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YMNL13 2023-03-30 发布于山西

全球140个国家的妇女最常见的肿瘤是乳腺癌。在所有的恶性疾病中,乳腺癌被认为是绝经后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所有癌症死亡的 23%。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很重要。超声具有无辐射、价廉、可连续动态观察等优点,在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献表明: 

Folkman J的肿瘤血管形成学说:一方面肿瘤体积达到2mm3时,就需要依靠新生的血管来供应其进一步生长,甚至肿瘤的进一步浸润、转移。恶性肿瘤病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过度表达,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增加,引起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并引起一系列基质改变,同时血管生成又促进肿瘤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只要有肿瘤发生,就会引起肿瘤周围血供的增加,而不论肿瘤体积的大小。且肿瘤越大肿块内有功能的微小血管就越多、越丰富;周围的肿瘤血管也越丰富。

正常情况下,良性肿瘤的血管分布较平均,恶性肿瘤则具有较丰富的血管,且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自病灶周边向内部生长,越靠近病灶边缘,血管则越丰富肿瘤血管血管粗细不均,迂曲扩张,具有丰富吻合,并可伴有动静脉瘘形成,多数基底膜缺乏或不完整的形态有一定的特点,分布有一定规律,主要表现为供血血管管径增粗,走形迂曲或僵直,以病灶的边缘分布为主。血流情况可以用等级来表示,0 级表示没有血流信号,I 级表示有少许血流信号,III 级表示有丰富血流信号,II 级介于 I 级和 III 级之间。 

乳腺癌的超声特征:

1,二维超声  实质性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呈毛刺状、纵横比>1、微钙化、淋巴结转移等(有兴趣者可浏览此链接: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2,彩色多普勒  ①病灶边缘、中央或边缘及中央血流丰富,血管粗细不均,走行不规则,杂乱分布,多为周边穿入性血管;②随着病灶的增大、血流分级的增加,病灶的血管增加;③一侧乳腺血管的异常增加与同侧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④乳腺癌周围血管的数目和分布与病灶的形态无关;⑤周边穿入性血管对乳腺癌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可视为诊断标准之一,其敏感度约 70% ,特异度高达 95% 以上;⑥乳腺癌病灶最大血流速度(PSV)>20 cm/s且阻力指数(RI)>0.7时,检测结果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诊断意义(也有学者不支持此要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评估肿瘤血管的方法,可精准地显示乳腺病灶血流形态及分布,是临床较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检查过程中要忌加压扫查导致血流信号不能显示;让低速血流更好的显示注意:血流标尺、血流增益、壁滤波的调节;哪怕低速标尺、低通滤波和稍高的彩色增益,会让高速的血流显示为五彩镶嵌样的血流信号,但当没有高速的血流时,低速血流的显示就显得尤为重要。

乳腺肿瘤的二维超声结合血流分布特点,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但彩色多普勒无法显示流速<1cm /s 的低速血流及管径小于 0. 2mm 的微血管。超声造影和超微血管显像可以精确的显示乳腺癌的血供特点,可以获得更高的乳腺癌诊断准确率。注意各类诊断技术合理运用。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注意鉴别诊断,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干预。但笔者认为乳腺肿块适当的过度诊断并积极的病理诊断,不一定不可取!

1,37岁,浸润癌III级(三阴) 

周边及中心血流丰富  周边穿入性血流  走行扭曲 PSV>20 cm/s  RI>0.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腋窝淋巴结

图片

图片

2,67岁,浸润癌   

周边及中心血流丰富  周边穿入性血流  走行扭曲 PSV>20 cm/s RI>0.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乳腺癌的多种血供类型

病灶边缘、中央或边缘及中央血流丰富,血管粗细不均,走行不规则,杂乱分布,多为周边穿入性血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