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步,解释古人如何讲究拥有智慧

 昵称30069969 2023-03-24 发布于内蒙古

“致虚致无中,采练得大用。

静极而生阳,恬淡归虚无。”

不要有太多的外物和执著,在虚虚无无中慢慢地采练。

什么是采练?意守就是采练。阳气发动的时候,用一种特殊的形式采气,让自己的生命能量慢慢聚到某个地方。这时仍然需要安静,不要太躁,一躁就不对了。

要“恬淡而虚无”,这个虚无不是境界,而是一种无为的心态,也就是恬淡无为,不执著什么,也不追求什么。

“自无为生有。”

在虚无宁静的境界中生出“有”来,也就是“无中生有”。修道中的“无中生有”就是我们所说的明空不二,这时是“混沌复混沌”,清清醒醒但无念,一团混沌,说不清。

“人我俱忘后,阳神出于身。”

忘了别人也忘了自己,但心仍然清明、智慧仍在时,慢慢地就会出现阳神。阳神是一种由气结成的生命体,也是每个人都有的,有些人看起来没有,只是修不出来而已。道家修炼要求修出阳神。那么什么时候会出现阳神呢?

结丹结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前面谈到的“婴儿”,这个婴儿可以从道人的身体里出去,它就是阳神。

“有有复无无,无无更有有。”

在无为中出现“有”,在“有”中安住于无为,也就是陈亦新告诉大家的,在无念、放松中保持警觉。这时,他既不执著,也不顽空。那么他有的是什么?是智慧。无的又是什么?是念头。在这种境界中,他没有杂念,却有智慧。

“如环而无断,真气充周身。”

真气像铁环一样,随着呼吸在任督二脉间循环。循环到一定的时候,太饱满了,就会沿着奇经八脉、十二经络运行。中医的子午流注图,就是对这种运行规律的记载。

“静若渊之沉,动若潮之涌。”

真气像海潮涌动一样在你体内运行,你可以感受得到,但你的心要像深渊一样宁静沉稳,不要起波澜,在无念的宁静中观察真气的运行。

“明心内观照,自考更自证。”

仍然不要有太多的念头,慢慢观照真气的运行,自己体会并自己印证那种证量。这就是自考自证,自己实践也叫自证。

“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

“见”是什么?是执著。你执著于某种东西的时候,就进不了这种境界,更用不了这种智慧。你想运用这种智慧,就要安住在无为的状态之中,不要有执著。执著的状态中是没有智慧的。所以,达不到无为的境界,你就炼不了丹、修不了道,无为是最基本的。

“冲气自和善,还原而还本。”

“冲气”就是让生命气机充满自己的整个生命,让自己充满勃勃生机,但要有和善之心,和蔼善良。这也是一种守弱。“还原而还本”就是让心回归本来面目,拥有一种无念中的智慧,进入一种无念无执的真心状态,真心状态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

“有相道之迹,无相道之真。”

你通过感受万物、感受体内的气机发动等有相的状态,感受到了大道的迹象和轨迹。有形有相是大道之用,真正的无形无相才是大道的本体。形相是什么?仍然是示弱、守弱。

“真空生妙有,妙有亦真空。”

这种无为的真空状态中会生出一种妙有,但这种妙有也不离真空。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妙有虽然看起来是“有”,但它们的本体还是空性。所谓真空,就是各种条件的聚合,因为不是独立的存在,有所依托,所以不可能永恒,不要执著。

因为时间问题,我没有展开来讲,但点出了修道的重点,也讲了一些修道方面的精神性要求,也是对“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妙用,大家可以参照着好好训练。这就是修道。

虽然很多关于修道的书看起来都很复杂,有很多生僻晦涩的字眼和名相,但修道本身并不复杂,只要遵循一种固定的仪轨,并且做到专注,去除所有干扰,破除一切执著,就是修道。在这种境界中应对世界,保持心的无执,就是妙用。

《老子的心事》第二辑 雪漠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