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都是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的,大量做题,反复训练,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规律。那么,语文教学的规律究竟是什么呢?当然是大量阅读,重视积累。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泳、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学生阅读好书,在很多学校都是不可能的事。这些书,常常被定义为和高考无关的“闲书”。学生读“闲书”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长期读下去,会影响高考成绩。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现实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有些学校即使有藏书很多的大型图书馆,竟然不对学生开放;学生自习课上看书,会被批评教育。 考不上大学谁负责?没有人敢于担负起这个责任。李希贵老师年轻时在山东高密四中当毕业班助教的时候,鼓励学生参与“每天10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师生共同搜集可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里。因为每个材料占用的阅读、思考时间在10分钟左右,所以将之命名为“每天10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每次放假,改为由学生搜集、提供“每天10分钟”的材料,有价值的打印并署上搜集者姓名,以示鼓励。材料的内容一定要简明扼要,防止要求过高、过繁,使学生有负担,产生厌学的情绪。 每天10分钟,慢慢地,可以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这让我想到,我的朋友圈里有个山西的朋友叫胡艳,我们俩名字太像了,认识她也真是有缘。胡艳老师的阅读社团搞得红红火火,我很是佩服她。以下图片是我在她的读书活动视频中截取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