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中国奇谭》里的八种孤独

 静扯淡 2023-03-24 发布于黑龙江

断断续续看完了《中国奇谭》,虽然水平各有参差,但总体感觉还是很惊艳,而且回味无穷。虽是动画片,却更像是给成年人看的童话。至于现在的孩子,也许要等到他们成年以后,才能悟到片中的深意。正是——“初看不识片中意,忆起已是片中人”。

一共八集,各有主题,形式多样,画风迥异。如果说,使其外在一脉相连的,是国风,其内核其实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底色,就是孤独。就像理查德·耶茨在他的《十一种孤独》中说的:“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在我看来,《中国奇谭》中也潜藏着八种孤独,每一集都对应着一种孤独。

《小妖怪的夏天》里的小猪妖,让很多人看到了身为社畜的悲哀与辛酸。但我觉得,在它的身上,还有着一种赫胥黎所说的因为“与众不同”而注定的孤独,或者说,一个有思想者的孤独。

浪浪山的妖精们,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大王和教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从来不想是非对错,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但小猪妖不同,面对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它一是会琢磨怎么做得更好,二是会判断这事儿该不该做。而更让人感到其孤独的是,它想要把事做好的心,却总是被上级无视甚至碾压,而它明是非后想要向善的心,按照片中那个暗黑的结局,也很可能会被孙悟空这样的“正义代表”,不辨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而就算是有了那个温暖的结局,它也不过就是得到了孙悟空的三根毫毛而已。去不了的灵山,回不去的浪浪山,梦醒之后无路可走,这应该是小猪妖最深的孤独吧?

与之类似的是《林林》,那种身为异类的孤独。因为狼群已经被人类消灭得差不多了,没有玩伴的小狼林林,化身成一个小姑娘,想和人类的孩子做朋友,结果却让自己和妈妈身陷险境。看《林林》时,不知为什么,总让我不由得想到《天龙八部》的萧峰,族群仇恨和身为异类,就像是命运如影随形的诅咒,让其中心存友好善念的人,往往会更加痛苦和孤独。

《鹅鹅鹅》,无论是画风还是故事,都显得有些晦涩和诡异,但越细琢磨其中蕴含的深意,就越会让你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我看来,《鹅鹅鹅》展现的是深陷欲望之中你我的孤独。在这个情欲和背叛的连环套娃式的故事链条中,每个人(妖)都试图占有,每个人(妖)都面临背叛,而在背叛的情境和事实面前,占有的心理和状态就显得未免荒唐可笑、可悲可怜。这也是货郎在与鹅女一见钟情、两情相悦之后,面对鹅女让其将她带出鹅山的要求犹疑不决的原因,因为在看到了太多的背叛之后,他已经有些不敢相信爱情了。但这害怕“鹅再有鹅”的担心和犹豫,也让他彻底失去了鹅女与爱情的机会。“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在情欲的囚徒困境和叛徒恐慌面前,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像这个货郎一样,孤独无助,进退失据。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处处隐喻着现代化进程中孤独且失落的乡愁,乡村巴士的闯入,王孩儿和神仙被带走,意味着在现代科学与文明的语境下,乡村那些熟悉且神秘的怪奇物语被渐渐地去魅,直至消逝。科学给了我们很多确定的答案,但也让我们失去了趣味和想象。就像戏法被拆穿,留给孩子的,就只能是乏味、失望的现实了。

《小满》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童年成长中的孤独,独自面对童年阴影,独自治愈童年的过程。他与大鲶鱼之间的交集,因陌生而恐惧,因好奇而渐渐熟悉,因熟悉而怜爱不舍,最后又因告别而怀念。这些都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戏,无人看见,唯有自知。

《小卖部》则是一个面冷心热嘴碎的北京胡同大爷的孤独与治愈。失去老伴,在胡同独居的老大爷,在对老物件的守护和对周围人和事的操心中,找到自己的寄托和价值。虽然被儿子接去了新楼,但对于老胡同老房子的生活,还是念念不忘,常回去看看,因为这里是能治愈他孤独的地方。

《玉兔》展现的是身为边缘人的孤独。王小顺并不顺,平庸寻常的他,注定成不了银河护卫队的英雄,而只能是银河环卫队的工人,在外太空游戏摸鱼,会被领导呵斥“爱干干,不干滚蛋”,因为备用电源被烧毁无法返回地球,几次自杀未果,尤其是自杀前那一句“再见,地球,再见,月球,再见,我的贷款和工资”,确实让人破防,宇宙如此浩瀚宏大,我们却还是要被贷款和工资这些琐碎的稻草压倒。

不过我不喜欢王小顺,不仅是因为他的庸碌混事,而是他在要抢走玉兔机器人的备用电源时对阻拦他的玉兔的咒骂,说其是没有人要的垃圾机器。这让我感到果然是底层人对底层人的歧视和伤害最深,虽然是在绝望和情急之时说出的话,但人在这样的情境下最能暴露本性。还不如玉兔这样的智能机器,即使在被抛弃被伤害的孤独处境下,还能够一直温暖,始终善良。

按理说,《飞鸟与鱼》是最能表现孤独这一主题的,一个孤岛的男孩,每天的工作就是录取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的声音,直到有一天,一个外星女孩,准确地说,是一个外星女孩的信号闯进了他的生活,像田螺姑娘一样,能为他做出美味的饭菜,还帮他制作出了能发出与鲸鱼同赫兹声音的飞鸟一样的孔明灯,让鲸鱼不再感到孤独。但这个男孩与外星女孩的相遇,也只是在苍茫宇宙中偶然且仓促的碰撞,转瞬即逝。整个过程就像徐志摩的那首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但总的感觉,这一集有些为赋孤独强说愁了,用现在常用的网络句式来说,你要说孤独,就不能只说孤独。否则,就有些无病呻吟了。

《中国奇谭》的妙处,就在于它的留白和开放性,在似懂非懂之间,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悟,做出自己的解读。我想,我看《中国奇谭》时感悟到的强烈的孤独感,除了自己当下的心境,也许,因为生命的本质和底色,原本就是孤独的吧?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显微镜下的大明》:你们在意是非真相,他们关心利弊“大局”

在时代和命运“狂飙”中的人啊,以为是风,其实是草

路过孤独:我们渴望着,在别人的一滴眼泪中取暖

今天,读首诗吧‖在疲惫的生活中凭栏独立  我们的孤独如晚霞绚烂

有一种孤独,叫彼此期待又互相失望

《隐入尘烟》:相濡以沫背后的残酷与温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