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青少年读书的一些建议(挂职学习39篇)

 大象时空 2023-03-26 发布于江苏

2023325日 星期六

周五早上六点前,我来到食堂二楼,参加每天的验菜工作。因为提前到了,等待之余发现后勤人员办公室的沙发上有一本书,于是拿过来随便看看。

这是一本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上面有一些句子用黑色圆珠笔画了横线,横线旁还有一些批注。看字迹是孩子写的,批注写的是自己对划线句子的评价。批注写得很有意思。比如:那肯定很如意啊,有马有钱有房。又如:关羽真是一个讲义气的人。这些评价写出了阅读者的内心真实想法。

从中间翻看几个章节,诸葛亮出师、挥泪斩马谡、空城计等故事。没有原版的古文,只是情节的描述。这几个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诸葛亮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被人世代歌颂。可是,在各为其主的那个战乱时代,可能不能用好坏来区分。在战争中,他的奸诈可能也不比曹操少。

我忽然意识到,一个人在十几岁与四十几岁读相同的一本书,认识应该是不同的。书上有毛主席的评价:看这本书,不但要看战争,看外交,还要看组织。书中的诸葛亮事事亲为,鞠躬尽瘁,但最后却形成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这也给我们管理者培养人才一些启示。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言外之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让自己学习的地方。在历史的长河里,书籍是我们所看不完的。每一本书可能也像一个人,每个人都不一样,每本书都不同,都有让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书籍太多了,我们要读哪些?

在这本书的前页有作家余秋雨的题词:

我们也许逃不过这样的荒诞:阅读及其泛滥又极其荒凉,文化极其壅塞又极其贫乏。这里倒有一条安静的自救小路:趁年轻,放松心情读一点经过选择的经典。

还有作家梅子涵的题词:多出优良书,让中国儿童的童年阅读更优良。

他们提出的观点是:儿童要读经过选择的经典。《三国演义》就是一部经典。经典的书还有很多。中小学每年都有给学生的推荐书目,并在考试中加入了名著阅读。这些书籍,要先读完,补充其它的。当然,小学生也可以读初中的,初中生也可以把高中的必读书目读完。这种超前的阅读,可能也会缓解一些阅读时间压力。

所以,建议家长多让孩子阅读经典书籍。以这本《三国演义》为例,小学阶段阅读了青少年版,初中阶段可以读古文版原著。只有原著才能保证经典的原汁原味。要注意,不可以用看电影、看电视剧来代替学生阅读经典。因为,影视作品是一种改编,与原著是有一定出入的。

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当然,光看是不行的,还要圈点勾画写批注,写读后感。这些不能省略。要有读书目标,家长还要有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持久。

当然,多读书,并不是要成为书呆子。读书只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还要跟实践相联系,贵在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最终,读书是为了学以致用,让自己更好地生活,注入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还要尽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还要养成读写结合和独立思考习惯。这样才能把书籍转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助力自己更好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