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停滞与不足

 爱做梦的教书酱 2023-03-28 发布于湖南

今天是疲惫、失望与挫败交织的一天。

伴随着前面三个单元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的训练,我估摸着可以进入熟练一些的阶段了。昨天安排了学生预习新课,今天我满怀希望地进入第四单元,准备迎接学生绽放思维火花的惊喜。

可是学生的预习仅限于对生字、词语的抄写,能熟读两遍古诗已经是他们认知里很好地预习了。

所以今天的课堂没有任何火花,全是冷水。

反思如下:

1.我对学生的预习没有明确作具体的要求,对他们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属于一厢情愿式的脑海中的幻想。突然的改变本身就会让人难以适应,何况还是作为小学生的他们。

2.对学生的定位不清楚。我喜欢看名师的课堂,也向往那样充满智慧的火花。但是我们的学生和他们的学生相差悬殊,何况很多优秀课堂是经过老师、学生的反复磨合的,一时半会本身就难以企及。对于王昌龄和杜甫,学生接触得也不多,学习他们所写的诗理解起来自然要慢很多。

3.我自身头脑不清楚。近段时间一直在怀疑我们现行教育方式的价值,自己又找不到一个能行之有效的办法。

4.我没有准备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自己还没有透彻地研究文本的秘妙,没有把握出一条清晰的课堂主线,导致课堂这能按传统的“解诗题”“知诗人”“解诗意”“悟诗情”的步骤进行。

5.身体原因。这两天,我的脑袋眩晕无比,今天眼皮又重,止不住地咳嗽,戴着口罩都快窒息了,课堂上也就谈不上激情了。

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上上一堂学生和我都激情澎湃、收获满满的课了。加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