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

 速读速记 2023-03-29 发布于河北

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用来形容思维的不同境界。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的思维就是这样一个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某件事的理解会呈现螺旋式的深入,最后,又能归纳推理出某件事情的本质。

昨晚读书会,依然读的是康德,赵老师给复习了一下上周讲到的内容,先把什么是唯理论、经验论、独断论、本体论、形而上学、怀疑论、科学等,又灌输了一遍。

说实话,现在我也不能准确说出这些名词是定义到底是什么,真是太难了。

不过,随着一遍遍灌输,不影响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思想上的萌动。

接着又讲了一遍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这个确实需要一点理解功力,很容易懵。

如图:

是不是不容易理解,但是这玩意儿就是康德在18世纪提出的,那会可是一七几几年,你想这得多牛啊。

之后,赵老师就开始了新内容,什么是先天,先验,感性,感性纯直观等等。

时间过得很快,第三节没讲完的时候就到时间了。

看来至少还需要一周才能读完。

真是敬业啊,超级认真,一章内容要读三周才能读完,也是创记录了,可见康德的理论有多震撼,我们这还是只是学简史,这难度太大了。

佩服那些敢于学哲学的学生,牛。

在聆听了各位老师的分享后,我的大脑里有个鸡蛋壳破壳了。

终于明白,为啥不能上来直接跟孩子讲理,只能先讲感情了。

因为啊,康德把感性定义为“通过被对象的作用的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能力。

翻译成人话就是,感性是一种接受能力,感性接受表象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收到外部对象的刺激。比如一道数学题。二是对所刺激对象做出适当的反应。会不会,难不难,愿不愿意。

哎,这就是感性哈,它是一种接受能力。

人们的感性能力是不一样的,即使是色、嗅、味、听、触的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不固定的,甚至不能确定那是什么。

当你一旦说出它们如此这般的时候,那种当下的感觉是人所共知的感性认识。

感觉是不可用语言描述的,所以是不可以认知的,知觉是用判断表达出来的感性经验。

比如,这个孩子注意力不好,不是通过各种感官刺激而形成的形形色色的感觉(如孩子的动作、表情、行为、语言、成绩等等),而是这些感觉材料的综合。

感性有了、知性有了,最后会达到理性。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过程。

人类认识能力的发挥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感性提供对象,知性进行判断,理性加以最高的综合。

所以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来了,怎么可以变得更优秀呢?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怎样提高自己的感性能力。

比如,你能感受到超声波或次声波,你有四对视锥细胞,可以看到更多种颜色,你的大脑智商更高,这都是硬件方面的,软件方面的呢,你可以更认真,有更好的注意力,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构建起更高效的思维模型等等。

用康德的理论来看先验,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那么就是说每个人都具有这个先验能力,只不过看谁都感性能力更好,进而到知性能力,再到理性能力。

基础还是感性,这是决定认知大厦的根基,也是进入更高领域的钥匙。

目前,我也只能表达到这儿了,并没用真正内化这些信息,欢迎一起探讨,用就是不断感性、知性和理性的过程,只要不间断,再难也会啃下来。

收费群

免费群

点这里,更多福利

赞赏有福利,不信你试试。

……………………………

如果你也觉得这篇文章很棒,右下角点个在看  ,马上加客服进相应的交流群哦。(表明身份老师,家长,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