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往事如昨 | 针良鱼当饭吃,两分钟,一大箅子鲜鱼“地了场光”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在粮食定量的年月里,渔民的口粮为每月48斤,且吃的是国家供应粮,这种粮、煤、油的“特供”,特别是每月还能吃到大米,真是叫人眼馋。可渔民在海上作业,吃饭却是“一多三少”,即鱼多、面少、菜少、油少。一日三餐,以鱼当粮。他们不是不想吃得好,而是把粮油省下来好接济家中老小。

  

那年,有一天中午,船上的大师傅蒸了一锅馒头和一大箅子针良鱼(鱵鱼)。这鱼原本是当就食,因为不用炒、不用煎,还垫饥,撒一把盐就是一卤鲜,吃的就是个鲜气。

这针良鱼呈圆柱状,下颌长,像根针,浑身一根刺儿,吃时,只要剔除鱼骨,浑身净是肉,渔家常用它晒鱼米。鱼米,一是鱼,二是米,关键时候能顶饥。

  

一大箅子蒸鱼出锅了,热腾腾,香喷喷,鲜溜溜的,劳作半天的渔民,早已饥肠辘辘。还冒着热气的鱼饭,拿快了,烫手;拿慢了,抢不上食。用筷子夹,一夹一断,干脆用手抓。

渔民的嘴是不怕烫的,这是基本功。从前船上招小伙计,就是让其端一大碗热汤面条,看绕船一圈儿是否能吃完,能吃完,说明不怕烫,即被录用。因为风浪来了或鱼群起了,细嚼慢咽、怕凉怕热的肯定是二愣子伙计,只有能吃的伙计才能干,越是能干的饭量越大。

  

鱼饭吃不到两分钟,一大箅子鲜鱼地了场光。只见伙计们全都一个姿势:一手掐着鱼头,一手捏着鱼尾往嘴里送,从头到尾一捋,长长的鱼肉里一半、外一半,撑得两腮胀鼓鼓的。剩下的一根长长的鱼刺儿,大的活像一把梳子,小的就同刮头的篦子,每人脚下都丢了一大堆。

虽然这鱼饭没有争,没有抢,可吃得急,咽得快,一个个烫得呲牙咧嘴。

  

把针良鱼当成主食来吃,人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只有多吃鱼,才能撑饱肚子,才能省下粮食。因为鱼是集体的,管够儿;而粮食是自己的,要省。

鱼饭吃饱了,嘴上油汪汪的,打个饱嗝,喝上一碗热水,啊,饱了!再把自己的馒头掰成两半,晾晒着,这是省给老婆孩子的。难怪渔船归港靠岸,编织袋里装满了馒头干,这叫嘴里不吃肚子挪。

  

在船上,不仅针良鱼当饭吃,鲅鱼、鲐鱼、辫子鱼也照样。大凡擀面、包饺子、包包子,面条清可数,皮儿薄如纸,没有个三顿饭都能装鱼的胃口,是不及格的伙计。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山上龙王庙与忠烈祠的变迁

烟台街·文学角|一个好女人,和睦三代人!岳母86岁时,我忍不住改口喊一声“妈”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他陪一位美国女记者去昆嵛山采访,对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做了一次演讲

烟台街·往事如昨 | 通向大海的坑道口发现灯光!来者难道是……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