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痢疾的中药方!

 7umpv2hy8fcolz 2023-03-27 发布于湖南

痢疾为病名。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

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

临床常见的几种痢疾和中药方

                  01
                寒湿痢

主要表现为腹痛拘急,痢下赤白粘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里急后重,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等。当以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为治,方用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药取藿香、苍术、厚朴、法夏、陈皮、木香、枳实、桂枝、炮姜、白芍药、当归、荆芥、苏叶、葛根、山楂各10克。

                  02

                          湿热痢

主要表现为腹痛阵阵,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痢下赤白脓血,粘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当以清肠化湿,解毒行滞,调气行血为治,方用芍药汤加减,药取黄芩、黄连、大黄、槟榔、木香、当归、白芍药、银花、穿心莲、荆芥、防风、山楂各10克,马齿苋30克,甘草、肉桂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03

                         虚寒痢

主要表现为久痢缠绵不已,痢下赤白清稀或白色粘冻,无腥臭,甚则滑脱不禁,腹部隐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或虚坐努责,便后更甚,食少神疲,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等。

当以温补脾肾,收涩固脱为治,方用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当归、芍药、木香、赤石脂、诃子、罂粟壳、肉豆蔻、附子、破故纸、黄芪各10克,粳米30克,干姜、肉桂各5克。

                   04

                       休息痢

主要表现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常因饮食不当、感受外邪或劳累而诱发。发作时,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有赤白粘冻,腹痛,里急后重,症状一般不及初痢、暴痢程度重。休止时,常有腹胀食少,倦怠怯冷,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等。

当以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为治,方用连理汤加减,药取党参、白术、黄连、木香、槟榔、枳实、当归、苍术各10克,干姜、甘草、草果各5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