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润溪生||孔子的三十而立

 萧十一郎1993 2023-03-29 发布于江西


2020.1.2

时间悄然跨步2020年,第一批九零后们也终于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作为一个成语,应当始于孔夫子这句著名的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基本上划定了人生的一个坐标系,对视孔子为至圣先师的读书人而言,含义似乎更加特殊,尽管大家都知道以孔子的成长轨迹做“参考系”并不可取。

但这既然约定俗成了,那也从众也不无不可,只是我们得弄明白孔子的而立之年原本的含义是什么,和我们现在的理解有哪些区别。

其实,“素王”孔子的成长经历中也充满磨难。落魄贵族出身,三岁丧父,十七岁又丧母,十九岁成亲,二十岁当爹。这段时间孔子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这似乎也可以解释孔子对富而可求的态度:“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从这方面看,即便孔子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应该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不虚伪,务实肯干,也有奔小康的梦想和追求。这点我觉得是现代很多读书人所缺乏的,不少人为了富贵,谎话、鬼话、大话、假话、空话,总之是除了真话和实话,啥话都能说。还脸不红心不跳的,功夫可到家了。

言归正传,孔夫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立”了什么,如何立的问题,还得从他二十岁说起。二十岁那年,他当爹了,同年开始“出仕”——最开始是管仓库的官吏,随后又改任乘田吏(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就这样差不多一直折腾到二十七岁左右,他开始辞职讲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跳出体制,下海创办私立学校,自己既是校长又是老师。而这和他“志于学”的理想和努力是分不开的,据不可靠记载,夫子是一边自学,一边不断求学与他人,诗书礼乐,方方面面都涉及。

磕磕碰碰,夫子的而立之年一晃也到了,这年,他开始和大人物对话。据可靠史册记载,当时齐国国君来访鲁国,孔子作为教育界知名代表人士参与会谈。齐景公问了孔子一个问题:秦穆公何以能称霸(那会秦国又小有落后),孔子回答说因为他善于用人,且有非凡的魄力。据说景公对孔子的解释比较满意,而这对孔子似乎也是一个“高光时刻”,意味着他的学与识独立且开始有了影响。

夫子凭借自己的学问而立,立于礼,因为礼就是他最主要的学问——仁的源头。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其实三十而立,在夫子看来,是能够达礼,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的要求,能够控制自己,并确立礼的世界观。三十四岁时,孔子已经成为鲁国最负盛名的礼乐专家,鲁国贵族为了“礼”的问题时常向他求教。

这或许才是夫子的“而立”之本。当然,我们现代人追求物质上立足也是正常且需要的,毕竟这个时代,房子、车子、票子,更带给人最直接的安全感,而我们可能也只是在极少的午夜不眠之时才能从灵魂深处去思考存在的含义。

即便如此,我认为确立一套价值观或者行为准则应该是而立的目标之一,它能让我们在面对未知的善恶、是非、对错时,有更坚定的选择。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