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高校交叉学科发展的制度保障

 王守山学堂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3、4期     

为了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发展,2004年,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研究理事会等四大学术权威单位组成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协会经过全面系统调研,发表了《促进学科交叉研究》报告(简称报告)。该报告通过对交叉学科研究的定义、特征和推动力的研究,分析了美国研究生阶段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现状,并且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跨学科研究基层单位

美国大学打破院系和专业之间的科学界限,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或实验室,以此来培养交叉学科的研究生。目前,进行交叉学科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交叉学科学院、交叉学科教育项目、交叉学科中心和研究所等。

交叉学科学院具体分为两类:在交叉学科领域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和将多种交叉学科教育项目、课程集合在一起的学院。这两种类别的差异表现在管理层面上,前者是一种与传统学院相似的大学组织单位,这种类型的学院同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地位相同,多数从本科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学院有完整的培养计划,拥有自身的专职教师队伍;后一种则是对交叉学科教育资源进行融合的上层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这类机构多数只设置研究生层面的培养方案,师资部分是专职的,多数是兼职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是随着兼职教师的研究专长而经常性调整的,同时,学院执行的更多的是教学和科研的协调工作。

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是与多种学科领域密切联系的跨系组织。它规模稍小,研究领域更加集中,而且培养层次也以硕士和博士为主,极少包含本科阶段的培养。将教授、研究生和其他科研人员组合在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内,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复杂的尖端问题,发展新的科学领域,而且在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改革教师管理制度

在报告的指导下,美国大学在交叉学科教育和科研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师聘用、晋升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改革。

1、交叉学科教师的聘用

伴随着交叉学科教育与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美国大学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被称为交叉学科学者,主要由两部分教师构成,一是在学科领域获得了充分发展,具有终身教职的教师;二是在有资历的交叉学科学者创造的机会下参与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的新教师。这两部分教师是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的主力,进行着大量领先的研究与教学革新。他们在高校聘用中存在三种方式:在传统学科性学院中任职的教师;获得交叉学科学院、项目、中心与研究所聘用的教师;通过正式的联合聘用岗位或称交叉学科教师聘用岗位进行工作。

2、交叉学科教师的评价和晋升

对于交叉学科学者,年度和聘期评价标准都与独立的学院的教师评价是不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报告中,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对交叉学科学者的评价标准,具体包括是否参与了较高水平的交叉学科工作,并且在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或公开报告;所进行的工作任务是否是教师自身学科不能解决的;是否扩展了自身专业领域的新方向;是否在所进行的工作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或学生合作;是否参与了多学科咨询或评估小组;教师的工作是否由多学科评估小组评价;是否得到较高的认同,如来自所任职单位或外部组织的各种奖项;是否被邀请参加自身学科以外的工作。该报告还指出,教师评价不仅要重视同行评价,还要重视个人访谈和观察以及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的结合。外部评估的评估人员应包括所有涉及到的学科的代表。弗吉尼亚技术大学设立的交叉学科学院建立了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依据申请者的创造性成果,、外部评估意见、公开发表物、有效教学和服务的证明来决定是否聘用和是否晋升。

三、完善交叉学科研究的资助体系

报告建议,联邦和各州的机构、私人基金会、企业以及非营利组织等所有资助机构都要进行相应改革,以利于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资助机构应该承认并考虑交叉学科研究面临的风险、组织模式和时间方面的独特挑战,确保资助不严重偏向轻现交叉学科研究项目的单学科项目;专门针对交叉学科制定资助计划。

此外,报告还提出了5个方面的管理改革建议:即高校应探索跨越传统管理结构,建立利于交叉学科教学和科研的管理结构和运用模式;除了为学科性学院分配适当资源外,还要考虑为交叉学科机构分配包括管理人员与持续运作的资源,资源的分配应根据机构内在知识价值和对解决社会问题的贡献来决定;改革新教师和新学生的招募政策,招收多学科、多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师聘用和终身教职评估标准,考虑教师参与交叉学科研究的成绩与潜力;学校应为参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教师岗位提供灵活的机制,提供终身教职、晋升评估的跨学院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