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易杂记,第27、28、29、30节,《归藏》《周易》蓍法比较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3-28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27、《归藏》《周易》蓍法比较

《归藏》蓍法,取洛书和数四十五为大衍数,揲余之副策,其数皆偶,以偶数大小定阴阳:小者阳,大者阴,使六爻易卦尽成王符《潜夫论》所谓的“八八之体”。其乾之策,一百九十二;坤之策,一百二十;合为三百一十二;不合历数,也与天动地静、天施地承、阳变阴合的观念相背离,盖因此渐渐被后人舍弃。

而《周易》蓍法,因袭中有扬弃,有改进,取河图虚中之数(即天地生物之数,亦即五行数)五十为大衍数,揲数有奇有偶,阴阳分明。此法参合历数,取法自然:去一为宗,以象太极;挂一、分二,成就三材;揲四,以象四季;三变成一爻,十有八变而成卦,定数为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四,合为三百六十,恰当年期之日,成阴阳气运周期之数。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合用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策,这预示着一个什么周期?

28、“允”字训

《升》初六:“允升,大吉。”

初六言“允”,字体无误,字义为信。甲骨文写为“

文章图片3

”,罗振玉释:“象人回顾形,殆言行相顾之意与。”《说文》:“允,信也。从儿、㠯声。”《书·尧典》中已屡言及。汉施雠(与孟喜、梁丘贺同受易于田王孙,所谓施、孟、梁丘三家易也。永嘉之乱后,梁、施二家皆亡)以“允”为“

文章图片4

”,训“

文章图片5

”为进。尚秉和、朱骏声等称其远过诸家训“允”为信者,赞其一字可珍。历代说易之精者,无过于尚氏,何亦误从施解?

无他,仅仅因为不知“允”象所来自而已。

巽为祀、为孚、为允。孚、允皆训为信,又有所差别:孚专指对天神无条件地敬畏、服从、坚信(从而获得天命保佑),允则亦指人与人接时的真诚。《升》下巽,初、二皆言祀,文法上为避免无谓的重复,故以允字代孚字。孔子小象说“上合志”,我不知其所以言。

这里再次昭告天下学者:《说卦传》中遗漏的最最重要的一个古卦象,就是巽为祀为孚。仅此一象不明,自孔子至今,历代《周易》经训著作中,近五分之一的卦爻辞,未得确解!悲夫!

29、《归藏》名考

《周礼》载:太卜掌三易:夏易《连山》、商易《归藏》与《周易》。

商易何以名为《归藏》?《周礼》未予解释。

最近(2019.4)刷到一篇网文,称:1950年,郭宝钧于河南安阳殷墟四盘磨发掘出三块殷帝康丁时代的卜骨,其中一块刻有三行小字,非卜辞,专家破译后为——

七八七六七六 曰魁

八六六五八七

七五七六六六 曰□

第三行末空字不清晰,但从“鬼”旁,疑似“隗”字。

上面三行数字,代码商易六爻卦符无疑,是已知唯一可证可靠的商易残文。这三个卦符,明显不是用《周易》蓍法,而是用商易蓍法揲扐出来的,将其翻译成《周易》卦符即是——

第一行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之未济,曰“魁”

第二行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之明夷

第三行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之否,曰“隗”

“魁”,字义为道、为元、为天,合乾象,当指《讼》上乾。盖凡乾居卦上皆言“魁”。

“隗”,今读kúi或wěi,当指《晋》下坤,盖凡坤居卦下皆言“隗”,为商易通例。

如此,“魁隗”即代指“乾坤”,成为商易之名。

“隗”字义,今仅释为姓氏,不知其古义。汉魏间西北军阀有名为隗嚣者。已破译的甲骨文中无“隗”字,我意或为“媿”字的假借。甲骨文中,“媿”字形象女在田下(中),专家标其读音为kùi。段玉裁注:“慙下曰愧也。二篆为转注,亦考老之例。”《殷墟甲骨学》中释“媿”字,仅此段注一条,无他注。我倒猜想:“媿”古音即为cán(惭、慙),字形惭,也象隐、象农作(采收农获),稍合坤象。如此,“魁”指乾,“媿”指坤,合而代称商易。在流传过程中,后人失其古字形而留其音读,误写“魁媿”为“归藏”,形、声转借了。聊备一说,不必轻信。

30、文王作爻辞?

东汉王充、马融创文王制卦辞、周公作爻辞说,后世不少学者以之为妄测,依据是:司马迁《史记》唯言文王演易,周公何与?!这些学者所昧于的事实是:王、马所言,固然是舍正史而依自古以来的传说,但传说往往比正史所载更可靠、更可信。在没有可靠佐证资料得以考定的情况下,利用现成资料,选择正确角度去推断,也能得出正信,或最接近正信的结论的。通读《周易》卦爻辞,二者的语言风格确无大异,但二者的辞义,由于取象角度不同,而往往大不同,反差巨大,断难出自一人手笔。此外,爻辞言“朱绂”、“赤绂”、“金车”、“金秜”、“翰音”、“告公”、“公

文章图片12

”等,皆入于周礼。而周礼为周公制,文王不能前知,何得作此爻辞?!因此,仍然以文王制卦辞、周公作爻辞的说法为允当。

当然,判断任何事情都不宜一概而论。南朝梁武帝《周易大义》中提出两个观点:①乾坤两卦卦爻辞皆为文王作。②附着于乾坤两卦后面的“文言”亦为文王亲笔,以文王之意如此,故称“文言”。对前一个观点无可辩驳,并且,进一步推断,说《屯》《蒙》《需》三卦卦爻辞亦皆为文王作,亦无不可。对第二个观点,一句话就可驳倒了:那不是文王、周公的语言,文王、周公不用“而”字。

文章图片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