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塘习俗|清明寒食

 含山唐 2023-03-29 发布于浙江

    清明,“吹面不寒杨柳风”?吃了清明粽,还要冻三冻。江南,到谷雨才断霜。

    年年清明,“草长莺飞二月天”;岁岁寒食,含山清明吃什么?清明粽麦芽塌饼和蚕花茧圆子,这些都是冷食,所谓寒食是也。

    含山清明节的寒食和别处不同,别处也有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天,他们吃青团圆子,艾草做的圆子。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割肉奉君”,后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他重新出山而放火烧山,只留一条通道;但介子推还是死活不肯出来,他抱着母亲被活活烧死。后来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不准百姓人家烧火做饭,大家都吃冷食。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寒食习俗,距今已2600多年。

    不知为何,含山清明节前五日为“寒时里”。第一天为头寒时;第二天为二寒时,一直到五寒时清明满勾(清明前一天)。含山唐不知道含山这个地方为何这寒食节有这么多天。

    五日“寒时”,各家都忙碌起来。裹粽子做圆子,还要做麦芽塌饼,这些寒食都要在“寒时里”做好。

    这五日时间,村里炊烟袅袅。“二尺”镬子里满镬子的粽子你挤我挨,在沸腾的水中熬到熟透,粽子的香弥漫屋子弥漫整个村子。煮熟的粽子,四只一串,凉透了晾在房里的竹竿上。口头镬子里,一只只麦芽塌饼在油锅里变色变香。熯好的塌饼两只一叠,摆在木制圆盘里,放到房里四脚台上的蚕匾里。麦芽塌饼的香也飘飘逸逸,沁人肺腑。圆子色彩鲜艳。一个个蒸熟了的青、黄、白色的茧形圆子散发着光泽,勾引你的食欲。“清明圆子两头尖,吃了就要去发癫”。你可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

    含山清明寒食,还有一种特别的圆子,这就是清明圆子做生肖,俗称生肖圆子。含山乡下人家在做清明圆子时,用青、白两种粉团捏成十二生肖。大部分人家都是家里有几只生肖就做几只动物,不管做出来是丑的俊的,只要有一点点像就可以了。青色的龙、猴、鸡,白色的羊、兔,花斑的牛、猪、狗等,用半颗赤豆或“羊眼乌珠豆”做动物眼睛,蒸熟后等凉干风坚后从蒸架上取下。在做十二生肖时,还特地做一只养蚕猫。猫虽不属生肖,但蚕猫是农家的吉祥物。把茧圆子叠成一座“茧山,装入蒸笪或盘内拜财神利市拜蚕花五圣,祈求蚕花廿四分。根据习俗,放在灶山上的清明生肖圆子(时已风干),到立夏时放入油锅炸给小孩吃,意为吃了不疰夏,保小孩子健健康康。蚕乡的风俗,大多与蚕花和美好愿景有关。

    进了“寒时”,可上坟祭祖。一般人家都在清明前一天上坟。上坟,全家老幼带上供品上坟扫墓,并为祖坟增添新土,名为“加土”;本地客籍人上坟则掘两块升箩形土块对合在坟顶。哦,我姚家兜唐姓人家的祖上大概都是外地迁居而来的客籍居民,我们上坟时都是用两块升箩形土块叠在坟上。

   说是寒食,但清明满勾的夜饭还是要烧的。清蒸鲫鱼,生炒瘤芥菜不能少。螺蛳,不管你清蒸还是酱烧,也必不可少。清明夜吃螺蛳,俗称“挑青娘”;“青娘”为蚕病的一种。吃完螺蛳,把螺蛳壳撒在屋面上,谓之“赶白虎”;也为预防房檐房椽上生瓦刺(虫)。吃好夜饭,再在门前道地上用石灰画一大框,在框内画上弓箭、大刀、画戟等兵器,用于驱邪避祟保平安。

    正清明这天,含山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带着粽子圆子麦芽塌饼等寒食聚集含山轧蚕花。

    今年清明,你来含山吃寒食吧!

1.山塘寻古||耄耋老人游含山,寒食清明留诗篇。

2.蚕乡俗事——清明圆子

3.蚕乡俗事——清明游含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