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名方——防己黄芪汤使用要点全记录!

 源源118 2023-03-30 发布于广东

防己黄芪汤方证

【原文】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22)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上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解析】

防己黄芪汤由防己、黄芪、白术、甘草组成,在用法中加入生姜、大枣。

防己辛苦寒,通行十二经,泄湿除痹,能使在表之湿邪通过小便排出;

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祛湿,既可助黄芪固表,又可协防己祛湿;

甘草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其配伍特点是益气与祛湿利水并行,标本兼顾,重在固本,体现了消补兼施之法。从以上两条原文可知,防己黄芪汤适用于卫气不固,外受风邪而致的风水、风湿证。

其辨证特点是:易疲劳,多汗,身重,下肢浮肿或下肢关节肿痛。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痹门亦载此方,但分量煮法,与此有异。为“甘草二两,黄芪五两,汉防己四两,生姜、白术各三两,大枣十二枚。上六味,□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虫行皮中,卧取汗。”方后无加减法,一般认为《备急千金要方》所载,是《金匮要略》之原方,可作参考。

【应用】

用于风湿类疾病。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素禀气虚,卫阳不足,风湿外袭,表现为风湿表虚证者,可用此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气虚湿盛者,痛风性关节炎脾虚湿瘀阻滞型者,可以本方加减服用。如赵生富  以本方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00例,其中湿热痹痛型(65例):急性风湿热,红肿热痛者加金银花、野菊花、雷公藤、薏苡仁、丹皮、秦艽;寒湿痹痛型(135例):恶寒怕冷,关节疼痛较剧者加细辛、桂枝、附子、川乌、草乌、乌梢蛇、白芍;湿热互结,关节肿痛,麻木不仁者加寻骨风、海风藤、乌梢蛇、炒薏苡仁、金银花、蒲公英。结果:治疗半年,湿热痹痛型有17例缓解,20例显效,25例好转,3例无效;寒湿痹痛型有40例缓解,35例显效,45例好转,15例无效。张四方等 以本方加防风、忍冬藤、木瓜、黄柏、薏苡仁、赤芍、杜仲、续断、枸杞等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5例,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67%。此外,变形性膝关节病、坐骨神经痛、结节性血管炎、踝部骨折后肿胀等疾病符合气虚湿滞者,可选择本方加减治疗。

用于肾系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水肿明显,蛋白尿,辨证属肺脾气虚者,以防己黄芪汤为主方治疗。黄芪用量宜大,可用30~60g。水肿明显者,常合五苓散;易感冒而导致水肿反复消长,可合玉屏风散;气短纳少,大便溏薄,脾虚明显者,可合四君子汤;低蛋白血症,可加黑大豆、当归;有气滞表现者,酌加陈皮、槟榔等;合并高血压,表现为脾虚湿瘀者,合当归芍药散加减。王岚等用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0例,基本方为生黄芪30g,粉防己20g,白术15g,泽泻10g,茯苓10g,金樱子20g,芡实20g,玉米须20g,肾炎草20g,甘草10g,大枣5枚,生姜3片。并辨证加减用药,总有效率为91.67%。韩红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32例,观察服药前后血尿酸、血肌酐、尿常规检查的变化和1年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药用汉防己15g,黄芪30g,白术10g,淫羊藿10g,生薏苡仁20g,秦艽10g,泽兰10g,泽泻10g,当归10g,车前子10g(包煎)。每日1剂,连服3个月。结果: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0%。动物实验证实,防己黄芪汤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抗庆大霉素的肾损害、减轻马兜铃酸肾毒性、抑制肾病尿蛋白、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等方面。

伍炳彩等将本方广泛应用于水肿、蛋白尿、痹证、汗证、泄泻、体虚易感冒、肥胖症、高脂血症、荨麻疹、狐臭等病症,并总结出使用防己黄芪汤的辨证要点:①汗多,动辄汗出,汗出不彻,汗出恶风;②身重;③脉浮;④舌苔偏厚。以上为必具症状,在不同的病证中,又可见如下症状(有时甚至以这些症状为主诉):身痛或关节痛,天气变化时加重;身肿,多为头面部先肿;口黏;胸闷气短;腹胀,餐后加重;小便不利;大便稀溏,次数增多,饮食稍不注意即腹泻,大便黏腻不爽;精神不振,头部昏沉;容易感冒,特别怕风;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可供临证时参考。

【病案】

1.风水(慢性肾炎)

傅某,男,40岁。患风水病症,久而不愈,1973年6月25日就诊。患者主诉:下肢沉重,胫部浮肿,累及足跟痛,汗出恶风,切其脉浮虚而数,视其舌质淡白,有齿痕,认为是“风水”。尿蛋白(++++),红细胞(+),诊断属慢性肾炎。下肢沉重,是寒湿下注;浮肿,为水湿停滞;汗出恶风,是卫气虚风伤肌腠;脉浮虚数,是患病日久,体虚表虚脉亦虚的表现,选用防己黄芪汤。

汉防己18g,生黄芪24g,白术9g,炙甘草9g,生姜9g,大枣4枚(擘)。水煎服,嘱长期坚持服用。

1974年7月3日复诊,患者坚持服前方10个月,检查尿蛋白(+),又持续两个月,蛋白尿基本消失,一切症状痊愈。唯体力未复,可疏补卫阳,护肝阴,兼利水湿,用:黄芪30g,白芍12g,桂枝9g,茯苓24g。以巩固疗效,并恢复健康。(岳美中医案)

2.心动过缓

甘某,男,17岁,2000年7月8日初诊。患者因胸闷心慌、心率慢,而先后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检查,除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43次/分)外,其余如抗O、血沉等检查均正常,服西药无效,转而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东莞市中医院服中药,亦无效。不得已,暑假回老家南昌专门来求诊。初诊除自觉胸闷心慌外,患者还怕吹电风扇,易出汗,一身较沉重,乏力,大便偏软,口稍黏,关节不痛,纳食一般,舌体偏胖,苔白,脉迟寸浮(43次/分)。拟助气化湿:防己10g,黄芪15g,白术10g,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郁金6g,枇杷叶6g。7剂,水煎服。

2000年7月15日二诊:药后胸闷、心慌均减轻,汗出、怕风亦有好转,脉搏53次/分,两寸仍较浮,舌体胖,苔白,守原方再服7剂。

2000年7月22日三诊:药后诸症又见减轻,心率61次/分,上方继服7剂。以后患者又来诊几次,症状逐渐减轻,心率稳定在61次/分以上,因患者即将开学,故嘱其服上方至怕风、汗出完全消失为止。(伍炳彩医案) 

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