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与溺爱的区别

 不忘初心证菩提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子的需求都该得到满足吗?也许你会担心,如果我不停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不会被溺爱。

面对孩子的需求是否应该满足时,我觉得标准是:要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而不是行为上的、物质上的需求;面对孩子行为上的需求,其实我们要看到他需求内在的深层动机。

什么是内在深层动机呢?

比如,面对工作,我们会问他什么是最重要的?可能他说钱最重要,然后我们再问,还有什么对你来说是重要的?“满足感,可以成长、学习更多。还有吗?“被尊重,我做的事情被肯定。还有吗?“我有空间去发挥我的才能,更有创造力······

你看,其实有那么多正面的动机。

这时候,你让他给这五个很重要的意义重新排序。他也许会说,有空间发挥我的天赋,更有创造力,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许这些比钱更重要一点。

而每一个负面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需求,比方孩子喜欢打游戏,内在的需求可能就是感觉到有挑战,感觉到没有连接。

如果父母在外在的行为上,找到一个健康的、正功能的行为,来满足内在这些需求,那么负面的行为就可以放下了。

如果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的行为、情绪下面更深的动机和渴望,满足他的渴望,这个人的行为动力、热情,都会不一样。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去满足孩子内在的,自然的人性的心理需求,比方说,让他感觉到被爱,温暖的拥抱,让他感觉到连接,看见他,肯定他,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变成一个有力量的、绽放的人。

那如何区分你是在爱孩子,还是在溺爱孩子呢?
如果孩子跟你说:爸爸妈妈,我没有考好。
你回应他说:孩子,无论你考得怎么样,你都是我们的孩子,你不会因为考了100分更有资格做我们的孩子,也不会因为考了0分,就没有资格做我们的孩子,孩子,你永远是我们的孩子。
但是学习是你的责任,你没有考好,你要想办法考好,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你的成绩,孩子,这是你的事情,这是你的责任······
这就是真正爱孩子——
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行为规范。
而溺爱就是你干啥都行,我都允许。
我们需要透过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觉到安全感,我们也需要让孩子做出有效的行为,创造好的结果,让孩子感觉到有价值。
所以作为父母,需要练习带着爱的连接,跟孩子温柔地说YES,同时也需要练习带着爱的连接,跟孩子温柔而坚定地说NO。父母能够给孩子最深的爱,就是让孩子同时感受到安全感与价值感。
图片

直播预约

黄仕明:三个核心,走向家庭疗愈

时间:2023年3月29日(周三)

晚上19:30-21: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