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休琉璃 风华千年流霓彩

 我心飞翔gvqwh5 2023-03-24 发布于安徽

太和岩牌楼

介休后土庙局部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道出了琉璃的精美和保存的不易。中国古代建筑上繁复精美、流霞霓彩般的琉璃构件,将建筑装饰得富丽堂皇、庄严大气。在建筑琉璃的发展历史上,“琉璃之乡”山西介休不仅是中国建筑琉璃烧制的起源地之一,而且建筑琉璃的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古代顶级的建筑琉璃大多出自介休工匠之手。窑火不灭,生生不息,繁盛千年的介休琉璃,历经坎坷而依然传承不断,刘开宝就是一位矢志不移发扬光大古老琉璃技艺的新时代工匠。

  琉璃之乡闻名于世

  “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南依太岳,北临汾河,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黄土高原小城介休的毓秀钟灵。春秋时期,“割股奉君、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辅助晋文公上位,淡泊名利拒不出山被烧死在介山(今介休绵山),清明、寒食节便由此而来,介休也因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若说介子推为介休古城平添了一抹苍凉的历史底色,那么造型各异、绚烂夺目的琉璃构件,则为介休铺就了流光溢彩的城市艳色。

  介休市内矗立着各式各样琉璃装饰的古寺庙宇,或气势恢宏,或精致典雅,庙堂之脊上的琉璃饰件使这些古建筑散发出动人的光彩。这种从火中淬炼、岁月中涅槃而生的琉璃艺术,相承不衰,代有佳作,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色彩斑斓。介休周边保存完整的琉璃建筑与构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质量之精、历史之久,可谓是中国建筑琉璃的宝库,艺术之美,世所罕见。

  介休琉璃制作技艺主要传承在洪山镇,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刘开宝创办的设计制作基地。厂房的墙上挂满了有关琉璃知识的画板,四周陈列着刘开宝制作的琉璃制品,大到影壁宝塔、小到五脊六兽,花样齐全,品种多样。其中一件直径1.1米的“二龙戏珠”琉璃壁心(影壁的琉璃构件)格外显眼,双龙自然盘曲造型灵动,手法圆润细腻形神兼备,龙口及鳍尾施蓝绿釉,鳞片用金黄釉,釉料浑厚色泽晶莹,古朴而不失华彩。刘开宝介绍,这是按照洪山源神庙明代原件一比一复制的作品,前几年此壁心被盗,他作为洪山琉璃匠人,痛心之余按照留存图片进行了复原烧制,复制品不仅真实还原了原件的神韵和风采,而且有了突破。原件是四块拼接而成,而这件壁心是整体烧造,图案更加流畅,造型更加立体。

  时光淬炼斑斓精品

  每一件流光溢彩的建筑琉璃构件都饱含着琉璃艺人的匠心,刘开宝制作一件琉璃作品,需要经过选料、设计、造型、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周期长达几个月,大中型琉璃构件甚至耗时半年以上,其中每一步骤都需要手艺人精准拿捏。制作琉璃,造型是重中之重,刘开宝先要构思好作品,用泥坯把大形立住,再一点一点用手工雕出细节,如果是大型琉璃构件,则需要造型后分解开来做成模具,倒模出来后再由若干块拼合而成。刘开宝和工人们正在修整打磨即将完成塑形的大型影壁“麒麟献瑞”,整个影壁6米见方,图样来自后土庙,但面积比原件更大,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麒麟献瑞”影壁,刘开宝耐心地将其每一处泥坯部位都修整得光滑自然。他说修坯是对琉璃造型细节上的精准把控,不然会影响到琉璃烧出后的美观。

  刘开宝手头的“麒麟献瑞”影壁已经做了两个月了,待修坯完成,就要开始烧制了,相比于陶瓷的一次烧制即可成型,琉璃需要两次烧制方能完成。第一次入窑叫素烧,素坯的烧成时间是7天左右,最开始需要慢烧,升温太快作品会炸裂,待温度达到600摄氏度至700摄氏度时才能快烧,中温、高温阶段温度迅速达到100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之间。其间,需恒温保证窑炉温差最小,待烧出来成为陶器后再施以琉璃釉。

  釉色可以说是琉璃的灵魂,刘开宝最着迷的环节是给素坯上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上釉用的颜料多是碾碎的金属矿物粉末,每一种颜色都有独特的配方。他说:“现代化工颜料虽然也能呈现出想要的颜色,但是在细腻程度上往往不及矿物颜料着色自然经久不衰,还是古法得劲。”每一笔上釉都是琉璃匠人日积月累中对色彩的极致追求,根据不同的构件,上釉有沾釉、浇釉、涂釉等手法,琉璃釉为低温釉,泥坯的白度决定琉璃釉色的明度,而釉料的配比与厚薄决定着琉璃的色泽,不同的釉色所含的金属各不相同。

  上完釉后,便要第二次入窑烧,温度是控制釉料显色的关键,需要快速达到8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这样才能让釉色快速附着在陶土上,时间稍有差异,釉料便会呈现不同的色彩,烧制过程非常考验工匠的眼力和经验以及对火候的掌控,温度升得快了,整个器物就会断裂,升得慢了又会错过最佳成型时间。待到出窑后,随着温度降低,精心调制的颜色一一显现,光滑剔透,灵动饱满,一件琉璃构件才算完工。

  介休琉璃烧制技艺自成一派,多用于建筑,因此也被称作是建筑琉璃。整个烧制过程中,每一件琉璃构件都饱含了金木水火土的淬炼。介休烧造琉璃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金属原料、煤炭柴火、洪山泉水、低铝坩土、烧窑制瓷施釉,具有完备的生产原料体系。历史上的介休,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百姓富足、教派云集,寺庙民居的大量修建,促成了介休琉璃产业的繁荣,并逐渐成为向四周输出琉璃制品和工匠艺人的建筑琉璃烧制中心。刘开宝的祖爷爷刘泽长、爷爷刘少银、父亲刘洪春都是琉璃工匠,到他这里已传承了四代。如此家传,为他再创琉璃辉煌提供了深厚的底蕴。

  风雨百年艺术珍品

  介休建筑琉璃烧制不仅是一项高超的技术,而且也是一门顶级的艺术。介休城乡及周边至今还保留有后土庙、五岳庙、城隍庙、东岳庙、祆神楼等精美琉璃建筑,其中有11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重点文物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建筑或为黄绿蓝三色琉璃铺顶装饰,或为黄绿色琉璃剪边装饰,造型优美的琉璃脊刹在阳光下流光溢彩,其中的琉璃形制几乎囊括了所有样式,诸如脊饰、鸱吻、滴水、筒瓦、板瓦、悬鱼、博风、影壁、牌坊、楹联、碑刻等,件件都是精致的古代建筑艺术珍品。

  介休后土庙位于城中心,有着三晋建筑琉璃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建筑包括了从明代正德年间到清代道光年间的琉璃建筑及琉璃制品,是民间建筑琉璃的集大成者。中轴线上依次为四进院落,殿堂楼阁、影壁乐楼穿插其间,所有建筑无论大小皆饰以五彩琉璃,莲花脊岭金黄耀眼、宝刹鸱吻高耸巍峨、浮雕龙凤形态各异、花卉葡萄色泽艳丽、仙人瑞兽各显神韵,整个建筑群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宏伟瑰丽,置身其间,宛如身处美轮美奂的琉璃世界。太和岩牌楼,位于介休北辛武村,原为真武庙前的门前坊,四柱三门三楼歇山顶造型,通身包砌孔雀蓝釉琉璃,每个门框上的花式雀替,雕琢得细密繁复,造型无比细致,松枝、竹节、鹿纹、鹤羽、祥云、边饰全都清晰可见,精美异常,虽经历几百年风雨,但色彩和形态都崭新如初,是琉璃建筑中的精品。张壁古堡空王佛行祠廊下,立有两通明万历年间烧造的琉璃碑,碑高250厘米,宽68厘米,碑身通体孔雀蓝色,碑文为黑色釉书写,碑额螭首雕刻着青黄绿三色琉璃二龙戏珠,两侧蓝黑色龙纹花卉装饰图案,为国内外所罕见。

  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登峰造极,不仅仅用于屋舍建筑,更出现整栋的琉璃塔等建筑形式。距介休不远的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琉璃塔,塔高47.31米,通身琉璃贴面,塔身二层以上全部镶嵌着蓝、绿、黄、白、黑五彩琉璃雕饰,各层皆有琉璃出檐,琉璃仿木斗拱,与莲瓣相隔,二层与三层施有琉璃佛像、菩萨、天王等雕塑,各层亭台角柱花卉等一层一组图案,样式繁多,造型优美,制作精美,及至今日依旧是耀眼夺目,蜚声海内外。

  “神峰北,地一所:东至大烟头,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脚。”20世纪70年代介休洪山镇北宋古瓷窑址中发掘出土的唐贞元十一年(795年)“法兴寺碑”碑文表明介休在唐代时即有“琉璃寺”,这是截至目前能证明介休琉璃烧制技艺年代最早的文物碑刻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考证,早在元代介休的琉璃匠师已经开始向外输出,至明代琉璃匠师外迁者更甚,曲阜三孔、沈阳故宫、关外三陵、北京皇家园林、清皇陵等,都留下了他们的烧造印记。介休琉璃工匠把琉璃工艺带到全国各地并发扬光大,对明清琉璃艺术的传播推广可谓功不可没。

  不畏艰难匠心研艺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都说琉璃好看,哪知璀璨背后的艰难。1969年出生的刘开宝,受家庭和环境影响,自幼耳濡目染,对琉璃喜爱有加,从小便与这项工艺结下缘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高中毕业后就想回村做琉璃,但介休的琉璃窑火已不复历史上的旺盛之态,家里人不支持他再从事这个行业,他只好一边烧耐火砖,一边用烧砖的利润兼做琉璃,其间经常外出对相关行业观摩学习,以此积累经验。1994年,他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建起了“开宝琉璃瓦厂”,钻研古法琉璃烧造技艺。

  2003年的一天,一位客户来介休定做维修庙宇的青砖青瓦,路过刘开宝的厂房看到了琉璃制品非常兴奋,看了几件样品后,当即放下8000元订金,要订做一套16米长、3米高的九龙壁。他大胆接下这个工程后,克服多种困难,一边钻研古法,一边攻关技术难题,终于完成了九龙壁琉璃作品,名声一下就传开了,找他制作琉璃的人越来越多。

  2009年,他注册成立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展开了对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保护研发等一系列工作,坚持传承传统琉璃烧制技艺。在他的心里,坚守和传承的不仅仅是介休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从起初只生产单一的琉璃瓦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可生产、设计、定做各种琉璃制品。他说:“介休琉璃文化的千年流传,靠的就是介休世世代代琉璃工匠的匠人精神和薪火相传的情怀,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四狮抬瓶”世世太平

  介休市是我国著名的琉璃之乡,琉璃烧造技术天下闻名,为了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打造“琉璃之城”,2012年新落成的介休市博物馆“三贤故里”广场上,需要烧造一件大型琉璃制品作为新的城市地标,刘开宝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要烧制一件如此大型的地标性琉璃建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什么样的建筑,才最能彰显介休琉璃文化?刘开宝来到介休市博物馆寻找灵感,这里陈列的艺术品都是介休后土庙、五岳庙、城隍庙等建筑上替换下来的琉璃构件。有一件出自介休五岳庙钟鼓楼的“四狮”琉璃脊座,造型精巧,色彩灵动,四只狮子分别朝向四面仿佛在镇守八方,其背部紧紧靠在一起共同托顶起了一只宝瓶。狮子、宝瓶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寓意吉祥,“四狮抬瓶”谐音可解读为“事事太平、时时太平、四时太平、世世太平”,特别是狮身上的孔雀蓝釉色,色泽艳丽,流光溢彩,刘开宝在它面前驻足良久,心中也有了自己作品的大致轮廓。

  造型立意确定后,刘开宝面临的是更大的难题,“整体要求从底基座到顶上九米九,重达百吨,从历史上到现在来说,这么大的琉璃建筑,哪个地方都没有做过,第二个难点就是釉料中要有孔雀蓝才出彩,而这已失传了一百多年,是个巨大的挑战和难题。”琉璃美在其瑰丽的外表下蕴藏的传奇色彩,最为名贵的要数孔雀蓝琉璃了,这种古老的琉璃色釉用天然矿石颜色调配而成,创烧于元兴盛于明清,配方在时代更迭中失传已久,现在的化工颜料虽然能做出相仿的颜色,但却比不上矿石颜料的细腻。破解孔雀蓝色釉古配方,刘开宝感觉到自己此时肩负的,是传承介休琉璃文化的重任。他先是购置研磨机、烤炉等小型实验设备,进行试验,无数次反复中终于烧制出孔雀蓝相近的颜色,功夫不负有心人,孔雀蓝色釉终于在刘开宝的手里成功恢复了。

  2013年9月29日,伴随着三贤广场、新建介休博物馆的落成,刘开宝特制的孔雀蓝大型城市琉璃雕塑艺术品《世世太平》(四狮抬瓶),矗立在新建广场中心。整座琉璃雕塑高6.6米,连基座总高近10米,光滑剔透,灵动饱满,寓意“以匠人之心、祈风调雨顺、愿国泰民安、保世世太平”。这也标志着我国古法孔雀蓝琉璃烧造工艺失传百年后再一次面世,成为古城介休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为这座“琉璃之城”勾勒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昭示着中国建筑琉璃文化以及介休琉璃烧造工艺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

介休建筑琉璃历经风雨愈发闪亮,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虽然历史上的鼎盛之态已不再,但它却是中国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只有让更多的人欣赏它,才能让窑火生生不息。“让更多的人欣赏建筑琉璃艺术,重现繁盛的琉璃产业,有难度,但更要有恒心。今天我们研发推广、创新发展琉璃文化和产业,将来一定是留给后人代代相传的无价文化遗产。”介休琉璃已不仅仅是个物件,更多的是被赋予许多美好的寓意。琉璃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用斑斓的色彩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刘开宝甘愿用热爱和坚持将这些故事延续下去。

白英文/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