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保林‖阳光洒在田坡上(散文)

 dongfang诗苑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东风吹散了疫霾,送别了凛冽的寒冬,吹醒了藏在土地中的生命。惊蛰之后,又迎来如酥的春雨,伴着气温的回升,地上、枝头攒出很多可爱的脑袋来。此时,又至阳春,恰逢周末,记忆的风铃再次响动了回乡的心。

早起便起身出发,顺着城南大路一直走,终于到了老家村北的大堤。大堤道路两旁是一排排足有近三十年树龄的杨树,此时新叶未露,晨光悄然洒下,棵棵粗壮挺拔的树影倾斜着,错落却又整齐的排列在田坡上,美得别致而壮丽,震撼人心。堤下则是两层麦田,浓绿的麦苗,随风浮动,恰似春水的细波。最下层的低洼处,一条蜿蜒的惠济河,宛如青色的丝带,飘转着身姿,奏着婉转而缥缈的春歌。大片的田坡,手牵着大堤与河流,全然成为野菜的天堂,驻足放眼望去,田坡上已悄悄染上浅绿色。方田沃野,碧波荡漾,惹人欢喜而沉醉,此景此情,不亚于陶潜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而此时的田坡上,一个晃动的身影映入眼帘:深蓝色的夹袄,浅绿色头巾,左手擓着竹篮,右手拿着铲子,弓着腰,接而缓缓蹲下身,挪动着脚,又缓缓站起,踱向另一边。我轻步走向她,蓦地,晨光穿过杨树林洒在老人脸上,那苍老的额头上横着几道深深的皱纹,额前些许白色的碎发,会从眼眉,垂到脸庞,随微风飘动。她来回的重复着动作,专注的采着野菜,定睛一看,那正是我亲爱的奶奶。
“奶奶,我回来了!”
她缓缓起身,看见我飞快的跑来,又惊又喜,嘴唇微微颤动着:宝儿,回来了。声音却显得低沉,全然不似多年前,嗓子高昂而满有气量的喊着:回来了嘛!
“奶奶,让我来挖吧”我接过小铲子,早已按捺不住准备好好享受这春天的乐趣。
挖荠菜,其实并不难,因坡北为阴,冬后的田坡上,时暖时寒的东风,将含有碎冰的冻土皲裂成薄薄的土片,与小雨交织后,土地由此变得松软,这也铺就了野菜们成长的温床。荠菜的根扎得并不深,可徒手将其从松散的土层上拔出,借用铲子更为轻便高效。只要锁定目标,便蹲下挖出,随后捏着菜身子在空中甩掉碎土,便将其收入篮中。
挖野菜的乐趣定然是无穷的。娇羞的蒲公英方从土壤里露出头来,嗡嗡的蜜蜂会在油菜花旁旋舞,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荠菜,翠绿欲滴,扑人眉宇,静观之,个个像浓眉大眼的孩子笑对着暖阳。倘若挖累了,便索性一股脑坐在斜坡的草皮上,可欢笑畅谈,享天伦之乐;可趁着微风不燥,晒个暖洋洋;可远望天边云霓,看云展云开,淳想联棚;可望向坡下的惠济河,回忆儿时时光……若赶上午后来寻,黄昏收工,则会看到日光渐渐从屋脊,从树梢,从鸟背上收起最后一缕光,天地尽褪色,消失在冥冥薄暮中,可感受风烟俱净,万籁静息。这一切又仿佛一场完美的邂逅,解了忧,化了躁,散了愁,荡涤了心灵。
待荠菜装满小竹篮,我们便径直赶回家。奶奶到家后来不及收拾自己,一股脑将其倒在地上开始择选,随后洗净,沥水,接而升起灶火,煮开水,待微微焯水后,准备做成童年记忆中的美味。说起这春天的美味,甚多!有焯水后凉拌的柳芽;蒸炒皆宜的槐花;团成窝窝的榆钱;风味独特的香椿;“打豆沫、越打越好喝”的水萝卜棵……大自然的馈赠深深满足了儿时对春天的幻想,其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是荠菜,因为奶奶总能做出各种花样来。焯水后的荠菜,可凉拌,可与鸡蛋并炒,可与白面蒸,可拌肉包饺子,做好任意一种嚼入口中,仿佛拥抱了整个春天,也装满了故乡的味道。
然而麦苗春起吐穗前,荠菜会开出小花,转向衰老,接而便是其他的野菜登场,诸如:蒲公英、灰灰菜、扫帚苗、马齿苋等等。且不用施肥与关照,各样的野菜好似四季都在产出。我管这叫“野菜帮”,他们看似不起眼,身份可不一般。俗言:民以食为天。在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年代,野菜曾给了人活下去的希望。
于奶奶而言,野菜更是如同粮食般珍贵。它承载着老一辈不可磨灭的记忆,有着无可替代的魅力。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野菜就着馍馍,一路走来,虽艰辛却满怀盼望。从人民当家做主到改革开放后步入新时代,物质上变得丰裕,野菜也没有因此退出舞台,摇身成了“野味儿”,也让恋乡的人对故乡有了一丝期盼。
当然,如今的人们,几乎不再为了填饱肚子而特意找寻野菜,春日暖阳下,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去踏青赏花了,唯有老人仍守着绿油油的麦田,守着大堤和那长满野菜的田坡……守在故乡里的老人们,定然是孤独的。我曾写过一首短诗,名为《空巢》:
墨盏油尽,榻冷难眠。
零落老妪,恍坐庭槛。
秋至迟暮,瑶华凋残。
北雁南飞,翥鸟难还。
衔泪伤扉,潸浸褴衫
故乡的老人们,好似时刻承受着孤独的啮噬,又同时深深拥抱着土地的温情。我深谙人生聚少离多,陪伴最为重要,也最怕日子愈发好而甜,却找不见最想共同品尝的人。
已过耄耋之年的奶奶,宛若岁月里走出来的珍宝,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勤劳、勤俭、不怕苦等传统品德早已嵌入老人的精神世界。播种,除草,收割,与故乡为友,与土地为伴,她早已成为故乡的主角,在三万多个日子里,挥舞着,描绘着,开拓着,铸造着,从未停息。
如今,土地的产出日益丰厚,生活从灰头土脸、沉默寡言变得丰裕饱足、热情奔放。灿烂的东西,根植于沃土,随着日头悄然疯长。我们拥抱着暖心的时代,在灯火辉煌的日子里攒着新梦,如大地苏醒后的万千萌动,诵着春日的赞歌,迎接下一个火热茂盛的季节。
每当凛冬散尽,浮冰东流,和煦的春风唤醒大地,吹动柔婉的云霭,拂过田边的青坡。晨光总会悄悄穿过大堤上的杨树林,洒在脸上,洒在田坡上,轻轻的,暖暖的。坡上熟悉而温暖的身影,随着我惊喜地呼唤,蓦的回眸,笑的像个孩子。

 简 介

王保林,河南省睢县人,汉语言文学专业,系睢县作协会员、商丘市诗词协会会员、河南省省诗词协会会员。曾躬身于教育,爱好文学创作,著有多篇诗歌、散文、小小说。代表作有《饮秋》《红》《盼归》《刈麦人生》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