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任查房:大家看看,这个女子是不是肺癌,如果搞错了,吓死人要不要偿命?

 听李医生说 2023-03-29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我是李医生。

下面故事改编于真实病例,病例来源文末介绍。

55岁女性患者,姓江,因为咳嗽两个月入院。

咳嗽太多见了,起初江女生以为是普通咳嗽,到药店买了止咳药,效果不好;后来又去诊所拿药,效果还是欠佳。咳嗽反反复复,持续了将近2个月,在家里人的催促下,决定到县医院检查清楚。

医生说,咳嗽超过2个月属于慢性咳嗽了,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普通止咳药对上述疾病没什么卵用,所以单纯用止咳药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针对病因治疗。

但也不是说,一定是上述原因导致的咳嗽,上述4个疾病占据慢性咳嗽的70%左右病因了,还有30%是其他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等。

医生简单问了情况,说要做胸部CT,这是常规检查,先看清楚肺部有没有长东西,如果没有,再谈治疗,否则肺里面长了个瘤子你都不知道,那就是瞎搞。

CT一做,果然发现问题。

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有个结节,呈分叶状,边缘模糊,见少许短毛刺影。

医生自己也斟酌了很久,这到底是是肺癌还是肺炎啊,有时候肺炎和肺癌在CT上不好区分,典型的好区分,考试也好区分,因为考试时候病变都是用文字描述出来的,而不是给你看一个CT图,所以抓重点字眼就行了。

医生最后拍板了,看起来像肺炎居多,先用点抗生素吧,看看治疗效果怎么样,如果好了,那就好了,如果不好,再进一步深究。

旁边有个实习医生,嘀咕了一句,结节呈分叶状、周围还有短毛刺影,这不就是周围型肺癌的征象么,怎么老师认为是肺炎而非肺癌呢。

医生说,临床上的病人不是跟书本一样的,我看这个CT不像肺癌,随便给人下肺癌诊断会吓破胆的,先按肺炎治疗吧,过段时间回来复查。

那就这么做。

治疗了1个多星期,咳嗽果然好一些了。

但不久,咳嗽又出现了,而且似乎越演越烈。

江女生深受困扰,她原本想回到当初那个县医院去的,但转念一想,这个医生估计就这个水平了,再去也无济于事,于是直接到了市医院(事实上不是县医院水平不行,而是江女生没给人家机会,谁也不是靠第三个馒头才吃饱的,第一个第二个馒头也有功劳)

市医院医生听了江女士描述,又看了之前的CT片子,说这更可能是个肺癌啊。

江女生一听懵了,不是说肺炎吗,怎么成肺癌了?

肺炎、肺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要不重新做个胸部CT吧,时间过去2个月了,说不定有变化了。如果当初那个结节消失了,那就是肺炎,如果结节还在并且可能增大了,那就要高度怀疑肺癌,毕竟肺癌结节的样子就是这样的,有分叶状,还有短细毛刺,这意味着可能是中晚期了。

江女士彻底慌了。

做做做。

复查胸部CT结果出来了,CT仍然看到那个结节,报告说:右肺下叶结节影,似乎看到了分叶,结节边界清楚,肺癌不能排除(如下图):

医生开始讨论了,这哪是肺炎啊,这分明就是肺癌嘛。这个结节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真不知道当初那个医生为什么认为是肺炎,这不是酒囊饭桶嘛,县医院水平真不咋地,啧啧。

当然,市医院医生这些话都是在办公室里关起门说的,病人及家属自然听不到。

但奇怪的是,陆续出来的肿瘤标志物一个都没有升高。

主任说,肿瘤标志物仅仅是个参考,它们升高了不代表就是肺癌,不升高也不一定不是肺癌。

江女生纳闷了,既然如此,还抽我这么多血来干嘛。

那还是有些意义的嘛,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

市医院就是市医院,入院常规化验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疾病的抽血项目,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能第一时间拿到更多数据,利与诊断。坏处是病人多出血,多出钱。就看大家怎么看待了。

血常规、降钙素原等等都是正常的,更加排除肺炎可能。一开始还有医生怀疑这个结节是肺结核,但CT看起来不像,而且前后留了好多次痰涂片都没看到抗酸杆菌(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的),T-spot结核检测也是阴性,看起来肺结核可能性很小了。

诊断肺癌,常规排除的疾病除了上述说的肺炎、肺结核,还要排除肺脓肿、肺隐球菌病等,医生也确实考虑到了,相关检查也做了,就连血清隐球菌抗原也检测了,阴性的,不大支持肺隐球菌病。

主任反复强调,肺隐球菌病也是要常规排除的,因为这家伙很容易跟周围型肺癌混淆,尤其是单发结节时,跟肺癌简直像孪生兄弟一样,安能辨我是雌雄。

管床医生说,肺隐球菌病多数发生在免疫缺陷的病人身上,咱们这个病人一般情况挺好的,没什么基础病,称霸广场舞,不至于有真菌感染吧(肺隐球菌病属于真菌感染一种)。

主任笑,什么可能性都有,夜路走多了会见到鬼。

管床医生将信将疑,直到血清隐球菌抗原检测结果出来,才总算排除隐球菌感染。

江女生问医生,那是不是肺癌啊?

说不准。

要怎么办?

怀疑肺癌的病人,必须获得组织学标本诊断,也就是病理检查,比如做支气管镜、经胸壁穿刺活检等,但你这个位置估计不好穿,结节也不是很大,不一定能穿到,这个很考究个人能力,算了,不冒这个险。而且如果真的是肺癌,搞不好穿刺还会人为造成癌细胞转移了。

另外,如果高度怀疑为I期和II期肺癌,则可以直接手术切除。

我是高度怀疑肺癌了吗?

嗯,是,我们高度怀疑你是肺癌。因为看起来不像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隐球菌病.....

江女士打断医生讲话,那我属于几期?

你的这个肺部结节,没有发现明显淋巴结转移,更加没发现远处转移,所以应该不是III期和IV期,也就是说,不属于中晚期,应该相对早期,评估是IA期,这属于比较早期的了。

那我要手术?

医生耸耸肩,早期肺癌的话,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小细胞肺癌不推荐手术,因为90%以上就诊时都已经有胸内转移或远处转移),如果有可能,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以期达到切除肿瘤、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目的。

那我要化疗么?要放疗么?江女士几乎崩溃。

呃,如果是I期肺癌,一般做了手术就可以了,术后无需化疗。

江女士回头跟丈夫商量了一下,做不做?

医生说做,那就做吧,我们也不懂。

那就做吧。

一切安排好,签好字,准备手术。

江女生原本想挑选个良辰吉日做手术,医生说能排上队就不错了,日子就别挑了。

市医院真是忙。

手术当天,全身麻醉,做的是胸腔镜下右下肺切除术,而不是传统的开胸手术,这样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手术中见到右肺下叶背段病灶,大小约1.0cm x 0.8cm。

看起来真像是个肺癌。

幸亏做手术。

直接做了右下肺切除术,等同于连根拔起了,要知道,早期肺癌选择根治性切除是可以治愈的,病人命好啊,早期就发现了肺癌。

让人大呼意外的是,术后病理结果回报:这不是肺癌,而是肉芽肿性伴纤维化病变,符合真菌病。

接着PAS染色阳性,六胺银染色阳性。板上钉钉,病人是隐球菌感染!而非肺癌!

医生有点凌乱,病人得知结果后更加凌乱。不是说是肺癌么,怎么变成隐球菌感染了,如果不是肺癌的话,为什么我要开一刀,是不是搞错了?

医生解释,从CT上来看,很像肺癌。要彻底搞清楚,只有手术拿到病理组织。从一点来看,手术当然没做错。不做手术,不拿到病理,也无法确认是隐球菌感染。

手术势在必行的。

如果我有火眼金睛,一眼看到是隐球菌感染,那当然不用手术。

我有火眼金睛么,没有。

所以,手术还是得做。

但再怎么说,病人也不见了右下肺叶了。幸亏普通人缺少一个右下肺叶也还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使用,总的来说,影响不是特别大。

也只能这样了。

江女生明确诊断是肺隐球菌病,那为什么当初隐球菌抗原检测是阴性呢,这不误导人吗,这个检查靠谱么,如果不靠谱就不要做了。

隐球菌抗原检测还是有较高意义的,但所有检查都不是100%的,如果高度怀疑,还是得靠病原学确诊。

该病例的作者最后说:肺隐球菌病越来越多见于临床,但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因此临床上,对于症状不典型的肺结节、肿块或者弥漫性浸润性改变的患者,应尽早做支气管镜检查或者经皮肺穿刺以便明确病理诊断,以避免外科手术、误诊等,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和心理压力。

(本文完)

病例来源:杨振宇.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2例,临床肺科杂志,2021,26(03),468-47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