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钢琴,请停止硬纠手型!先科学理解手型的意义

 上海海文 2023-03-29 发布于重庆

手型教育的分歧是比较经常被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基本所有学琴的、甚至是初学者都“知道”,手型是必须严格要求的,手型的教学是在第一课钢琴课就要做的事情。这也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另一方面,对手型教育近几年新的声音和理念越来越多。不仅不刻意要求手型,放任其自由发展,还跟你说:“没事,放心,练多了就会好了”;甚至有比较激进的声音喊出了“手型:中国钢琴教育一大骗局”之类的话。

这彻底把一些学琴的成人、孩子家长搞晕了,既不敢质疑传统,又觉得另一方说的很有道理。到底孰是孰非呢?

所以今天想分享一下我认为对待手型学习最科学的理念。

文章图片1

太长不看版:

1、手型是为声音服务的,是先为了表达出特定的声音,后才逐渐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手型的规范。用固定的形状来规范所有的弹奏,而忽略声音的表达,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2、手型有所谓“正确”的标准,但同时,手型有成长的过程,不可一步到位,初期只要关键的部分(框架)做对即可;

3、正确的手型标准,是有一个动态的范围的,可根据音乐类型(声音)的不同,有所调整,而不是一板一眼的固定模板;

4、教学中,我们应该做的是把手型控制在一个正确的框架内,只要没有硬性错误,其余部分可以自然成长,以表现合适、正确的音响效果为导向,去调整手型;切不可本末倒置,用固定的形状来规范所有的弹奏。

1、两种派别:手型自然成长派 vs 手型严格标准派

严格标准派,是国内教育环境下最常见也最普遍的手型教学,他们对于手型的要求,通常描述成:握鸡蛋、馒头、石头等等。是不是很熟悉?

严格派的老师自己内心通常对“正确的手型”有一个具体的、固定的想象,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来,弹琴时每一次按键都要尽可能保证这个手型形状标准不变。

近几年,关于手型学习的另一种声音开始越来越多,我们称他们为手型自然成长派。

不少人在担忧自己或自己孩子手型看起来似乎不怎么好的同时,钢琴老师是这么说的:没事,现在虽然看着差点意思,随着时间和程度的增长慢慢就好了,不用担心!

这就是自然成长派老师的理念:学生在学钢琴的过程中,一开始不标准没关系,随着时间和练习的发展,慢慢会变成正确的轻松的手型。

文章图片2

2、两个派别各自的问题

严格派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到——任何技能都是为了演奏声音而服务的,包括手型。过分强调动作的完美,却忽视声音的表达,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学理念;其次,当老师自身水平不足,对手型的样子的想象有部分的误解和偏差,会直接作用在孩子身上。

其次,对动作要求的过分严格,会使老师在和学生进行手型拉锯战的过程中心力交瘁、浪费有效时间,同时产生枯燥感,影响学生、特别是小孩子学琴的积极性和兴趣。

另一方面,对精细动作的要求不符合钢琴学习成长的规律。手型的学习,应该从大框架的规范开始,到对手指的掌控有一定能力了,才逐渐要求学习细致的细节动作。你能要求一个幼儿学走路初期就走得像一个成年人一样稳定和矫健吗?肯定要先学会歪歪扭扭的走路的大概框架,再慢慢地越走越自然。

而“自然派”的合理之处在于,钢琴某种意义上是一项肢体技能运动,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由于人的肌肉和大脑具备很强的适应性,会逐渐带你找到驾驭大部分曲子比较轻松的姿态和发力方式,同样就像幼儿学走路,刚能够站起来的时候歪歪扭扭,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尝试,后来跑起步来也是有模有样。

你可以说钢琴手型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但是,一定有错误的手型。

它的问题在于,一旦在学习中出现了一些硬性的错误而没有得到即使的纠正,由于习惯是自我巩固并且难以消除的,未来对坏习惯进行调整会非常困难,比如折指问题一开始不改,很有可能以后弹什么曲子都是折指状态,即使在慢速的专项训练中中能够改过来,一放回熟悉的曲子里,又变成一塌糊涂的手型。

自然派若过于放任不管,也将会有走上偏路的时候。

文章图片3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科学理解手型的意义

我们把历史的过程简单化,想象一下,在几百年前键盘乐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作为一项新事物,一开始就会有手型这种东西吗?钢琴的发明是为了锻炼人们的手型吗?

不!钢琴的发明是为了演奏好听的音乐!

是有了“为了让音乐声音的处理达到极致”的目的,才根据目的,钢琴家们不断地练习、研究,形成了一套达到目的的方式——包括手型在内的一系列弹奏方法。手型是钢琴家们是在声音的引导下,在表演艺术的规范下,才诞生的一个概念。

因此,所谓“正确的手型”,是最初的钢琴家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验证,在很长的时间里,总结出来的一套性价比最高的——可以覆盖任何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同时又最轻松科学的——发力技巧和姿态形体,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各种新的音乐形式风格,会继续不断地优化调整。

“正确手型”出现的初衷,是以表现出合理、好听的音响效果为导向的。因此,大部分“严格派”照本宣科,固守传统,把标准手型的教育视为钢琴启蒙期的标准,忽视声音的表达,以一套固定的动作模板来规范学生的弹奏,是绝对的歪路,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也证明的老师钢琴教育理念的刻板、过时。

手型的处理是需要成长的,无法一步到位的,在不断学习更高程度的曲子的过程中,为了表达更好的音响效果,我们的手型会不断的调整、优化、进步。在这个角度去理解手型的意义,是比较科学的思路。以表达正确声音,去引导学生弹琴,是比较科学的教学思路。

文章图片4

4、那手型还要教吗?

我的理念是:硬性的手型问题要改,其余自然成长,不必过分苛求。在学琴前期,抓住手型的一些关键要素即可。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下,用自然派的态度去面对手型教育。

在明确了“用正确的声音引导弹奏的方式”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再规范一些硬性错误,避免养成习惯;而其余仍有的一些不足和不自然的部分可以忽略,因为随着时间和大量的练习,这些问题都会自行解决。

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什么?我的教学经验成果显示,当你以这个思路去教学的时候,学生们的手型最终会成为我们所理解的那些正确手型的样子,大同小异。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比起被严格要求动作规范的那些学生,这些学生更能生理上地理解到“自然”、“放松”的感受。

所以问题来了:哪些是必须纠正的问题?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不足和不自然?

文章图片5

5、个人在教学中会纠正的错误

折指: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早期不纠正,后期孩子都全部用折指去弹琴的时候,真的惨不忍睹;

晃/压手腕:基本的发力方式错误,靠手腕下压的力量去弹琴;

手腕位置过低:发力主要靠手指,上限最多到手腕,手臂力量很难参与到弹奏上来,无法适应以后中高级别曲子的要求。小窍门:纠正手腕位置,可以尝试着纠正大拇指与琴键的角度。因为大拇指的位置决定手腕的自然水平程度。

弹奏时其他手指紧张:有些人在弹奏23指时45指会翘起,弹45指时23指会翘起,这个情况其实要改正是比较容易的,改正过来也有利于弹奏的放松。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指令:“这一遍弹奏时5指/2指不要翘起来,能做到吗?”,你会发现其实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是能够很快做到的,只是之前自己没意识到。

其他的欢迎补充^_^

文章图片6

6、我个人认为视情况可以暂时跳过/暂缓的一些问题:

小拇指侧躺:学琴初期,大部分人小拇指没有独立站立的能力,所以他们会用小拇指侧躺的方法去弹奏,这个问题通常当下无法解决,或者解决得很生硬,这个问题通常在几周到几个月之后会具备解决的能力,所以可不急于当下解决。

无法抬指弹琴:可以等到有这个能力了再进行孤立抬指训练,启蒙时期可以用贴键弹奏法。

断奏/落提/落滚跳/呼吸僵硬不自然:落提(呼吸)是一种表演艺术,不是放松的技巧。很多老师误以为教落提断奏是在教学生放松,其实落提是一个很复杂的肌肉行为,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短时间的模仿而领悟到的。对于无法领悟的初学者,这个动作会让他更僵硬和不自然,不如先学好贴键断奏。

文章图片7

6、结语:

传统的教学法目前仍是国内钢琴教育市场的主流。

但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有很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概念理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反而被守旧派一再维护,甚至从各个角度去合理化、“科学”化它,把对手型的严格要求做为钢琴的入门标准就是其中一种。作为老师,不要固守陈念,要多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勇于接纳新的、科学的理念,同时也要学会思考和分辨。

对于手型的学习,错误的习惯必然会影响技术水平阶段性的提高,所以硬性的问题必须纠正;但只要是在正确的框架内,一些比较不自然的细节和动作可以忽略,抓大放小,让他们自我成长成最自然放松的样子。

有希望了解我的钢琴课的同学,可以点这个链接查看课程介绍:我开发了一套零基础成人钢琴网课「课程介绍+试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