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埃及是从地理层面划分的概念,分界点大约在今天的开罗。公元前3100年,处于南方的上埃及吞并了北方的下埃及,完成了第一次统一。
记录了埃及第一次统一的纳尔迈调色盘,我们能在上面看到国王的名字、哈索尔神、荷鲁斯神,国王高举权杖做出击打敌人的姿势。这样具有象征力量和战胜敌人的姿势,在埃及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征服史上将反复出现。

从右至左: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及三座王后金字塔 © Kyle Jones宏伟壮观的金字塔是这一时期的独特标志,它们是古埃及国王们的陵寝,现在则已成为古埃及最具有吸引力的文化遗址,被评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金字塔始建于第三王朝佐赛统治时期,集中修建于公元前2560年至2510年间。佐塞之前,国王们都安葬在矩形平顶墓中,人们称之为“马斯塔巴”。第三王朝的佐塞开始实行官员殉葬,当时的坟墓还在使用用泥、芦苇,被修建得如同真实房屋一样;到了公元前2650年,佐塞开始用石头建造墓地,并且在马斯塔巴 (下图左) 上,一层层地搭上去。于是,第一座金字塔——阶梯金字塔(下图右),诞生了。
亲自走到胡夫金字塔前面,你都不禁会赞叹它的宏伟与完美。真的太大太大了。每块石头平均有2.5吨种,一共约230万块石头。如果你站在金字塔脚下往上拍,甚至都拍不到顶部。
在金字塔附近,还发掘出了工人村的遗址,有三条主街,医院、学校、娱乐设施等配备齐全,这说明在当时专业化分工与大规模合作的存在。
有着高度有序的社会结构,而法老是使得这一严密机器运转的轴心在整个古王国时期,法老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为自己建造伟大的纪念建筑上。与古代中国一样,在极盛之后不久,地方亲王逐渐积累了更大的权势,加上尼罗河连年泛滥导致的饥荒,王国陷入了分裂和混乱。


© Cyanlibra
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疆域的扩大,国王能享用珍贵的奢侈品,建造神庙和雕像来展示权力和荣耀。珠宝、雕刻和饰品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发展。文学开始繁荣:象形文字不再局限于税收和歌颂,也有了寓言、诗歌和思想的记录。
中王国时期发生的一个微妙变化是,来生的观念开始普及。不仅是法老能拥有来生,地方首领,甚至普通人也能拥有来生。古埃及的宗教体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不同的神灵掌管世间各种事物,所有的神都是他们所需要和信仰的。

神灵之间的关系 ©《埃及艺术和历史》
国王们依旧会建造金字塔作为陵墓,不过比古王国时期的要小许多。人们不再在墓葬中放入大量现实生活的物品,而是节约成本,用一些模型来取代。这些模型在如今看来,都是非常精致的艺术品,甚至能让我们联想到自从东汉之后中原实行简葬,同样挖掘出大量栩栩如生的陶俑明器。


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神庙埃及人吸取了教训,公元前1540年,第十八王朝的底比斯国王将希克索人驱逐出了埃及,并重新统一王国。最为鼎盛的新王国时期开始了。
第十八王朝定都底比斯(今卢克索),存在了近300年。我们最常听说的几位法老,如图特摩斯三世 (Thutmose III, 他征服了西亚),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 (Hatshepsut),阿蒙霍特普三世 (Amenhotep III),埃赫那吞 (Akhenaten) ,图坦卡蒙 (Tutankhamun),都是第十八王朝的法老。
在新王国时期,法老们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埋葬在形似金字塔的山谷之中,也就是著名的帝王谷(还有王后谷、贵族谷、工匠谷),并建造方尖碑来通向无限的神性。除了本无名气的法老图坦卡蒙之外,其他法老的陵墓都遭到了盗掘。
图坦卡蒙陵墓剖面 ©《埃及艺术和历史》

帝王谷外观

拉美西斯六世墓 (KV9)
法老的权力在此时得到了极大的稳固和强化。甚至在第十八王朝,出现了一位古埃及历史上法老中的怪才——埃赫那吞。他打破了古老的信仰传统,将古埃及一直延续的多神教信仰变为只信仰太阳神阿吞的一神教。他将其他神逐出了信仰体系,关闭了其他神庙,迁都阿玛尔奈 (Amarna),建造了只为敬拜阿吞神而存在的城市。进入第十九王朝,法老塞提一世 (Seti I) 将埃及恢复到了传统的信仰道路。他的儿子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II) 则将古埃及文明推向了巅峰。此时,王国的版图达到最大,横跨北非和西亚,还与赫梯国王达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和平协议,卡迭石协议。尼罗河的沿岸建造起了巨大的神庙和雕像,以彰显法老的权力和财富。首都变成了一座神庙之城,人们的生活围绕着这最为重要的信仰而展开。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两座神庙是位于卢克索的卡尔纳克神庙 (Karnak Temple) 和位于阿斯旺的阿布辛贝神庙 (Abu Simbel) 。卡尔纳克神庙群始建于中王国时期,在新王国时期得到了扩建,并通过斯芬克斯大道与新建的卢克索神庙群连接起来。

卡尔纳克神庙的主体阿蒙神庙的剖面图 ©《埃及艺术和历史》

阿布辛贝神庙又称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神殿深达60余米,最深处建有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内的四座神像。在每年2月21日(传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及10月21日(传说拉美西斯二世的登基日)这两天,阳光会直接照进洞内最深处,并且只照射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神像身上。
阿布辛贝神庙的四座神像
第十九王朝的末期遭到了“海上民族”的侵略,直到第二十王朝的拉美西斯三世 (Ramses III) 将埃及的中央集权统治重现辉煌。这一时期的伟大建筑是哈布城,其主体部分便是拉姆西斯三世神庙。
第二十王朝最终在无休止的宫廷阴谋中分裂为两部分,祭司统治了上埃及,法老的势力退居下埃及。新王国时期结束了。


有用埃及象形文字书写的24个行省的名字 © Cyanlibra第二十一王朝往后,古埃及国力渐微,屡屡遭到四面八方敌国的入侵。西面的利比亚人,南面的来自努比亚的库施人,东面的亚述人和波斯人,还有北面马其顿的国王亚历山大大帝,都曾入侵或统治过埃及。这是一个强敌环伺的时代,但古埃及的文化根基,显示出了强大的同化能力。在这些外敌的入侵中,我们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入侵者本身的文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且对于古埃及的文明之根本不予重视,结果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崩溃(类似元朝)。多重的文化碰撞也诞生了许多新的文化形式。简言之,晚王国时期,是埃及逐渐失去独立地位的时期,古埃及文化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撰有古埃及圣书体、世俗体和希腊文字三种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从此埃及纳入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后来,亚历山大的一位部将,托勒密开启了埃及的第三十一王朝,托勒密王朝,埃及重新焕发活力。
托勒密王朝是一个希腊-埃及文明融合的王朝,统治者对古埃及的文化保持尊重。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曾到阿蒙神殿乞求神示,还被刻画成法老形象在神庙上出现。托勒密王室亦相当尊重和宽容埃及的宗教,为他们建造新的雄伟神殿。
位于地中海南岸的亚历山大港,成为了希腊化时期当时西方世界最大的都市、知识文化的中心。科学在此蓬勃发展,活跃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学者建构出了科学系统化的基础,其中包括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希腊语成为埃及的主要统治语言,埃及语只在宗教场合和平民日常中使用。
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延续了约300年。公元前30年,随着女王克里奥佩特拉 (Cleopatra, 俗称埃及艳后) 的自杀,埃及被古罗马所吞并。

埃及艳后剧照


位于亚历山大的古罗马时期贵族墓葬
作为罗马行省的埃及是罗马帝国主要的谷物生产地。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在亚历山大里亚扎根并传播。与其他宗教不同,基督教试图使异教徒皈依,造成埃及传统宗教逐渐没落。
尽管埃及人仍然说他们的语言,但随着神庙祭司的减少,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人越来越少,而神庙有时也会改建为教堂或遗弃于沙漠。


开罗历史区的苏丹哈桑清真寺此后,埃及隶属于阿拉伯诸王朝的统治之下。属于古埃及本土的文字、文化和信仰体系则日渐消亡,最终不再有人能够解读,直到近代对古埃及的重新发现。
开罗历史区的伊本图伦清真寺

回顾古埃及文明三千年历史,我们发现一个王权至上的模式——古埃及财富的累积完全依赖于来自尼罗河农业,而历代法老们则将神圣王权贯彻始终,将专制统治推至极端,宗教制度和文字系统的紧密结合加固了这种统治,任何对专制统治的挑战都会被镇压下去。古埃及的这套模式,在整个非洲大陆后来的历史上不断复现着。

古埃及作为政治实体虽然消亡,但其文明的智慧却为后来的多种文明所借鉴。比如其高度发达的几何学、天文学、医学都在希腊化时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其宗教体系——创世说、生死观、宗教艺术和一神论转向为古希腊多神信仰、犹太教、基督教等宗教提供了参考;其艺术创作手法也同样与西方艺术史的源流所承接,比如古希腊的三大柱式建筑原型。
今日的埃及已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的中东国家,但它在中东世界无疑保留了一份独特的民族性和历史传统。
总而言之,埃及是一个我们此前从未遇见,此后亦不再见的国家。诸神、法老、金字塔、木乃伊、农业,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古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让人着迷,最充满智慧的文明之一。《埃及艺术和历史》阿尔贝托·卡罗·卡佩思奇
《古埃及史》(英)爱丽丝·巴恩斯-布朗
《古埃及 极简史》李晓东
《非洲通史》凯文·希林顿
《古埃及文明基本特征探析》郭子林
BBC纪录片《不朽的埃及》

埃及的文化需亲自前往
一起跟随著名埃及学家走进古埃及
聆听 感受 欣赏 交流
点击下图了解行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