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家徐文兵《黄帝内经的智慧》读书笔记整理(四)

 背后国文 2022-12-23 发布于江苏

如何不生病?可能没人会告诉你。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可是《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答案。“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做到了以上,人完全可以不生病。这也完全颠覆了人们固有的认知,原来人真的可以不生病,甚至可以活到120岁,以至更长。

所以学一点《黄帝内经》很有意义,不说活到120岁,不说不生病,至少可以让我们更长寿,更健康,少生病,活得快乐多一点,痛苦少一点。随着中医的面纱被揭开,逐步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我们会慢慢发现黄老哲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黄帝内经》可以让我们真正地亲近自然和回归传统,也就是回到道本身。

回到课程,学习第三章,自《黄帝内经》出现的两千多年以来,人的病理情况没有太大的变化

《黄帝内经》的智慧告诉我们,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除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东西,也就是“悟”。

1.人活着应该有“智”,更要有“慧”

首先,智和慧是不一样的。第一,智没有“心”,慧有“心”。第二,“智”上面是“知”,下面是“日”。智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学问。慧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学问,需要你用心去体会。

“慧”字里有回归的“归”的半边,它知道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知道转弯。要研究养生,离不开“智”“慧”这两个字。

首先,我们应该有智,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慧。慧是先天遗传的,这人有慧根;智力可以后天被培养、被训练。

《黄帝内经》的智慧告诉我们,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除了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还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的东西,也就是“悟”。

《内经》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随着季节和昼夜的变化,人会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的影响。当这种气候产生剧烈的变化,或者在此季节出现了反常的气候时,就叫“虚邪贼风”。

遇到“虚邪贼风”,《黄帝内经》说“避之有时”,“时”,主要指时令和时节。

很多人除了不知道,无知无觉以外,还会有意识地人造一些虚邪来伤害自己。

“贼风”一种是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出现的风,另一种是不合时宜的风。

寒邪侵入人体,第一道防线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足太阳膀胱经。热邪直接侵犯人的肺,再往里走,就会侵犯我们的第二道防线,手厥阴心包经。往里走,侵犯人的最后一道防线,心脏。

2.如何不被爱恨情仇所伤?

《内经》曰:“恬惔虚无,真气从之”

虚邪也跟情绪、情感有关。开始动心了,这叫“情绪”。再往里深人,就动了感情。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不是植物。感情、情绪的变化会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气血运行一乱,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总结了“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认为七情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正常人都有情绪,怕的是过度剧烈的情绪变化,因为它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做到“恬惔虚无”,你就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恬,安也;惔,忧也。恬是从心理、情绪上自我疗伤、自我平复、自我宽慰的一种能力。惔是微微地起一些波浪,不是惊涛骇浪,不是大起大落。虚无是一种生活境界,“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把自己的内心放到一种什么都没有的虚空状态,让自己的思想变得很灵敏、空灵,然后就能体会到自然的变化,听到宇宙的声音,达到悟道和成佛的境界。如果你的心被一些东西堵着、压着,就活得很痛苦。

气血按照本来的运行规律运行,就叫“真气从之”。

3.想不得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经络和腧穴都是古代的圣贤们在“恬惔虚无”的状态下体会出来的,他们把这种体会详细记录下来。气怎么走,从哪儿走到哪儿,在哪儿有停留。就是说,这个东西是可以重复验证的,如果你按这种方法做,同样能感到气是这么运行的。

精神内守就是心神宁,“宁”的繁体字是寧,一个宝盖头,有东西罩着,里面有个“心”,然后有个吃饭的盆,叫“皿”,底下还有一个人丁兴旺的“丁”。“寧”代表了中国人健康的家庭观和生命观,身体健康的状态是心回到心包里,踏踏实实待着,享受它的气血供养。作为人来讲,我有房子住,安居乐业,我的心操持着家里的事,我有饭吃,我的人丁都回来了孩子在外工作,大家今天也团圆了。

心神不宁的人最爱生病。

在古代,精和神是两个概念。精是物质基础,首先你得有肉身,然后有可供燃烧的物质基础,这叫“精”。如果精不内守,表现出来是什么呢?就是精外泄了。

正常情况下,人们白天心藏神,晚上肝藏魂,可很多人的心神是散乱的,附着在了外界。如果我们能做到保持自己的精,不让它随意流失,守着我们的神,让它关爱自己,“病安从来“。总是在漏精的人,神志会恍惚和错乱

以上是第四部分内容,如有侵权,请速告知,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