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旬老人突破技术封锁,粉碎美日垄断梦

 若悟369 2023-03-30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3

图片中这位衣着朴素、长相普通的老人,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可你绝对想不到他是美国最害怕的中国人之一。

这个老人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我国创造了多项第一,因此粉碎了美国和日本的垄断梦。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材料学之父”的师昌绪。

他曾说过:“人来到这个世上,首先要有一个自己的正确人生观,作为一名中国人,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这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投身国家建设

文章图片4

1951年,那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美国明令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并列出了35名中国学者,其中就有师昌绪。

因为这个缘故,师昌绪被迫来到了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然后跟着著名的金属学家莫里斯.科恩从事博士后研究,既然不让回国,那我就先好好做研究。

在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师昌绪开展了一个研究“硅在高强度钢中的作用”的课题。

在之后,师昌绪一举就奠定了300M超高强度钢材料的研制基础,从而解决了飞机在落架冲击韧性不够的许多问题,直到现在,有的技术都还在使用。

文章图片5

1953年,为了能够打破美国的禁令,师昌绪和其他中国留学生聚在一块商讨着如何争取到回国的方法。

于是,师昌绪联合中国留学生们集体给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信:

要求撤销禁令,并把这封信自费印刷了2000多份,在美国纽约秘密分发,为我国留学生回国争取到社会的支持。

同时,他们还给我国写了两次求助信,在1954年5月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这封信还成为了中国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重要依据。

文章图片6

而且美国扣压中国留学生回国的这件事还被《波士顿环球报》印在了最显眼的的位置。

最终在1955年的时候,美国同意了我国留学生回国。

而且师昌绪在美国时候还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祖国现在需要我,我要回家。”

逆境出人才

文章图片7

1920年11月15日,师昌绪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

其实也可以说他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因为他的父亲师克和是清末时期的一个秀才,平时就会教别人读一些书。

可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吧,师昌绪从小就十分好学,7岁就开始上小学,之后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连续跳级。

1934年,年仅14岁的师昌绪就上了大学——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其实就是现在的保定学院。

这么算来,也就是说,师昌绪只用了短短的7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

文章图片8

然而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师昌绪的家庭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居无定所,七七事变之后,师昌绪一家就迁居到了河南,此后他又重新从中学开始读书。

从那之后,师昌绪就意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想要祖国在国际上挺起腰杆就必须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而对于当时的师昌绪来说,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1941年9月,师昌绪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上了国立西北工学院的矿冶系,从此开启了他的矿冶之路,然后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图片9

上大学期间,师昌绪就一直沉浸在书本的海洋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就连周末也不例外,因此大家都称他为“书虫”。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945年,师昌绪大学毕业,当别人都还在为工作迷茫的时候,师昌绪就已经被资源委员会四川綦江电化冶炼厂聘用了。

1947年,师昌绪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被调到了鞍山钢铁有限公司铸造所,在那担任助理工程师和业务秘书。

文章图片10

然而在1948年的时候,国民政府的统治让师昌绪感到毫无用武之地,于是28岁的师昌绪决定继续深造自己。

同年8月,师昌绪前往了美国去深造,这个资格是师昌绪在1946年的时候考的。

之后,师昌绪在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开启了留学生活,在那里他更是展现了超高的学习天赋,在密苏里大学里学习不到一年,师昌绪就顺利拿到了密苏里大学矿冶学院的硕士学位,而且在学校期间,师昌绪还获得了麦格尔·希尔奖。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让师昌绪很是兴奋,他都计划着在美国读取博士学位之后就回国去的。

于是在1950年的时候,师昌绪就在欧特丹大学里任职研究助教,同时还攻取了冶金学博士学位。

文章图片11

正当师昌绪准备回国的时候,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优秀的师昌绪

回国之后,师昌绪就开始了钢铁的“长征路”。

国家将他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里担任副研究员,而且他还担任了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并且在第二年的时候加入了九三学社。

然而高温合金是师昌绪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但是原本善于物理冶金的师昌绪为了满足国家需要,他就重新开始学习研究起了炼铁、轧钢和炼钢的工艺。

文章图片12

于是师昌绪就说了那句话:

“人来到这个世上,首先要有一个自己的正确人生观,作为一名中国人,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这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末,因国际形势转变,苏联就对我国进口的高温合金进行了严重限制,他们还撤走了这方面的专家,这让我国一下子陷入了难题之中。

文章图片13

因为当时我国发展的航空工业十分需要高温合金,这种高温合金通常是以镍、铬金属为主要成分,而我国当时却缺镍无铬,所以才不得不请苏联帮助。

那这该怎么办?

当然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了,我国从无到有的经历还少吗。

1957年7月,师昌绪被转任为中科院金属所高温合金研究负责人,以及合金研究室主任,然后开始研究高温合金及合金。

文章图片14

因为高温合金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所以师昌绪对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了早日攻破这一难题,他带领着团队在抚顺钢厂进行了长期的驻扎,以便于直接研究。

同时还参加了当时由冶金部主持的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高温合金)活动。

终于在不断的努力下迎来了满意的结果。

在师昌绪和团队们的辛苦奋斗下,他们率先创造出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首型关键材料——铁基高温合金808(GH135)。

文章图片15

GH135的问世,不近解决了我国当时的材料需求,同时还带动了全国很多人开发铁基高温合金的大热潮。

之后,师昌绪还首次提出了“发展不含镍铬或少含镍铬的高温合金钢及以铁基高温合金代镍基高温合金”的战略思想。

有了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师昌绪很快就和团队们研发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不含钴的镍基铸造涡轮叶片高温合金,就此打破了中国高温合金长期受制于外国的局面。

文章图片16

在1958年的时候,师昌绪更是研究出了无镍不锈钢,在尿素工业设备上,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而且这比当时国际上用的镍铬不锈钢更有用。

不管在高温合金的领域上再苦再难,师昌绪都没有一句怨言,始终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

到了1960年的时候,师昌绪首次在国内提出了包套挤压工艺制备合金法,并且以这种方法有衍生扩展出了包套轧制工艺法,因此师昌绪开创了中国变形高温合金开发的新路径。

但是科研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文章图片17

在1960初的时候,师昌绪患上了严重的肾盂肾炎,这是因为师昌绪所在的工作地区的环境十分恶劣,而且他还要每天往返于沈阳和抚顺之间,最终因劳累过度得了这种病。

但是师昌绪并没有就此放弃接下来的研究工作。

与此同时,他以强大的洞察力观察了铸造高温合金研究趋势,之后以“金属的凝固过程”为主要学科的建设方向,随后还提出和发展了中国的底偏析理论和技术。

文章图片18

最后师昌绪的底偏析技术和合金研究还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发明奖。

同时这也被国际材料协会授予了“实用材料创新奖”,而且师昌绪相关的研究成果还被收录载入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之中。

到了1964年,师昌绪接下了一个被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研发铸造空心涡轮叶片。

文章图片19

而这个项目早在1960年的时候就已经被美国率先突破了,但是这个项目的技术在美国上属于国家机密,他们不可能向我国分享的,这也就说明了师昌绪只能靠着一张仅有的图来进行研究。

这张图其实就是一个空心涡轮叶片的草图,很难从中得到什么线索。

但是师昌绪始终相信我国一定可以凭靠自己造出空心涡轮叶片的,哪怕什么参考都没有。

于是在接受任务之后,师昌绪就开始了漫长的“实验室生活”。

文章图片20

而当时我国的科研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每个科研人员每天都是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工作,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我国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

师昌绪和同事们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攻克了空心涡轮叶片相关的难题,并且还研制出了9孔铸造镍铬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

要知道,这可是比美国的空心涡轮叶片的难度都要大。

文章图片21

因此在师昌绪的带领下,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在国际上又提高了一个台阶。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这种空心涡轮叶片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造了出来,其中就有我们的祖国——中国。

也就可以说,我国那个时期的飞机在国际上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而且师昌绪制造的空心涡轮叶片直到现在都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

1978年,师昌绪主导的铁基高温合金等三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同年他还担任了中国科技学院的开发新材料和新材料理论这两个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文章图片22

1980年1月,师昌绪被选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年之后,师昌绪和多位科学家联名发表了《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在国内首次发起了设立国家级工程科学学术机构,同年师昌绪还创办了中国科技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粉碎美日垄断梦

文章图片23

2000年的时候,为了让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在国际上更进一步,80岁的师昌绪老人重出江湖,并率先发起并成立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与此同时师老还主动担任了国家“十五”规划“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发展对策研究”863专项的顾问。

而且师老还说了这么一句话:“要是碳纤维研究不出来,拖累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话,我将死不瞑目。”

之后,师老不仅为团队筹集研究经费,而且他还亲自在现场进行指挥。

文章图片24

功夫不负有心人,师老做到了。

2000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碳纤维昭告了天下,就此让外国“禁运”的防线不攻自破了。

这一技术突破,让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快速摆脱了西方国家的限制。

再历经长达十年的艰苦钻研,我国建成了国内首条T300级碳纤维的生产线,这可以和当时碳纤维最先进的日本相比较了。

文章图片25

随后在师老的带领下,我国还建造了T700级碳纤维的国产化生产工艺,这一成就直接粉碎美国和日本对中国碳纤维的垄断梦。

可以说师老的存在让我国在高温合金领域提前了好多年。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实至名归。

文章图片26

然而在2014年11月10日的时候,师老因病去世,享年94岁。

至此,我们应该向师昌绪院士致敬,向我国所有的科研人员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