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五台山隐秘竹林惊现一座古庙,神秘僧揭秘三个修行问题答案

 传扬国学 2023-03-27 发布于广东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时候有些事确实挺不可思议的。

有一年,我去五台山朝拜,那是我第一次去五台山,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我一路上收集自己的思路,想要探寻自己关于人生、宗教和灵性的问题,希望五台山能够给我答案。

我来到了五台山后,瞻仰了到了五台山,我先去逛了一下五爷庙,因为名气太大,五爷庙里人实在太多了,逛的我有点烦,很快我就出来了,接着去了显通寺,

文章图片1

显通寺那种大气端庄和,古香古色的感觉,把我给震撼了,接着我又坐着索道去了 大螺顶,因为我来的早,很早我就把主要景点看完了,到中午在广化寺里面,我体验了一下里面僧人吃的斋饭,

看着桌子上,那三行字写着: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共结万人缘,

文章图片2

心里感觉出家人吃饭果然是深具含义,一直游到下午四点多钟,夕阳都快出来了,我感觉五台山确实是漂亮,而且充满了历史人文的情怀,

我走着走着,路过一个叫翠石峰的寺庙,里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我去拜过之后,刚刚走出来,就看到前面有一片竹林子,我记得刚才还没有看到这片竹林啊。

我是极喜欢竹林的,于是走进去看看,这片竹林非常的幽静,而且是遮天蔽日的竹子,里面感觉看不到尽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一直这样走,大概走了半个小时,这片竹林还没走出去。

这时候我有点慌了,是不是已经迷路了?我想往回走,结果回头一看已经没什么路了,都不知道刚才来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时忽然听到一阵敲木鱼的声音,我奇怪了,这竹林之中哪里还有人敲木鱼呢?我顺着声音一看,却看见隐隐约约有一座古庙在竹林深处。

那个庙和五台山其他寺庙非常不一样,因为它的外墙都已经斑驳脱落,只剩下残垣旧壁。看上去特别古老。没有经过修葺的感觉。

我情不自禁走过去。那座古庙上面的牌匾写着:横咬寺。

我心想这个寺庙的名字也实在是太奇怪了,怎么能够叫一个这样的名字呢?难道是喜欢吃玉米的和尚取的。

在看旁边的对联,写着一副对联:

竖修无疲惫

横超有耐心

我看了不知啥意思,这对联字数这么少也是第一次见。

那阵木鱼声还在,

于是我就走进去一看

只见正殿内也是古色古香,年代久远,菩萨佛像均已褪色残旧,虽残旧却又十分有威仪,殿前有一位年轻的和尚,在敲着木鱼。他看起来很年轻。

文章图片3

我拜了佛,起来站在他的身后,默默看他敲木鱼。那个感觉十分宁静。

和尚知道我来了,便停了木鱼,起身向我合十,我也向他合十,我说:阿弥陀佛,法师啊,你这寺庙,看上去十分古旧,至少有个几百年了吧。

他笑着说:几百年也只不过一刹那啊。

我说:为啥这名字叫做横咬寺这么奇怪呢?

他说:以前建寺的祖师取的,这个横咬,是个故事。

以前啊,有一堆虫子,被困在竹子的最底层,它们的愿望,是要突破这个竹子,去到外面的世界,化为蝴蝶。可是竹子里面封闭着。

这些虫子发现竹节是松脆薄很多,于是一节一节往上咬,咬很久才咬破中间的一层竹节,如此咬下去,经过很多的时间,才有机会咬穿竹子的数十节竹节,从竹子的顶端出去。

而有一些虫子,不去咬竹节,横着咬竹子壁,这样咬,比一节一节咬竹节,快而直接,破竹而出,于是叫做横超。

这个寺庙的来源就是如此啊。

我一听觉得这个故事真的奇妙。我又问:那这对联是什么意思呢?

和尚答:竖修无疲惫,是说,按照次第慢慢修,你要有恒心要有决心勇气,做好准备生生世世不断的修下去,一层一层的进步,这需要你不知疲惫。

横超有耐心,是说你假设以横超的方式去修行,可能是许久没有任何消息的,你得耐得住寂寞,永远怀抱那个信心和希望。

文章图片4

我说:啊,这对联真不错,原来是很本分的嘱咐。

他说:是的啊。

我向:法师,我也有几个问题一直想问问懂的人。

他说:但问无妨。

我说:第一个问题是,修行人是否应该追求修行的成就?

他微笑着回答:修行是一种状态,不是目的。追求修行的成就是一种眼界狭窄的观念,要想真正地获得解脱,我们需要接受人生中的各种变化,超越世俗的成功和失败,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我们不否认许多人是通过追求修行的成就而进入修行的大门。可是你不能永远抱着这个追求不放。你要把这个追求慢慢转化。

我说:怎么转化呢?是忘掉,还是停止,还是怎样?

他说:不是忘掉,因为忘不掉,你要一个修行人彻底忘掉成道开悟,他是根本做不到的,也不能停止,追求成就的心,很多时候无法真正停止,因为它是一个又一个的念头和情绪。你无法用一个具体的方法,去抹掉这个追求的执着。

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你就任由它出现,不必管它,你要做的是,用真正如法的行为和念头去代替它。

比如你真正专注在修行的过程中的时候,你根本自然就不会和这个目的去纠结。

文章图片5

在于你是不是一边修行一边胡思乱想这个目的。那么你每一步都不纯,都不彻底,你就修不好。

目的,不需要忘记不需要抹去,成道开悟不是一件好事吗?只要你不执著便是。你能够一直活在当下,目的根本就不打扰你不阻碍你。

假设你一直拿着攥住这个目的不放手,去哪都带着它,干什么都挂着他,那你就被这个目的捆绑了。

我听完如沐春风,以前听到的很多解释,都很难说服我,我拍手叫好。

又接着问:这第二个问题是,修行人可不可以谈恋爱结婚生孩子?

他静静地看着我,然后告诉我:修行是修自己的心性,而不是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

恋爱、结婚、生孩子都是俗世中人生必需的经历,我们需要以平和、善良和慈悲的态度来面对它们。我们不应该因为修行而逃避人生,而是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的真谛。

修行的真谛是要接受自己和人生的各种变化,是要用一种平和、善良和慈悲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各种经历,而不是去改变和逃避它们。

逃避和有选择绝对不是修行的正确方法,任何想要避开某样事情,没有勇气去面对事情的心态,都不是好的修行方法。

你只有全然的去经历你的人生,拥抱你的人生,去面对那些好和所有不好的事,在恋爱婚姻家庭当中,体会人的责任情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去构建。

文章图片6

我说那么出家人不是有戒律吗?就算是在家居士也有很多戒律。那你说要全然去拥抱,那不是没有戒了吗?

他说:出家人的修行方法是不太一样的。这是一种专职修行的方法,如果你是在家人。是不必要去避开这些东西的,你要好好的用这些东西来修行。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修行的最好的素材。

你不去恋爱,怎么能够体会到那种分离之痛和相聚之乐,以及情感纠葛带来的痛苦。因为心被另一个人牵扯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经历过才能因此感悟悲喜的虚妄和纠缠的飘渺。

你不去结婚?就体会不到两个不同的人长期居住在一起,而产生各种矛盾,以及如何磨合,如何彼此忍耐最终宽容和体谅。这是人与人之间最长时间的相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课。

你没有孩子,你体会不到那种为人父母的责任。体会不到那种甘愿牺牲付出的心情。

当有一天你把这些东西全部延伸扩大。发现自己内心的爱没有边界了。恭喜你这时候你升华了。

不经历这些你很难理解到这些。

从红尘中感悟自心吧,不必要非要过某种生活,随顺着你的人生自然来过,用心去你的生活里,观照你的一切。

我问:那,第三个问题是,杂念到底怎么去除?

他说:人类的思维和感受是无法避免的,这些杂念总是会出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冥想、禅修和静心的方式,去观照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自己更加清醒和明晰。

最正确的方法是面对杂念,我们只需要知道即可,其他的任何一切都不必再多做。因为你只要针对杂念做任何一个动作,有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多余的。都等于在和杂念纠缠。

文章图片7

杂念本来就不叫杂念,我们故意给他取名字叫杂念。从科学上讲,它只不过是大脑机能所造出的一种比较纯粹的波动而已。实际上它本来是毫无属性的。

用我们的观念来看,在我们的意识种子库里面储藏的很多很多意念的种子。

这些种子也有可能会跟外界的因缘,配合着产生念头。

而我们的意识也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结合外界的环境变化产生念头,所以念头的产生是我们这个生命的最基本的一种功能。

假设你能做到,整天坐在那里一念不生,一个念头都没有,这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你是一个人,作为人这种生命,你需要念头来支撑你的存在。否则你就是个行尸走肉。

因此面对念头,我们不需要把它当成杂念或者好念坏念,不需要去分辨它,我们只需要清清楚楚的知道他,看到他,杂念也罢,妄念也罢,都只不过是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你觉得他阻碍了你,这也是一种妄念。

一个念头,他能有什么错呢。你这么狠毒,非要把它灭掉去除掉呢?

你看看我们的空气当中有非常多的灰尘,这些灰尘就像杂念一样。是自然存在的,你也自然的呼吸和他们共存。你不会说每天拿个扇子不停的在自己的鼻子前扇风,因为你觉得不把那些灰尘扇走,你呼吸的空气就不纯净。

如果你这样做,岂不是一个很可笑的行为吗?

佛陀说客尘烦恼。烦恼和杂念就像到你家来做客的客人,他来了做客不会一直住在你家里,你也不要这么傻,非要把客人留在家里永远住下去。他来了,坐一坐就走了。就是这么简单和自然。你便不被他干扰了。

我听完法师所说的话,内心好像洗了一个澡。以前对这三个问题的很多误解,全部都烟消云散。

文章图片8

我正要继续问他问题,法师说。时间也不早了,我看这个天色再晚就很难下山了,你可以走了。

我一看外面确实夕阳都快下山了,夕阳透过竹林子照到寺庙,散发出一层优雅的金光,前面的光线已经暗了很多。我只好和这位法师告辞,走出寺庙。走到竹林子里面大概走了两分钟,回头一看却发现刚才那座寺庙已经隐没不见......

(本文以故事形式创作,请勿当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