三省 2023-03-23 发布于河南

自刘向父子的《七略》起,中国目录学始兴起,并着手设置了杂家类。但从一开始就有选录标准不一的问题。从《汉书》、《隋书》到《四库全书》乃至如今的《中国丛书综录》。“杂家类”收录的内容一直发展变化,蜿蜒曲折。

班固在杂家类总结对其论述道:“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从《汉书》记载可以看出,杂家类的标准有两个。一:儒、道、法等各家学说思想的综合。二:杂家类思想庞杂,但广而不深,未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很难归类。从中不无看出对杂家类的不认同。而杂家也并非显学,因此在诸子流派中,杂家处于十类中的第八,地位低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汉书》中杂家类虽然有收录标准。但其中已经收录了一些非杂家类书籍。如《东方朔》二十篇,因为当时作家作品集少,《东方朔》内容类型不能归入其他,无所归一。便收录入杂家。还有《子晚子》三十五篇。齐人,好议兵,与《司马法》相似。但《军礼司马法》入礼类,而《子晚子》入杂家类,明显不妥。这些都能证明,杂家类归属标准从一开始就不严格。而这一创举实际上也开创了中国提要目录学术传统。初开杂家收录暂时无法归类书籍的肇端。

如果说《汉志》中的“杂”是学术上的杂,那么《隋书.经籍志》就是广而无论的“杂”、五花八门的“杂”。它首次确立了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法。其中子部分为十四类,杂家处于第七位。而且在收录情况上,杂家类不仅包含原有的书目,又在其中加入了佛道类书籍、书钞体书、地理志等各式类型的书。可以说只要是无法归入其他部类的书,都统统收录到杂家类中。另外,也在其中注入了存佚情况。使得杂家类书籍在散漫中又不失方寸。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的著录也反映出后晋和宋代学者对于杂家类书籍的看法。《旧唐书》中子部分为十七类,其中杂家位于第七。而《新唐书》在著录完成后会进行更为详细的汇报综述。如杂家类书籍后有:右杂家类六十四家,七十五部,一千一百三卷。下方小字:失姓名六家,虞世南以下不著录三十四家,六百一十六卷。在分类上,两《唐志》将佛、道、小说家、类书等从杂家类中析出。将五行类又并入杂家类。其中仍有书钞体、个别考证类、图谶类。总之两《唐志》杂家类在沿袭前代书目的同时也加入了新内容,类目上也有新的划分,优劣参半。

在宋代书目中,作为官修藏书目录的《崇文总目》其中对于杂家的述说十分契合《汉志.杂家类》的总结。正如小序所言:杂家者流,取儒墨名法合而兼之,其言贯穿众说,无所不通,然亦有补于治理,不可废焉。可见官方的杂家类藏书十分偏重“为治”的目的。

作为私修家藏的目录书籍。《逐初堂书目.子部.杂家类》首次合并诸子入杂家。并在子部十二类中将其列为第三。究其缘由,大概是时过境迁,墨家、名家、纵横家、杂家等学派学说后世很少有人研究,逐步成为绝学退出历史舞台,而前人传承下的书籍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减少。最终促成了各家并入杂家类。

而另一部家藏目录书籍《郡斋读书志》。在杂家类收录了很多含有为治目的的著作。不仅如此,宋代目录学著作,从官方到私人都十分重视考据学。在编纂目录时,大多数著作后面都有对书籍的简介、评价、考证等。对于我们了解著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宋代目录学著作,考据类著作已经普遍的著录在杂家类中,其中也加入了家训、训诫等方面的内容。

明代的《千顷堂书目》在子部十二类中将杂家位列第二,《明史.艺文志》在子部十三类中将杂家位列第三。也能反映出杂家类地位的提高。《千顷堂书目》将类别之下分出三级类目。对《四库全书》的修纂有直接影响。

清代《四库全书》可谓是古代目录学著作的集大成。其中杂家在子部十四类中居于第十位。由于尊儒氛围的影响,其地位又一次降低。但其书籍数量却最多,卷书也排在第二位。不仅如此,《四库全书》中将杂家类下分为六个子目: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而这个分类方法综合参考了《千顷堂书目》、《国史经籍志》、《通知》等分类方法的影响。对于分类标准上又根据其中的图书内容、图书存佚情况、文献体裁体例等各方面去分析。力求对杂家类收录完整有序。

另外关于其中的杂家收录内容,以图表作为参考。

就近现代杂家类的分类来说,张之洞功不可没。他在《书目答问》中把子部中首列“周秦诸子”,较好的把“杂家”与“杂家类”分开。这种方法又为《中国丛书综录》所借鉴。将杂家类更名为杂学类。一字之差,却十分准确地将杂家与杂学分开。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影响。

纵观古今,杂家类的发展变化。其地位从低到高,又在清朝降低。而其著作收录内容也不断增加,但也不断的有其他类别书目从中析出。杂家就像一个“闲置物品收纳盒”,不断的对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收纳。影响千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