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高烧,2剂经方热退病愈

 金陵养身桩 2023-03-26 发布于江苏

小编导读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伤寒杂病论》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统一的热病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经方退热,通常是“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己”“覆杯而卧”。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例经方速退热的验案。


郑某,男,44岁,2017年3月27日就诊。

主诉:发热4日。

患者因近4日体温波动在38.5~40℃而入住广东省某医院急诊科留观治疗。刻下症见发热,恶寒,少许咳嗽,无咽痛及鼻塞等症状。血常规、生化检查、尿常规、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接诊医生给予补液退热处理,发热反复

2017年3月28日13时查房:患者仍发热,体温38.5℃,恶寒,头痛,服退热药后汗出,少许咳嗽,痰少,口干,烦躁,二便调,舌红,苔黄微腻,脉浮滑。

文章图片1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感冒。

辨证:外寒内热。

治法:外散风寒,兼清里热。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栀子豉汤

生石膏40g(先煎),麻黄9g,苦杏仁10g,甘草6g,栀子10g,淡豆豉10g。1剂,水煎服。

2017年3月29日11时二诊:患者仍头痛,体温37.8℃,多汗出,无恶寒,稍咳嗽,口干,二便调,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有力。故予白虎加人参汤。

处方:生石膏40g(先煎),知母18g,甘草6g,人参(生晒参)9g。1剂,水煎服。

后查看患者,当天晚上热已退,身体轻松,无明显不适。后再无发热,病愈出院。

按语:本案患者症见高热,恶寒,头痛,口干,烦躁,舌红,脉浮。其中发热、恶寒、头痛、脉浮均为典型的太阳伤寒证的表现,烦躁、口干、舌红为内有实热之象,辨证为外寒内热,以外散风寒兼清里热为法。

文章图片2

本案患者已发热4日,最高体温达40℃,一诊时,患者已有明显太阳兼夹阳明证的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说明病在太阳,而现口干、烦躁则病在阳明。因患者汗出而烦躁,故不宜用大青龙汤;脉浮滑有力,又与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之桂枝二越婢一汤脉象不符。思前想后以麻杏石甘汤二阳并治,栀子豉汤清热除烦,用药后显效

二诊时,患者服用上方后已无恶寒,无表证。已有身热、汗出、不恶寒的阳明外证表现,加之汗多、口干,虑其津液耗伤,故拟白虎加人参汤,无奈医院药房无粳米,未加。

初学中医,每读及名家医案,多见“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之词,常思是否有夸大疗效的嫌疑。然经方看病,只要辨证准确,虽未必“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愈确是常见,古人诚不我欺也!

名家力荐经方好书

呼吸病为切入点,领悟经方治病之神奇

医案医论相结合,阐释仲景经方之精髓

文章图片3

《仲景经方临床实践录.呼吸病篇》

本书以医案和医论相结合的方式,着眼于临床实践:一方面以案例的形式,为读者提供鲜活的临床验案,为实践效仿提供便捷信息;另一方面以理论阐释为升华,为读者提供深入的理论分析,为推广应用提供思路延伸。第一部分着眼于张仲景经方治疗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验案,包括感冒、咳嗽、湿毒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病种的42个临床验案。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医案篇的基础上,着重从多角度、多层面论述张仲景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阐释治法、方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规律。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