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的学生评教:诊断与改进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3-25 发布于甘肃

               

摘 要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学生评教存在理念落后、主体失语、指标失当、反馈缺位、管理粗放等问题。通过解读“病”因,高校可以从培育积极向上的质量文化、提高评教指标的认知度、提高学生评教的参与度、实现评教手段的多样化、提升评教结果的利用率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学生评教;学生为中心;教学质量;诊断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当前高等教育市场化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盛行,使得来自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受到重视。[1]学生评教制度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开展教学质量监控最普遍、最典型的抓手,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照。然而,高校现行的学生评教与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仍有一定的距离。本文尝试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视角对高校学生评教工作进行诊断,并提出可行对策。


01


问题与困惑



当前,学生评教已在高校广泛应用。从现实看,当前学生评教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难以有效支撑学校的教学改革,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评教也陷入了一种“教师排斥、学生漠视、管理人员无奈”的尴尬境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评教理念落后

由于缺乏先进的理念作指导,各高校的评教工作几乎无一例外面临着高关注度与低美誉度的问题,高等教育界关于学生评教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2]当前仍有高校的学生评教工作以经验管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等教育理念在学生评教工作中仍然显得零散,不成体系。学生评教的目的不清,存在“为评而评”的缺憾。

2

评教主体失语

传统的学生评教制度及评价指标一般由评教主管部门提出初步方案,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教师、学生(主要是学生教学信息员)和督导专家等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意见。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学生的意见,但学生的覆盖面以及对学生意见的采纳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当前,仍然有少部分高校在制定学生评教方案及评教指标时没有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未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没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和意愿参与评教,无法从根本上认同评教活动的基本价值。

3

评教指标失当

现行的学生评教多采用量化评教,以可量化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作为测量工具。虽名为学生评教,但评教指标往往并非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而侧重从教师的角度,要求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态度、内容、方法、效果,甚至包含备课认真、概念准确、教学重点及难点突出等超出学生认识和理解能力范围的指标进行评价,偏重于考察“教师教得怎么样”而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关注教师的知识传授而非学生的获得产出。一些高校未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建立相对应的、多元化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而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比如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采用“一个模子”,不能体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差别。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其实际应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部分教师为了迎合评教指标而降低教学及课堂管理的标准,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李盼道、孟庆瑞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指标内容缺乏全面和统一的理解。[3]

4

评教反馈缺位

一些高校在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缺位问题,作为评教主体的学生得不到有益反馈。在组织学生参与纸质评教或者网络评教,开展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座谈、访谈以及数据统计处理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工作后,评教主管部门却只是对评教结果进行惯例性的会议、纸质通知等形式化的反馈,即把学生评教统计结果及结论告知有关学院、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评教结果只是作为一种教师教学的参考,至多与其年终考核、职称晋升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关联。至于为何学生评教结果是优秀或是合格,学生在哪个评价要素偏低等,往往会被选择性剔除。这种只告知等级不告知原因的做法,实际上是评价反馈的真正缺位,它导致了学生评教的异化(仅为教师考核、职称晋升等服务),而无助于教学反思与改进。

5

评教管理粗放

根据笔者查阅各类型高校在学校官网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来看,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唯一”的覆盖全部本科课程和教师的评教手段,一部分高校甚至实现了学生评教参与率100%。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当前国内高校的学生评教组织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实时评价和即时评价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运用,评教过程缺少对参评学生必要的引导和监督。[4]学生评教的实施程序通常是在学期临近结束之前,由评教主管部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评教或者填写纸质评教表。有研究表明,在期末进行评教有可能会“污染”评分结果,造成评价失真。[5]高校普遍存在着两种组织方式来保证学生评教的参与度。一种是强制要求,例如与查看课程考试成绩或者选课等挂钩,不评教的学生不能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查看成绩,这种做法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导致故意打低分、代评。另外一种是激励为主。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班级干部等发动学生参与评教,学生评教参与度高的班级获评校级优秀班级,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这两种评教方式解决了学生参评率或者参与度的问题,但往往又带来了评教结果优秀率过高和区分度不够的问题,难以拉开得分差距。表现在:几乎所有的课程都能获得非常高的评教分数,绝大部分老师的评教成绩都在90分以上。然而,“集体高分”绝非教学质量好或教学水平高的反映,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分数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学生给教师“放水”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学生评教将失去其对教学评判的价值。学生评教的结果往往激起教师甚至院校领导、管理人员对评教数据真实性、可靠性的抨击和质疑,数据的应用度普遍偏低。

02


“病”因与解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要义是指学校各类制度和活动是否真正地关注学生成长。学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主体和参与者,学生评教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改善。但要使学生评教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现行的学生评教就应当在质量文化培育、评教指标优化、评教过程管理、评教手段创新以及评教结果运用上做出相应的变革。
1

培育积极向上的质量文化

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注重内涵式发展、质量立校强校的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应把质量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唯有从改变人的观念入手,才能通过转变思想和态度影响群体成员的日常行为。[7]高校应着力培育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积极向上的内部质量文化,强化师生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强化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利益“捆绑”,促进三者有效合作,充分发挥评教应有的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作用。这一质量文化应得到全体师生普遍认可,其在评教工作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学生评教是由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但是学生评教的设计、组织等过程需要教师、评价组织者、教学管理人员等多方共同参与,才能有效保障学生评教的实施。因此,学生评教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其实质是利益相关方通过评估的手段参与对教学质量的共同治理过程。教学质量评价要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产出为导向,从关注教师的知识传授转向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获得。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等各环节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取舍标准。只有当评教制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利益时,学生的认真客观评教才成为可能和基础,学生评教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成为一种行为自觉。[8]质量文化的培育与课堂教学的环境密不可分,通过翻转式、启发式、问题导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由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质量文化,形成学生、教师、管理层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教学、管理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学、教、管三者有效沟通,相互促进。

2

提高评教指标的认知度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方。“教”由以前的“满堂灌”变为“指导与辅导”,“学”由以前的“被灌输”变为“自主学习”。[9]从学生的角度设置评教指标是学生评教结果客观、真实、可靠的基本前提。要在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课程体验,深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10]评教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认知能力,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引导学生评判“我学得怎么样”。要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概念化、抽象的指标转换为通俗易懂、符合学生习惯的用语,称谓用“学生”或者“我”。比如“我能感受到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很重视教学”,“老师的教学能使我对课程感兴趣,我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学习”等,使评教过程更具操作性。同时,学校可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别及时修改评教指标,保证学生评教的客观性和有效性。[11]比如可以根据现有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参与程度,设计理论课、研讨课、实习/实验课、线上课、翻转课等不同类型的学生评教表。

3

提高学生评教的参与度

传统的学生评教组织方式,一定程度上将评教主管部门置于学生的对立面,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评教工作消极应付。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求在学生评教相关制度及评教指标的设计、组织方式、结果利用等方面都需要有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切实体现学生在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变传统的“要我评”为“我要评”。评教的管理方面,在开展相关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探索依托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去宣传、动员,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评教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而学生自身是评教工作最终的、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并客观评教的积极性。评教主管部门对评教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在处理之后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必要时辅以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学生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并将相关改进情况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评教的意义和价值。

4

实现评教手段的多样化

学生评教的有效开展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应实现评教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传统的纸质问卷、座谈会调查等形式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这些传统手段相比,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普及,评教手段需要与时俱进,APP、网络在线、微信等多种评价方式已引入到高校的教学评价工作中。便捷迅速、操作简单的评教手段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实时评价,增加师生互动,同时,也能够及时将评教结果反馈给教师。高校应探索多样化的评教手段,赋予学生评教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比如允许学生根据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过程评价,允许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对课程或者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描述和评价,改变单一用分数或等级来判定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真实地表达学习感受和真实想法,达成一定程度的真实。

5

提升评教结果的利用率

学生评教的目的不在于“评”而在于“促教”和“改进”。学生通过评教及时反馈教学所得,对教学和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通过评教及时改进教学;而管理者协调、优化评教过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评教结果的运用不仅能够反映开展学生评教工作的价值取向,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评教的可持续性以及师生对待评教工作的态度。只有当学生评教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尊重,学生评教给教师带来了教学反思从而促进教学的改变时,学生的评教动机才最为强烈,评教真实性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视域下,学生评教制度的设计与实施是否科学、有效,要看是否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检验评教的结果,是否能形成学生积极评教与教师改进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目前,国内关于学生评教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与关注不够,对评教之后如何帮助教师提高认识、改进教学则关注更少。[12]学生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受教与学双方态度及评教指标、时机、流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的产出具有复杂性。因此,评教结果的应用应聚焦于教学改进,杜绝对学生评教判分较低的教师单纯地予以暂停授课资格、减扣绩效、职称一票否决等惩罚,不能让学生评教成为悬在教师头上的“剑”。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同行、督导评价以及教师自评等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信息进行公示,使教师知晓自身的教学评分与院系平均水平是否存在差距和有多大差距,有利于推动教师的内在动机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升教学表现。[13]高校要将学生评教结果的利用与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联动,实现教学相长。在各主体评教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管齐下,开展对教师的整体培训和个性指导。学校层面,面对全校教师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普适性培训,面对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淘汰制度和选课制度改革,将各主体评教的结果反馈给学生,作为选课的参考和依据,使学院、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等都认识到评教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学院、教研室可以选用为人公正、教学经验丰富的同学科专家开展教学评议,通过微格考核、面对面考核等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帮助教师尽快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建中,刘畅,吴瑞林 .学生评教何去何从—基于美国、欧洲、澳洲 4 所大学的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8(10):87-91.

Wang Jianzhong, Liu Chang, Wu Ruilin. Where Does the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Go in China—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Four Cas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Europe and Australia[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8(10):87-91.
[2] 李冲,苏永健,马永驰 .高校改进和完善学生评教制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69-73.

Li Chong, Su Yongjian, Ma Yongchi. A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s [J].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2017(12):69-73.
[3] 李盼道,孟庆瑞 .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缘何失效—影响因素、逆向选择机制及其治理路径研究[J]. 教育学报,2020,16(2):85-96.

Li Pandao, Meng Qingrui. Why Students’ Evaluationon Teaching is Invalid?Influencing Factors, Adverse Selection Mechanism and the Way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2020,16(2):85-96.
[4] 李贞刚,陈强,孙婷婷“. 以学生为中心”改进学生评教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9(1):62-66.

Li Zhengang, Chen Qiang, Sun Tingting. Reflection on Improving College Teaching Evaluation by Studen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tudent-centered”[J].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2019(1):62-66.
[5] 吴洪富 . 学生评教的心理困境干预[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35(3):39-46.

Wu Hongfu. The Psychological Predicament of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J].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2019,35(3):39-46.
[6] 林光彬,洪煜 . 学生评教的行政化与学术化论析[J]. 教育研究,2016(8):40-46.

Lin Guangbin, Hong Yu. Analysis on Administrativization and Academicaliz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by Students[J]. Educational Research,2016(8):40-46.
[7] 叶敏 .质量文化视角下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Ye Min. 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Culture[D]. Nanchang: Nanchang University,2014.
[8] 周继良,秦雍 .高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基本类型及其与学生相关背景特征的关系[J]. 复旦教育论坛,2018,16(6):65-73.

Zhou Jiliang, Qin Yong. Behavior Deviations in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EI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Student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J]. Fudan Education Forum,2018, 16(6):65-73.
[9] 孟凡,李婷 .教育信息场域下高校学生评教指标的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3):71-76.

Meng Fan, Li T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ion Index in the Field ofEducational Information[J].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2016(3):71-76.
[10] 姬晓旭,胡赛明,朱志武,等 .关注学生的课程体验—墨尔本大学学生评教研究[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7(3):49-55.

Ji Xiaoxu, Hu Saiming,Zhu Zhiwu, et al. Focus on the Students’ Subject Experience-Research on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J].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18,7(3):49-55.
[11] 田昕.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1):13-17.

Tian Xin. Construction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Universities[J].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20,9(1): 13-17.

[12] 杨雪燕,陶鑫 .中西方关于学生评教研究的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25.

Yang Xueyan, Tao Xin. Teaching Evaluation by Students: A Comparison between Studies Done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2016(3):15-25.
[13] 钱梦岑 .学生评教对高校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基于国内某高校学生评教结果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10):81-85.

Qian Mengcen. Impacts of Student Evaluation Results on Teaching Performance of College Faculty—An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Student Evaluation Results from a University in China[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8(10):81-85.



图片

来源: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