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矩与方圆

 马尔的视觉 2023-03-25 发布于安徽

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将人生分为有志于学、成家立业的青壮年期,不惑、知天命的中年期,耳顺而又不逾规的老年期。

要达成“志于学”与“立”的目标,孔子时代的年轻人,也有竞争压力。其中的“立”,便隐含着成功比成长更重要的俗世理念。孔子号称三千弟子,但最终被推举的贤徒也不过七十二位,彼此之间的内卷或许也难以避免。

但孔子不同阶段的人生状貌自画像,不仅是老先生道德境界的提升过程,你若细细体会,它其实也是人的气场由外而内,能量不断增大、上升的过程。不惑到知天命,到耳顺,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去除了人生外在的一道道枷锁,由内化路径,达到了内心充分而完全的自由。

与孔子不同,人老了大多会更趋于保守,比中青年时期要更加注重规则、规矩。人越老为什么越会看重规矩、规则?其中就有自我保护的考虑。随着人体老化,气场能量衰颓了,规矩规则便是铠甲,不至于老来还必须要用颜如玉或老当益壮,再来证明自己的生存价值,以不服老来刷存在感。

社会尊老的孝道传统,保护老弱病残的道义,其实也都体现出儒家早期文明中所包含的敬老爱幼的“仁”的意图。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算是句俗语,它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思是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规”指的是圆规,“矩”指的是画方形的尺子。如果没有“规”和“矩”,古时便难以画出标准的图形和矩形的。这句话引申出的意思是,人没有规矩办不成事,因此做事要遵守规定,遵循一定的法则。

中国式的大道理,注重大方向,相信纲举目张,正确起来具有无可置疑性。

但它又确乎存有一定的可疑性。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的前提就有问题。首先,规矩是如何生出来的,它是谁定的、谁立的,我们做事情为何要遵从它。“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要先把定规矩的规矩摆出来,它要能体现出民心、民意,有公平正义的尺度考量。谁权大谁定规则,还要教导我们没有规矩办不成事,做事要守规定,那便是一种荒谬。

结果同样如此,算不算方圆由何种标准判定,谁来判定。这些要害不清不楚,它就不具有合理性,“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也就是一句引人入歧途的谬论。

“规矩”也要细化,不能只是个大道理。比如古训有子不教、父之过一条,它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算是立了规矩,却并没有划出老子管儿子的边界。中国的爹便文教、武训一起来,图懒省事的,多以体罚惩戒为主。这个规矩风行了几千年,到现在都在变着戏法的想维系,想给予老师适当的惩罚权限。由三纲五常那一套规矩画出的方圆,还是方圆么?

诸如此类的规矩、方圆不可胜数。

作者相关文章

大道理里面的历史本质

相山上最易被误读的一句话

宏大叙事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