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心理

 求是1025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作文是写作者在表达意愿或外部要求的动力驱动作用下,运用文字符号,将所要表达的思想转换为意思连贯的书面文章的过程。从心理加工的实质来看,是与阅读相反的信息加工过程。阅读是阅读者从字词识别开始,建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过程。对读者而来说,是一个借助书面语言实现信息输入的过程。而作文则是以表达意愿或外部要求为出发点,将个体头脑中压缩而简要的内部思想,转化成他人能明白的、符合规范语法结构的外部语言的形式。对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借助书面语言实现信息输出的过程。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J.R.海耶斯(J.R.Hayes)和L.S.弗劳尔(L.S.Flower)的观点,写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包含了3个重要的成分:任务环境、写作过程和作者的长时记忆。其中,任务环境指影响写作的一切外在因素,如写作主题、作品的读者等任务特征。写作开始之后,任务环境还包括当前的成文(text produced so far)。作者的长时记忆包括相关主题知识、读者意识及文学体裁知识等。任务环境和作者的长时记忆共同构成了写作过程的运用语境。写作过程是写作模型的重点,包括构思、转换和审阅3个阶段。其中,构思是在任务环境和作者的长时记忆中搜索信息,运用这些信息建立写作正文的提纲,以引导完成正文的过程。构思进一步可划分成观念产生(在长时记忆中检索与作文题目相关的信息,即决定说什么)、观念组织(选取观念产生阶段检索到的最有用的信息,并组成一个写作计划,即确定怎么说)和目标设定(建立一般标准来引导写作计划的执行)3个子过程。转换即表达,是在写作构思的指导下,将构思转换为可理解、可接受的书面语言的过程,即将内在的抽象的心理意义(语句的意义,即深层结构)转变成外在的书写符号(语句的形式,即表层结构)的过程。审阅即修改,包括复阅和校订两个子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作文质量。在这3个阶段中,构思技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并且是决定作文质量的创造性技能;转换技能是决定作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性技能;而审阅技能是从属性技能。

其他研究者也提出了类似的分析观点。例如,将写作过程分成观念产生(作者决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作(将观念转化成字句)和重写(作者为了更有效的表达而重新组织字词)3个阶段;分成计划、翻译和回顾3个过程;包含产生观点、产生正文和校对3个步骤等。

中国心理学界对作文心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中,有学者认为,作文能力包括:①审题能力。②立意能力。③搜集材料的能力。④系统地整理材料的能力。⑤语言表达能力。⑥修改能力。这6种能力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个体的写作能力。还有学者通过因素分析,认为青少年的作文能力结构有5个方面:驾驭语言的能力、确立中心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叙述事实的能力和择用方法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领域,最广为流传的写作过程观认为写作是一个以观察为先导、思维为核心、表达为主线的信息摄取、存储、提取、加工、记录和修改的过程。就作文能力的发展而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在口头言语能力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教学条件、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认知加工,逐步发展形成的。书面言语表达有4种不同水平的形式:①机械抄录。②改写。③写话。④写作。这4种形式大致反映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轨迹。

1年级末的儿童在口语发展的基础上已有可能写话,但此时儿童的书面言语比起口头言语相对贫乏。中年级时,儿童书面言语的发展逐步赶上口头言语,基本上能把说的内容写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谈论”增加儿童的写作内容。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谈论”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减弱,甚至无效。此外,此时的儿童还不具备自我修改的能力。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表达上都会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由不切题到切题,再到中心突出;开头结尾从单一化到多样化;逐渐能分清逻辑段落;由只会用简单句到会用复杂的复句;由平铺直叙、不善于表达思想感情发展到初步掌握借物抒情等。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虽然比起小学阶段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所运用的形容词还不够丰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和深刻的个人认识。

总之,儿童的作文能力是在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模仿到创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的。从整体来看,中小学生写作的发展,一般是一个从大同小异到大异小同,再到独自构思、取材各异的逐步变化过程。

LHW-46-教育学-作文心理.p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