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表现 典型表现 头身困重,发热。 腹胀,口干口苦。 舌苔黄腻。 其他表现 不同患者,由于具体证型不同,还可能出现以下一些表现: 皮肤瘙痒,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5]。 恶心,厌食,食欲不振[1]。 尿频、尿急、尿痛。 小便排出不畅,量少,颜色发黄[1]。 外阴部潮湿、瘙痒。 妇女白带发黄,发臭,黏稠,秽浊不清。 胁肋部疼痛,小便、身体发黄[1]。 腹泻,便意急迫,肛门灼热感。 大便带有红白相间的脓血和黏液,肛门有沉重下坠感[1]。 分型表现 湿热证分为不同的证型,不同证型的表现存在差异。 湿热蕴脾型 因机体感受到外部的湿热邪气侵袭,或者吃了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湿热在体内滋生,影响了脾脏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影响了脾脏对机体津液的运化,从而发病。 主要表现:腹胀,腹部感觉憋闷,食欲不振,不想吃饭,恶心,口中发苦发黏,口渴但不想多喝水,四肢感觉沉重,不想活动。把手放在皮肤上一开始触按不觉得热,多按一会感觉有热,出汗以后这种热也不能缓解。 舌头看起来红,舌苔黄腻(见下方图1),脉搏摸起来比较快[1]。 一些西医疾病常表现为这一证型,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大肠湿热型 因时令季节的暑湿、热毒等邪气侵袭,或者饮食过于油腻,或饮食不干净导致湿热在大肠聚集,损伤了肠道气血,影响了大肠传导糟粕的正常功能,进而发病。 主要表现:腹痛,腹泻,量大暴泻,颜色黄,味道很臭,肛门自我感觉灼热,有时也能见到红白相间的脓血和黏液附着在大便上,一有便意就感觉非常急切的要上厕所,肛门感觉重坠,口渴,想喝水,小便少、发黄,常伴有怕冷发热,或发热不怕冷等全身症状。 舌头看起来红,舌苔黄腻(见下方图1),脉摸起来快,并且较滑利像珠子在盘中滚动一样[1]。 一些西医疾病常表现为这一证型,如克罗恩病、急性肠炎、痢疾、小儿腹泻等。 肝胆湿热型 因机体感受到外部的湿热邪气侵袭,或者吃了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是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湿浊在体内滋生,时间久了以后郁积化热,熏蒸肝胆,影响了肝胆疏泄气机等正常功能而发病。 主要表现:皮肤、眼睛、小便发黄,两侧胁肋部胀痛,食欲不振,腹胀,恶心欲呕,口中发苦,讨厌油腥味,发热跟寒战交替发作,在男性可出现阴囊部潮湿、瘙痒,女性可出现白带黄,味臭。 舌头看起来红,舌苔黄腻(见下方图1),脉摸起来比较快,同时感觉像按在琴弦上[1]。 一些西医疾病常表现为这一证型,如肝炎、胆囊炎、黄疸等。 膀胱湿热型 因外感湿热邪气,蕴结在膀胱,或是多吃了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湿热内生,下注到膀胱,进而使得膀胱气机不畅,气化功能失常发病。 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小便短,颜色比较黄,或者混浊,甚至有血,或可见到砂石,小腹胀痛,腰腹部疼痛,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舌头看起来红,舌苔黄腻(见下方图1),脉摸起来比较快,而且滑利,就像珠子在盘子上滑动一样[1]。 一些西医疾病常表现为这一证型,如肾炎、膀胱炎、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尿潴留等。 湿热蕴肤型 因饮食不加节制,过量食用辛辣食物,或是嗜酒,损伤脾胃,脾脏运化功能失调,湿热内生,又受风、湿、热等六淫邪气侵犯,内外为患而发病。 主要表现:皮肤出现损伤,可见到红斑,丘疹,水疱以及糜烂,渗出,皮损有时会融合成一片,边界不清,自我感觉瘙痒明显,伴有灼热感,偶尔可见全身的不适症状,如低热、烦躁等。 一些西医疾病常表现为这一证型,如湿疹等[5]。 ![]() |
|
来自: 枫12345686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