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路中国(九)仰见韶山

 春友社xufan 2023-03-29 发布于云南

寻路中国2023
A Road Journey through China
第九集 仰见韶山

【国道310-省道312】

出洛阳市区西行,新安县(洛阳)和渑池县(三门峡)是黄河南岸必经之地。自古洛阳长安两京之间,黄河南岸仅一条官道,即秦汉始兴的崤函古道,今天的交通也基本沿袭崤山和函谷关的路线。洪阳镇地处新安渑池两县交界,在此离开G310国道转入渑mian池境内的X003县道,这条路后面变成S312省道。再后来,我离开了它,转入Y051乡道,途中经老乡确认,顺利抵达仰韶文化遗址。
阳光力度不够,未能穿透阴天的雾霾,温度其实还可以,但下车时我依然穿了很厚的带帽子的外套,以及口罩。一落地便有一场视觉盛宴,设计创意来自彩陶器具的广场上,正在进行花枝招展色彩艳丽的歌舞表演,大概是社区或者村委会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现场有摄像机和工作人员,观众屈指可数。这些华服艳丽的舞蹈演员,是由祖母年纪的村民扮演。我将目光重新集中到了遗址博物馆上。
博物馆坐北朝南,后面是村庄,再往后是海拔一千五百米的韶山,抬头见韶山,故名仰韶村,意境是到了,今日的黄土高原,显然已经不可能看得到那么远的地方。

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2021年下半年落成,对外开放时间不久,游客相当稀少。
这个遗址发掘出的人类文明,以所在的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命名。仰韶文化,是一块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世纪至公元前27世纪的人类社会生活遗址,是在大禹建立夏朝起码六百年以前,甚至比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代更早的人类社会遗迹。对此我感到茫然,无知,不可思议,而这种亲临现场的感受,可以说是相当奇妙。
因为仰韶遗址被最早发现,此后在中国发掘的同一历史时期类似的人类文明均以仰韶文化命名,是属于首次发现地的一种荣耀吧。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黄河中游地区,以河洛平原为中心,仰韶正处在这个中心地带,北至河套,南至淮河和汉水,范围相当广阔。
仰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农耕为主,房子有圆有方,但显然都是半地穴式的,像是先在地上挖一个坑,然后再用自然材料盖上屋顶。大约圆形的房子,由于只需一根立柱支撑,结构比较简单,早期比较多。后期方形多立柱结构的房屋逐渐增多。再后来出现泥土堆砌的墙壁,用草木作为添加材料,增强泥土物理性能。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熟练掌握火,他们会用火烘烤泥土墙壁,取得类似于陶罐的坚固外壳和防水效果。我相信这是一种原始人类普遍采用的墙壁加固方法,比仰韶文化晚上千年的安徽巢湖凌家滩文化用到了类似的墙壁烧土技术,这在安徽省博专门有一个3D虚拟展室进行了复原。
发掘的动物遗骸中有很多狗和猪,但是羊比较少。家猪是他们主要的肉食来源,狩猎野生动物主要是鹿,经常吃鹿,也有一部分兔子。猪曾经也是野生的食肉动物,被人类饲养之后,逐渐变成了素食主义者,而它们最显著的变化是猪头的比例从占整个猪体的百分之七十,逐渐变成占百分之五十,到今天家猪猪头的比例已经只有百分之三十了,肉体占比更高,提供简单多数的肉,因此在人类眼里也变得好看了吧。

古人用陶
陶器是烧过变硬的黏土制品。
原始人类社会能够被称为文明,最简单而易于判断的一项标志物,大约就是陶器了。从陶器的用途和制作工艺,以及审美风格变化,可以清晰梳理出原始人类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文明程度。
仰韶文化以充满彩绘的陶器闻名,又名彩陶文化。十分期待其中的陶器藏品,然而实际陈列令人遗憾。这种时候,需要发挥想象。仰韶村的原始人类用黏土手工制作陶坯,半干时浸入细腻泥浆,挂上一层泥膜,干燥后的陶坯表面,涂抹用天然矿石粉制作的颜料,通常有红色和黑色,大约是某种含铁矿石的粉末,创作内容不是植物的,就是动物的图案花纹,然后露天烧制,自然冷却,以红黑色调为主具有美感的图纹便印在陶器上了。
原始人类使用陶器的总体规律是从早期流行红陶和红陶加彩绘,到后期以灰陶和黑陶为主。诞生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的后继者,乃是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前20世纪),和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世纪至公元前20世纪),它们均以黑陶为主要生活用器。
黑陶,实际上代表了更高的制作工艺。从红陶时期的露天烧制改进为在窑洞内密封烧制,密封可以获得更高的燃烧温度,柴草过量就会不完全燃烧,缺少氧气反而形成更坚硬的灰陶。同时在烧制过程中通过从偶然到有意识的喷水,混合炉内的草木灰,使窑内浓烟弥漫,从而在陶器表面形成黑色镀膜,外壳更加坚硬,有光泽,更防水,宛如上了一层釉,仿佛对陶器外表进行了一种渗碳工艺的热处理,至此陶器工艺发展到了新高度。但陶器依然同瓷器有着本质区别。

【瑞典东方博物馆陈列】

没有文字
仰韶村出土的陶器中没有发现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出现于继承仰韶文化的龙山文化(公元前25世纪至公元前20世纪),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说龙山文化具有文字系统,是因为在山东省邹平县丁公村龙山文化遗址曾出土一块陶片,上面有比较成熟的刻画文字,简称丁公陶文,大约有十几个拙朴的人类之初的象形文字。专家说可能属于东夷系统的文字,是现今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但是与殷商甲骨文不相隶属,乃另外一个文化体系的产物。
更晚出现的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在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卜骨,虽经过灼烧占卜,但没有注解刻字,同时出土的灰陶虽然有刻画符号,但只是孤立图案,至少就目前发现来说夏人社会还没有文字。
时间有先后,文字却逆向出现,说明导致这种错位的根源在于,远古时期黄河中游和黄河下游,东西地区之间的文明存在发展差异。
东夷,是远古黄河下游诸多部落联盟的概称,势力范围涵盖整个东部沿海,太昊伏羲、少昊、蚩尤、舜、后羿是他们中的英雄人物,曾经一度掌握了整个华夏中国的版图,从河南山西到陕西甘肃均有他们的传说和遗迹。看来远古时代,东方西方部落之间的发展和竞争是时代的主流,一直持续到秦末汉初,南方北方民族之间的争夺此时变成了新的历史主流。以中原河洛地区为中心,从东西竞争,变成南北争夺,涵盖了中国从远古时代到清末鸦片战争之前的整个历史脉络。

【仰韶遗址】

【黄土坡-雨水冲蚀-陡峭深沟】

现代考古学
仰韶文化是中国人第一次现代考古学意义上的遗址发掘成果,2021年是仰韶文化发现一百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
此前中国人的考古传统是基于金石学的文献研究,除了深耕已知出版物的文字记载,主要通过对青铜器石器碑刻等一切文物上新发现的文字来研究历史,简而言之一切基于文献。
直到1921年,瑞典科学家安特生带领一帮中国同事在仰韶村进行考古发掘,不仅发现了仰韶文化这一新的中国历史,也改变了中国考古研究方法的这一个历史。

【安特生住处】

关于安特生
Johan Gunnar Andersson是一个瑞典人,安特生是他的中文名字,地质学博士,是20世纪初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今天还能看到他在仰韶村居住的房屋,以及他和中国同事们的合影。仰韶村的民居非常有地方特色,前院两侧各有数间厢房,后院主屋则是深入山体的窑洞。20世纪初河南农村里的老乡也非常有精神,腰板笔直,穿戴整齐,头发不乱。安特生穿着灯芯绒的马甲和长裤,脚上打着绑腿,左右斜挎考古工具,同黄土高原的整体氛围相当融洽。
瑞典虽然属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在国际上相对中立,本身又是欧洲重要的铁矿产地,所以一战前夕,民国政府聘请安特生担任顾问,来中国探矿。安特生在中国连续工作了十二年,一方面工作成绩斐然,另一方面也收获了中国各界人士的友谊。
后来中国局势混乱,不能探矿,安特生经民国政府同意,转向研究古生物化石。这个过程中,通过他在中国的西方学者和传教士朋友,发现渑池县仰韶村可能存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作为民国政府雇员,安特生取得了中国政府考古发掘许可,经费全部由瑞典方面承担的前提下,组了一个具有多国背景的联合考古发掘团队,用地名命名文化类型,用探沟进行发掘,引入地层概念,以及类型学比较等方法,开中国现代田野考古之先河。
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是中国和瑞典联合考古,协议约定双方各持一半发掘品,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国的学术刊物上。后来瑞典也按照约定分7次将其中1389件文物交还中国,瑞方留了400件收藏在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瑞方归还民国政府的仰韶文物在二战期间遗失,直到2005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库房中偶然发现三箱陶罐,经确定是失踪已久的仰韶文物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猿人的考古发现,也与安特生有密切关系,他当时称周口店“北京人”为Peking lady。
Peking lady?北京人?

【仰韶村】


(本文3000字)
(to be continued....)

RJTC系列:

寻路中国(八)古早洛阳史

寻路中国(七)夏商在郑州

寻路中国(六)郑州和黄河

寻路中国(五)开封的梦

寻路中国(四)城中村之王

寻路中国(三)睢阳之殇

寻路中国(二)商丘怀古

寻路中国(一)淮河以南

产品推介:

经典重现-邦崴紫笋(level A-1800字)
苦寒,梅子香
国庆,中国红
中秋,月光白
春友社新茶:冰心
春友社-2022春季新品
春友社出品:云南普洱茶(系列)

茶史研究
茶书史话(七)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茶书史话(六)有宜得而不得之
茶书史话(五) 乘此清风欲归去
茶书史话(四)百草不敢先开花
茶书史话(三)会心亦不在远
茶书史话(二)且喜闭门无俗物
茶书史话(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