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故事的两把钥匙——统编三下《习作5奇妙的想象》教学叙事|彭峰

 明月珰珰珰 2023-03-28 发布于山东

《习作5》,在我看来是大单元习作,主题是想象故事写作。之所以说是大单元习作,是因为我将花四课时的时间来教学。第一课时是学习教材上的交流平台和习作例文部分。第二、三课时是教给孩子写想象故事的两把钥匙。第四课时,是让孩子静静地创作自己的故事。

本篇叙事记录我第二、三课时的教学。

“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我出示教材上的七个题目,请小朋友们静静地根据题目想象好玩的故事。这里,不要请小朋友们说出来。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我出示要求,大家自己读一读。这次习作要求很容易懂,不难。我请小朋友们复述要求,随后我补充了关于故事写作的“内隐要求”:想象故事要注意说清楚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么发生、怎么发展、结果怎样。

我说:“'要求’容易懂,'构思’不轻松。到底怎么写想象类故事呢?我给大家带来两把写好想象故事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三种故事模型”。有了故事模型,故事的“框架”就有了,故事的情节就“曲折、有意思”了。

第一种模型是“历险故事模型”。我给小朋友们讲绘本故事《蛤蟆爷爷的秘诀》。这个绘本故事,图文并茂,情节曲折,令人意想不到,简直是妙趣横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大家始终被吸引着,异常专注。故事讲完,我出示纯文字版故事,梳理出故事中的三个危险:蛇要吃他们;鳄龟要吃他们;怪兽要吃他们。并且把每一次危险,画出一张“山型情节图”,例如第一次遇险的情节是:

开端:爷孙俩在散步。

发展(上升):蛇要吃爷孙俩。

高潮:爷爷鼓起自己的身体,让蛇吃不下。

发展(下降):蛇只好游走了。

结尾:面对敌人,要勇敢。

这样的情节,画成“山型”,十分形象。第二、三次历险的山型情节图,就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来说。

“历险故事,一般都是完成一定的任务,从A地到B地,途中发生了一些危险。这样的故事,总是主人公先遇到危险,再解除危险,最后获得感悟。用历险故事模型写出的经典作品有哪些呢?”我出示图片,“《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鲁宾逊漂流记》等,都是历险类故事。”

“你可以这样写历险故事,画一张历险地图,在地图上标明:从A地到B地,他们的任务,途中发生了一些危险(断粮、断水、受伤等)谁来解除危险,怎么解除的?”我接着以《最好玩的国王》这个题目,教他们怎么构思情节。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写故事时才会有感觉。

第二种故事模型是“解决问题”。这是最基本的模式。故事结构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开端:主要介绍人物。

发展:主人公在做某件事情。

困境:出现了一个问题。

解决:主人公通过努力解决了问题。

结尾:通常揭示主人公学到了什么或者他们有什么改变。

我以《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为例,并画出山型情节图:

开端: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

发展:第一、二次没遇到。

高潮:第三次,刘备以诚意打动诸葛亮,诸葛亮出来相见。

发展: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

结局:诸葛亮出山,刘备如鱼得水。

这个纯文字的故事,还不够“形象”。我又给他们讲起了绘本故事《蚂蚁和西瓜》,看看蚂蚁们是如何解决“搬不动西瓜”这个问题的。故事实在有意思。

故事讲完,我又以《最好玩的国王》举例,根据“解决问题”的模型来“构思情节”,并且要努力写出王国的“好玩”。

第三种模型是“变形故事”。课本上的《我变成了一棵树》就是变形故事。我给大家讲的绘本《小猪变形记》也是一种变形故事。绘本故事,很吸引他们。动画片《别惹蚂蚁》,更是名副其实的变形故事了。

动画片《别惹蚂蚁》,根据童话作家约翰·尼科尔创作的同名儿童小说改编,讲述刚搬家的卢卡斯,在学校没朋友,又被邻居恶霸欺负,只好把怒气出在蚂蚁上,破坏他们的巢穴,不料蚂蚁起来报复,用一把神奇缩小枪,将卢卡斯变成蚂蚁般大小,并把他带回巢穴一同生活,经过这次,卢卡斯学会了宽容与同情,友情的真谛和欣赏和敬畏自然本身。

因为假期里,我布置大家观看过这部电影,所以说到这部电影的故事模型,大家都明白。

“在这个类型的故事中,主人公可能会通过变成诸如龙、精灵或者蛇等出人意料的动物而学到一些东西。主人公可以变成蚂蚁、蛇、大象、狼等。例如《最好玩的国王》,主人公是国王,我们可以将他变成大象,变成大象后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里,国王是最好玩的。”

大家听我这么一说,似乎有所启发。

“故事模型有很多种,每一种都可以创作出无数的故事,你今天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然后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你自己的故事!有了故事模型这把钥匙还不够,你还需要第二把钥匙。”

第二把钥匙是刻画细节。我教给他们三种细节刻画的方法。

第一种,言行对比。一个故事,一般都有好几个人物。故事,离不开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因此,将人物的言行对比起来写,往往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我引导小朋友们以对《三顾茅庐》中刘备和张飞、关羽的言行进行比较,比出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种,结果对比。我以《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比较关羽和俞涉、潘凤分别对战华雄的“结果”。作者先写俞涉、潘凤三个回合就被华雄斩于马下。而关羽斩华雄只用片刻,从“其酒尚温”就可看出。这里,只是用“结果”对比,比出了人物特点。

第三种,环境描写。我以《三顾茅庐》中对隆中环境描写为例,说明从环境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特点。“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我们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过人(卧龙)和高贵品格(松和竹子都象征着君子)。

“将人物的语言、神态、行为、环境、心理等对比着进行细节刻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对于刻画人物的特点作用巨大。”

范文是《一本有魔法的书》,明明不爱学习,常常被老师批评。他捡到一本《魔法书》,结果他写下愿望,并没有真的实现。而班长乐乐写下的愿望却实现了。因为明明的字潦草,乐乐的字工整。

这篇例文,其故事模型是“解决问题”。故事中用了字迹对比、心理描写等,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送完两把“钥匙”,我引导他们针对课本上七个题目可以写什么,做了交流。

想象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变形、解决问题或历险)

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变形、解决问题或历险)

小树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变形或解决问题)

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解决问题)

人们依赖手吃饭、写字、画画……手罢工后会发生什么事?(解决问题)

小土豆滚到哪里呢?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历险或者解决问题)

冬眠,会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解决问题)

可以写什么?以及可以用什么故事模型?讨论了这两个问题后,我出示学长们写的长篇小说封面以及题目,鼓励他们也像学长们一样,写出自己的故事。小朋友开始创作,此刻教室里非常安静。

您是不是很期待小朋友们的故事,那就贴上两篇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