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易杂记,第52节,孔子禁锢《周易》两千五百年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3-28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52、孔传禁锢《周易》两千五百年

综合多种古文献资料判断:孔子是知《易》者,是深知《易》者,但绝非全知全能,句句是真理。

事实是:历史恰巧赋予了孔子对《周易》解释权的垄断,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周易》真实面目就此被孔传的混沌玄秘光色厚厚地遮蔽住了,再无人看清过它的真容。孔子被迫成了《周易》的“贼”人,以致不推开他,《周易》就将继续无解下去。

“十翼”皆出自孔子的说法,是绝不可靠的。倒是司马迁《史记》所说“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比较合乎读感,令人信服。

《系辞传》混同了古易与《周易》,对易学作全面、整体阐述,的确够得上我国第一篇创世纪式文章(是否孔子亲笔已不重要),但解说卦义、卦辞的《彖》、《大象》,则多属他个人的借题发挥,往往与原经旨无涉。《周易》的思想文化价值主要集聚在三百八十四条爻辞之中,而解说爻辞的“小象”,极为简略,不乏空疏,且多有误诂,难以据此理解爻辞具体、准确和深刻的寓义,但却被奉为释经圭臬,滑了天下之大稽。

历代主说《周易》者,几乎全都绕过爻辞妄造义理,陈陈相因,雷同翻复,了无新声。非不敢为也,是不能为也:识不得古象,看不清古法。明未知德,识过汉宋,隐入深山,积三十年之力,苦攻《周易》诂训,作《周易集注》,六十四卦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爬梳,条分缕析,凡遇解不开处,则取“小象”为灵丹,反使经义愈晦,只求结篇过关,致使其对卦爻辞的解读,正准率也不过十之二三。

下面,我们随手翻检《周易》文本,看看一些经辞与传文是否相合相协——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按:《巽》,毫无疑问,是一个讲祭祀的专卦,卦、爻皆取以为辞,而孔子释为“申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这说明,孔子已不识巽祀这一古象,后人也无一捅破宅。而仅此一象不明,《周易》近五分之一卦爻辞未得确解!卜、祀是古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周易》作于商末周初,怎么可能不大量涉及到它们呢?这成了《周易》两千多年诂训史上最为诡异、荒唐的一个现象。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按:爻辞明显在描述祭祀场景:主祭者跪在祭台下祷祝,祝史、巫觋在一边傩舞迎神、娱神、送神,与得中不得中毫无干系。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按:三处上下巽之交迭处,祀而又祀,象淫祀。淫祀则神鬼不享,故断吝。释为“志穷”,歪解了。

《涣》九五:“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按:《涣》,文王取王至宗庙祭祀,而后出外取功之象,而周公爻辞则取以为一个讲水灾的专卦,展开论述。“涣王居,无咎”,实指匪夷所思、梦幻般的大洪水逐渐上涨,淹毁了高地上的王宫之象,断为“无咎”,辞外之意,可能是指:建筑被冲毁,还可移址重建,而若是人的良心、顺心被搞坏,那可就由灾转祸,酿成大患,救无可救了。而“小象”以王居因正位而无咎,不仅未明爻象,并且理不通、义不顺了。

《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按:这是一个讲婚姻的专卦之一,前五爻依次占尽,剩此最后一爻有总括全卦之义的意味,“女承筐无实”属直读取象,且为正向直读:女即妹,指下兑。三、四成半艮,为手为承。上震为筐,本无实(若一阳三阴之震则为有实,即有了装填物。不可以“阴虚故无实”或“变离中虚”作解)。“士刲羊无血”属反向直读取象:震不为士,震反为艮,艮为士。中爻离及半艮为刀兵为刲。离下交兑,兑为羊。诸象合而成“士刲羊”之象。刲羊必流血,三至上成坎,坎为血。但截断坎体,由初至四成离交兑之复体取象,则离为干枯之卦,干枯则无血了,因此落辞:“士刲羊无血。”这是象语,有此象未必有此事,不可以常识、常情、常理解。

这一句爻辞,讲述了古代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新娘捧着装有果、肉、米等礼品的筐篮拜见公婆,而新郎则象征性地在羊身上割一刀用作入晚合卺时的菜肴。过此,则象征结为正式夫妻。然而,这最后一个仪式的进行过程中,却发生了“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的大不祥意外状况,兆示这桩婚事将不会是一段圆满、顺利、吉庆的姻缘

“小象”未示象法,未释辞义,只是同声复述,不可据以为诂。

《否》

这一卦,文王、周公父子取象不同,因此卦辞与爻辞辞义有所区别。文王取以为天地不交之象,定整卦之义“不利君子贞”。而周公则取以为大巽祭祀之象,因此初、二、三、四皆言祀。孔子大似不知巽祀古象,故解诂多失——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按:巽为茅为茹,大巽则为丛茅、丛茹。中爻艮为手为拔。茅茹专用于祭祀,贵族用精美茅萑,平民则混用粗陋的茅茹,祭祀时垫于供品之下,敬以示献(贵族还要将各种肉类美味置于鼎俎)。卦体大巽分而析之,则包含了巽王象,艮臣象、坤万民象等,因此,辞义是说:自王臣至万民,虔诚祭天,祈求天帝保佑,国泰民安,因此吉利。小象突兀言“志在君”,是习惯性地以初爻作为一个独立的象体看待,是未明象法,曲解了经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日:“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按:巽为高草为裹为包。承借为“脀”(zheng),祭肉。承若释为承继、承接,则文法不通:包必有物,虚义焉可包?!二变则坎现,坎为肉,连巽祭为“脀”。这是这一句爻辞的主体部分,小象绕过去了。

“小人”指下层民众,以位言,无关人格品德。两句占断辞是说:民众沉迷于祭祀,保持对天命鬼神的敬畏信仰,是好事;统治者若也一味热衷于祭祀,迷信祭祀万能,那就不太明智、清醒了(处事也就未必亨通顺利了)。辞义如此,而小象说“不乱群”,与经义不甚协恰。

通观《周易》,周公对祭祀的态度,很微妙复杂:有称许,有讥讽,有肯定,有否定,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按:小象释“羞”为羞耻,误解了。商甲骨卜辞用羞字皆取本义“进献”,如“……祀其羞,王受祐……”。周初金文用到羞字时,多借为“馐”,义指众多美味食物,此爻辞即取此义。三在坤,坤为万民,也为百谷、庶馐,上连巽则恰成“进献百谷美味以祭”之象。三居正巽(三画巽)主爻,何位不当?卦体大巽,每一爻皆入巽象,不宜论当位不当位,而小象却言“位不当”,与经义不合,恐为辞穷赘声吧?

经与传不相合的案例还有不少,但不必再举了。

必须公允地指出:多数小象词条还是极简明精美,切中经义肯綮,很值得深味的。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