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自然活法》五十讲(3):你解决的是觉,不是解决的事儿

 启明灯 2023-03-28 发布于山西

亲爱的灯芯,

吉祥如意。

当下,

您的感觉如何?


《传习录》第135条

【原文】

来书云:“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然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

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此语然矣。然而推本吾子之意,则其所以为是语者,尚有未明也。朱子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知致,以“存心、养性、事天”为诚意、正心、修身,以“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为知至、仁尽,圣人之事。若鄙人之见,则与朱子正相反矣。夫“尽心、知性、知天”者,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心、养性、事天”者,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者,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岂可专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乎?吾子骤闻此言,必又以为大骇矣。然其间实无可疑者,一为吾子言之。夫心之体,性也;性也原,天也。能尽其心,是能尽其性矣。《中庸》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又云:“知天地之化育,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此惟圣人而后能然。故曰:此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其心者,未能尽其心者也,故须加存之之功;必存之既久,不待于存而自无不存,然后可以进而言尽。盖“知天”之“知”,如“知州”、“知县”之“知”,知州则一州之事皆己事也,知县则一县之事皆己事也,是与天为一者也。“事天”则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犹与天为二也。天之所以命于我者,心也,性也,吾但存之而不敢失,养之而不敢害,如“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者也。故曰:此学知利行,贤人之事也。至于“夭寿不二”,则与存其心者又有间矣。存其心者虽未能尽其心,固已一心于为善,时有不存,则存之而已。存其心者虽未能尽其心,固已一心于为善,时有不存,则存之而已。今使之“夭寿不二”,是犹以夭寿二其心者也。犹以夭寿二其心,是其为善之心犹未能一也,存之尚有所未可,而何尽之可云乎?今且使之不以夭寿二其为善之心,若曰死去夭寿皆有定命,吾但一九于为善,修吾之身以俟天命而已,是其平日尚未知有天命也。事天虽与天为二,然已真知天命之所在,但惟恭敬奉承之而已耳。若俟之云者,则尚未能真知天命之所在,犹有所俟者也,故曰“所以立命”。立者“创立”之“立”,如“立德”、“立言”、“立功”、“立名”之类。凡言立者,皆是昔未尝有而今始建立之谓,孔子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者也。故曰:此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今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使初学之士尚未能不二其心者,而遽责之以圣人之生知安行之事,如捕风捉影,茫然莫知所措其心,如何而不至于“率天下而路”也?今世致知格物之弊,亦居然可见矣。吾子所谓务外遗内,博而寡要者,无乃亦是过欤?此学问最紧要处,于此而差,将无往而不差矣。此鄙人之所以冒天下之非笑,忘其身之陷于罪戮,呶呶其言有不容已者也。


01

顾东桥的信上是这么说:“所释《大学》古本,谓致其本体之知。”说您《大学》古本讲了半天,不就是讲了一个“致其本体之知”吗?你不就讲这个事儿嘛。说:“你这个讲的挺好的。”

顾东桥,我觉得也挺不容易的,一边要想提醒一下阳明先生,说:“你可能有误会哦,可能有学的不到家的地方。”提醒提醒你。但是他不知道,他是三减五减不动的,提醒人家等于负二的。

所以他还挺讲究措辞说:“此固孟子尽心之旨,朱子亦以虚灵知觉为此心之量。”他说:“《孟子·尽心上》也是这么说的,跟你说的意思是一样的。朱子讲的,也跟你说的是一样的。

02

我们先来看朱子的,再来看孟子的这一句。因为他其实,接下来讲的这一段全是孟子的这一篇啊。我们来看一下朱子“虚灵知觉”这一段,“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这是朱子的原话。

他说:“心之虚灵知觉”。虚灵,就是它没有失灵;知觉,就是它的功能。就是我来问你,说:感觉长什么样子?你的感觉,它有多大岁数?不知道吧?你说它有没有呢?有。可是它没形状啊,就是它没指标,你什么指标,你放在哪儿都不成立。

但是你说它存在不存在?它存在。它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说这是好,这是不好,可以干这种事儿吗?它不能吧。它只能知道着,对不对?

比方说,我拿针扎了你一下,针一扎,你说:“哎哟!疼!”好!你说这个“疼”是你的定义,定义知道疼了。但是,好!我不叫疼,这个针扎了一下,你会不会收到一个感觉?这感觉你怎么知道的?感觉到的。

感觉自己就会感觉,不用你教,不用你学,自动就会。你说:“我气的不行。”好!气的不行,是你的定义。“就是这个儿子不听话,气死我啦!”儿子不听话也是个定义,气得不行也是个定义。就是我不管它叫啥,这个感觉在了吧?这个感觉怎么来的?就是这个感觉感觉到的,感觉创造了它,同时感觉到它,是不是这样?就是这么一回事。

“心之虚灵知觉”,就这个东西。“一而已矣”,那个东西是啥?那个就是咱们说的那个“一”。我们不是经常讲说:“是一,不是二。”那个是一不是二的那个一,就是这个东西啊。

那个“二”是啥?二是好、坏、阴、阳,那个是二,就开始分析了,它就出来了二了,信念评价了就“二”。“一”没有评价没有定义。这个叫疼,这个悌,这个叫什么?好!什么都没有,但是它是那个东西。

“它是个感觉。”你一说它是个感觉,其实它又进了二了,你知道吗?所以《道德经》就讲,不能说。“道可道”不能说,一说“非常道”,一说就成二了,不说还是一,就这么一个东西。我讲的很好理解吧?这是朱子关于“虚灵知觉”这个地方的一个词。

03

然后,还有一个叫“心知量”。他说:“心者,心神明,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

“心者,心之神明,人有是心,莫非全体。然不穷理,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

——出自于《孟子 集注》朱熹

“心者,心之神明。”神明是啥意思?神明的意思就是你不要以为天上飘着什么人叫神明,神明就是它自动就能达成一些效果,你知道吧?

美大圣神,就是那个东西。你说它很美好、很大、很能干、很神通、无所不通,没有它干不了的事儿,那个东西。没有它干不了的事,我们今天学这个唯物的,把它叫做大自然,说:“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大自然,你说什么山啊、川啊、石头啊、树啊,它有那么大的力量吗?大海有那么大力量吗?岁月有那么大的力量吗?你想想,不是那个东西啊。是那个东西之外的,那个东西叫美大圣神。是不是?那个玩意儿。

所以他又讲呀,说:“心知神明,人有是心,莫非全体。”你回到那个神明之心,我们讲良知,你回到“神明之心,莫非全体。”你就活成全体了。你想想,你活成电视机,是不是就把那个里面的内容就全活出来。

你还用什么山呀、水呀什么的,还用一条一条地活吗?什么细菌、小细菌、大细菌、大大细菌,你还需要那么地去活吗?不需要。你直接活成个电视机,电视里的东西全是你的。

04

我以前课上举过一个例子,我在墙上挂一张画,百牛图。画上画了一百头牛,我现在觉得这头牛不合适,我要把这头牛改掉,或者把这头牛删掉,你说怎么弄?

拿个笔涂来涂去,你还涂不干净;拿个橡皮擦一擦,纸擦破了,牛也擦不掉。但是很简单,想解决这个牛,别说解决一头牛,几百头牛一下就解决了,把画一卷全解决了。你解决的是画,不是解决的牛,能明白这个意思吧?你解决的是觉,你不是解决的事儿。这么类比就反应过来了。

他讲“莫非全体”,这个“但是”后面就很有意思,“但是”说明什么?说明他有一个执念,说明他有一个东西要强调。我们说话的时候,也经常说但是。

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啊!宝贝做得很不错啊!'但是’我觉得英语可以再努力一些。”你说“但是”的意思是啥?但是的意思就是你在否定他的英语。你每次说但是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否定他。我说的对还是不对?

你所有的否定他,都是说明你自己内心有个不接受,检查一下是不是这样的?你内心有个不接受,它就一定会给你呈现出来那个“但是”。你所有受不了的,它一定会翻来覆去的告诉你,你就是受不了,一定是这样,所以你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受得了”,而不是怎么去改造它。

这个话我不知道好懂不好懂啊?因为这个道理很好懂啊,一放到生活里边,这个玩意就受不了了,“这哪能行?明明是他做得很糟糕,你让我接受?意思他那样,我就不要管了?”

我啥也没说,我不提供任何意见,关于你具体的事情上,我不提供任何意见。你自己听懂就听懂了。听懂叫有命,听不懂叫没命,我也没治,我也没办法,谁能改的了,佛都改不了的事,我能改的了?我算老几呀我。

所以谁也不用觉得:“哎!何老师,你帮我出出主意。”我给你支不了招,我只能给你个大方向,然后我也顺便说说,我为啥给你支不了招?因为我一支招,你就火了,咱俩还结仇。

所以咱俩也不用结仇,反正我就说:“我不知道,我不会。”咱俩还不结仇。你最多就是个小看我,“你看!何老师一天到晚在讲课呢...”我说:“好好好!”大不了就是个这。但是结了仇就麻烦了,对不对?

根据2021年6月26日在太原市素清松茶餐厅的讲座整理

您的每一句话  我们都会认真听

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这里,说你想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