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筋病理论探析

 经旨传习 2023-03-31 发布于上海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以肢体疼痛和功能失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筋病已发 展成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呈现出高发病率和年轻化 的趋势。此类疾病发病机理复杂,医学界至今对其尚 未形成统一认识。中医学将其统称为“筋病”,对其防 治虽有丰富的论述,但未形成系统理论。全面阐释筋 病理论的思想内涵,可以为我们治疗筋病提供全新的 视角。兹将筋病理论简述于下,以飨同道。

1 筋的内涵

古代典籍对筋的认识较多,《易筋经》云: “筋乃 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 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 辅。”可见“筋”是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而维持人体 结构和维系人体活动的组织。《说文解字》对筋的解 释是: “肉之力也。从月从力,所以明其义也。从竹 者,以竹之为物多节,所以明其形也”。从竹,说明 筋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从力,指出了随着筋出 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月肉, 则明确了筋是软组织。在人体活动中,筋可随人的意 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相 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骨骼肌。《灵枢·经脉》曰: “骨 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说 明“筋”与皮、肉、骨、脉共同组成人体的躯壳,维持人 体形态,起到保护五脏六腑免受外来损伤的作用。 《素问·痿论》又提出: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杂病源流犀烛》则曰: “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 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束者约 束也,束骨即指骨的关节联结,说明筋的功能主要是 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

中医理论中的“筋”与现代解剖学中哪些机体结构相对应一直存有争议。从现代解剖学来理解中医“筋”的概念,筋主要包括人体骨骼周围的皮肤、皮下组 织、肌腱、筋膜、关节囊、韧带、腱鞘、血管、椎间盘、关节 软骨等软组织系统和神经系统。筋是包含软组织系统 和神经系统在内的、能够完成人体运动功能的综合体。现代生物力学认为,人体的骨、关节、韧带为静力性系 统,而附着于其上的骨骼肌则为动力性系统,在神经系 统的调节下,静力性系统和动力性系统之间的平衡关 系犹如桅杆和缆绳,两者协调配合才能保持人体的姿 势和发挥运动功能,其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引起 或诱发平衡状态的丧失,而导致筋病。

2 筋病的病因病机

筋病是指以肢体疼痛和功能失用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类疾病,是骨伤科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筋病 的致病因素较多且复杂,但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大 类。临床上应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从而做到“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 暴力、慢性劳损及风寒湿等邪气侵袭,是筋病的主要 致病因素。直接暴力如棍棒打击、碾轧撞击等常导致 筋的挫伤。间接暴力如肌肉的急剧、强烈而不协调的 收缩和牵拉,常引起肌腱、肌肉、韧带的撕裂和断裂。长期、单调和反复的动作,作用于人体某一部位可改 变正常的经筋运动力线,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牵张力不 平衡,从而导致筋肉积劳成伤。劳损性筋病好发于活 动较频繁的关节和负重部位。内因是指受人体内部 因素影响而致筋病的因素,即正气不足。筋病常与身 体素质、生理特点和病理因素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体 质的强弱和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体质强壮,气血 旺盛,肝肾充实,筋骨则强盛,承受外界暴力和风寒湿 邪侵袭的能力就强,因此也就不易发生筋病; 而体弱多病,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筋骨则痿软,承受外界暴 力和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就弱,则易发生筋病。单独 因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筋病临床上较少见。此外,筋 病的发生与人体骨骼关节的形状和力学结构也有关。

3 筋病的证治

临床上常见的筋病有筋伤、筋痹、筋痿、筋挛、经 筋病等。

筋伤是由各种外伤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 成的人体筋的伤害。外来暴力、强力扭转、牵拉压迫、跌仆损伤、慢性劳损等均可导致筋伤。症见伤后局部 肿胀疼痛,色呈青紫,甚则关节功能障碍、屈伸不利。包括古文献上描述的筋断、筋走、筋翻、筋转、筋强等。筋伤按不同形式分,可分为扭伤、挫伤 2 类;按病理变 化分,可分为瘀血凝滞、筋位异常、筋断裂等类型;从 病程分,可分为急性筋伤及慢性筋伤。肌肉和韧带的 扭伤与拉伤、肌腱的断裂、滑囊炎、滑膜炎、筋膜炎、关 节错缝、神经损伤等均属筋伤范畴。

筋痹属于痹证,疼痛和运动障碍为其特点。《素 问·痹论篇》曰: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以 春遇者为筋痹。”《素问·长刺节论》也指出: “病在 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筋痹是因禀赋不足,久病体 弱,或其他痹病日久,迁延不愈,导致正气不足,风寒 湿热之邪客于筋脉,或外伤于筋,或痰湿流注筋脉,气 血闭阻,致临床以筋急拘挛、抽掣疼痛、关节屈曲不 利、腰背强直、步履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的病位主要在筋,可涉及经脉、肌肉、骨节,与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肌痹病、风 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肌肉劳损、纤维肌痛症、嗜酸性粒细胞性筋膜炎、坐骨神经痛等病。

筋痿以肢体挛急,屈不能伸,渐至萎弱不用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病证。《素问·痿论篇》曰: “肝气热, 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 “湿热不攘,大筋耎短,小 筋弛长,耎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痿论篇》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 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中医认为筋痿发生的原因 颇多,归结起来为各种原因耗伤五脏精气,致使精血 津液亏损,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生化乏源,又加重 精血津液的不足,筋脉肌肉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 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筋痿。现 代医学所指的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损伤、阳痿、颈腰椎压缩骨折合并截瘫等病属筋痿范畴。

筋挛即筋瘛,指肢体筋脉挛急、蜷曲不能伸直。多由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经脉失于荣养所致,也称 痉挛。《灵枢经·刺节真邪》曰: “虚邪之中人也,洒 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搏于筋,则为筋挛。”指出 筋挛系虚邪博(搏)于筋所致。《素问·皮部论》云: “邪之 始入于皮毛也,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此言寒邪入皮毛,侵筋骨而致筋挛。筋挛致病因素较 多,除感外邪因素外亦可由津血亏虚、筋脉失荣致病。其因有霍乱而致者,有因误汗而致者,有因阳虚而致 者; 其证有热有寒,有虚有实。现代医学中的关节术 后僵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等 疾病属筋挛范畴。

经筋病是指发生在人体肌肉、肌腱、关节滑膜等 部位的急慢性病证,一般表现为: 沿经脉分布发生筋 肉系统病变,病人有酸胀、重滞、疲乏、麻木、疼痛、乏 力、困倦等感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灵枢·经筋》说: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弛纵不 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此即指 出经筋病的寒热不同症状。《灵枢·刺节真邪》曰:“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 之不通。”说明虚实病邪作用于经筋而致经络不通而 为病。长期、反复过度劳累,不协调运动,使局部经筋 处于劳损状态,劳损的经筋出现保护性痉挛,痉挛又 加重了经筋的损伤,使全身的经筋运动力线失衡,进 而损伤关节附近韧带、肌腱、筋膜和肌肉等,致筋路受 阻、气血瘀滞、营养不良、神经传导不畅及紊乱。现代 医学中的颈椎病、腰椎病、骨性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等 病属经筋病范畴。

4 筋病的治则

4. 1 治筋———重视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也是中医认识疾 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在治疗筋病的过程中,也 要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筋附着于骨,能 连接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即“筋能束骨”。肝主筋,肾主骨,故有“肝肾同源”之说。筋骨密切相 连,治疗时不应单纯以治筋或治骨为主,而应筋骨并 重,从而达到软组织平衡的目的 。“肢体损于外,则 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无论跌 打损伤,还是外邪侵袭,损伤筋骨,经络受损,将使气 血紊乱,严重消耗津液,伤及内脏。若脏腑气血受损,可导致经络失调,加重外伤病情。所以在治疗筋病的 过程中应把握“整体观念”“内外兼治”的原则,既要 外治筋骨、皮肉的损伤,又要治疗内脏、气血的病变。

4. 2 调筋———注重力学平衡观  局部活动过度、长 期保持单一姿势以及不协调的运动等均会改变正常 的经筋运动力线,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牵张力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往往会引起关节内外应力状态发生适应 性改变,进而改变关节的正常力学状态,出现筋膜和 肌肉的代偿性增生、肥厚,以致出现筋肉酸楚、疼痛、麻木、拘挛、活动受限等,因而在治疗筋病时应注重力 学的平衡观。通过各种手段对病变软组织进行松解、剥离,从而恢复关节内外应力平衡,以此来矫正筋病, 或通过固定、牵引等改变经筋力线上的点以“正骨”, 来达到“柔筋”之目的,即“骨正则筋柔”。

4. 3 养筋———重视自我锻炼  练功即养筋,是防治 筋病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加强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和代偿功能而达到防治筋病之目的。在日常劳作和 生活中,应避免来自外力的伤害,如强力扭伤、牵拉、挤压等,避免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的姿势及重复某一 单调反复的动作,以免引起劳损;避免风寒湿邪的侵 袭,以免诱发或加重筋病。合理的功能锻炼能推动气 血流通,促进去瘀生新,使筋骨关节得到滋养,有利于 慢性筋病的修复。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是我国传 统的自我身心锻炼功法,它们是在人的意识主导下的 形体、呼吸相结合的内向身体系统运动,肢体的屈伸 拧转、关节筋络的牵拉拔伸,肌肉的紧张放松,一定周 期的训练可使人达到“筋膜腾起、骨节灵通”的内在体 感境界。

5 筋病理论的临床应用

5. 1 在非手术疗法中的应用  皮牵引能够平衡患肢 肌力,恢复机体生物力线,降低关节内压力,从而减轻 骨关节周围的水肿及筋脉挛缩或松弛不稳而致的不 平衡改变;小针刀着眼于软组织松解,可以改善关节 的畸形与功能障碍;轻手法松筋活络,重手法松动关 节;中药薰洗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消肿止痛 之目的。张媛等以“肝生筋”“肝主身之筋膜”为理 论依据,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调肝”入手治疗类风湿 关节炎,从而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消除肿胀、缩短晨僵 时间、延缓或阻止关节变形的目的。韦英才采用经 筋手法、经筋针刺法加拔罐疗法即经筋三联疗法治疗 髌骨软化症患者 100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髌骨软化症开辟了一条“骨病治筋”的治疗新途径。梁恬 等研究认为,三步理筋手法可以改善椎间盘的应力 环境,改善突出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激惹;通过辨证施力,调整颈椎的静力性平衡和部分动力性 平衡,清除异常应力,纠正力线,舒筋通络,使气机运 行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恢复颈椎功能的目的。梁树勇等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可以达到“结解则松,筋松则顺,筋顺则动,动则不痛”的理想功效,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李健等采用柔 筋通脉法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疗效确切,认为柔 筋能使筋松而柔,使筋得其所养,则可恢复原有功能;治疗该病,除了柔筋之外,还要通脉,经脉疏通,则气 血运行畅通,通则不痛,症状减轻甚至消失;强调柔筋 与通脉并重,二者能互相促进。

5. 2 在手术和康复中的应用  ①脊柱方面: 李志刚 等通过对髂腰韧带的形态学研究认为,髂腰韧带 在防止 L5 椎体向前滑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认为 可以从加强髂腰韧带的角度去预防和治疗 L5 椎体滑 脱。吴育俊等指出生物力学因素是导致椎间盘退 变的最重要的病理因素;认为生物治疗为阻止或逆转 椎间盘退变及使椎间盘组织再生提供了可能。朱清 广等研究认为,通过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 可以调整骶髂关节的前后错位,恢复韧带及肌肉的生 物力学性能,从而恢复骶髂关节的静力性和动力性稳 定,为整个脊柱的稳定提供生物力学稳定。②关节方 面: 宋雅伟等详细总结了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方法, 更精确地分析出股骨颈骨的应力分布,为今后人们对股 骨颈骨折的康复和预防研究提供依据。王昶等通 过分析 50 例患者的髋臼负重区角度与髋关节骨性关 节炎的关系,认为在实施骨盆截骨术时,将髋臼负重 区角度控制在 3. 75°时术后髋关节关节间隙变窄最 小、治疗效果最好。③新型材料方面: 郭媛等从生 物力学角度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类型和材料、假体生 物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详尽的综述,同时指出了人工膝 关节置换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 展方向进行了一定的预测。刘志元通过对膝关节 及膝关节韧带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认为具有表面羟基 磷灰石涂层无螺纹的假体的松动率最低,是最适宜的 假体置换材料。郭建营研究认为,随着细胞生物 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基因疗法等方法的应 用,肌腱韧带损伤修复的研究必将进入崭新阶段,也为踝关节韧带生物材料的妥善运用提供了可能和依 据。④康复治疗方面: 陶澄等通过对人膝关节后 交叉韧带及移植物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了韧带张 力与屈膝角度和负荷的关系,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 理论依据。张旻等研究认为,内侧间室膝骨性关 节炎患者下肢关节生物力学结构发生变化,步行过程 中的膝关节所受的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为其康复 评定及治疗提供客观评价依据。⑤其他经筋损伤方 面: 杨金星等研究认为,骶髂骨间韧带对维持骶髂 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防止骶髂关节在 前后、垂直及内旋方向的移位,为临床治疗骶髂关节 周围韧带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张焱等等通过生 物力学研究,认为应用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 角能有效恢复膝关节静力性稳定,是一种理想的膝关 节后外侧角重建方法。

5. 3 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①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 倪向利在全面分析骨质疏松症传统病因病理的基 础上,着重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该病进行了再认 识,提出了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生物力学途径,即 克服阻力运动与电磁疗法。②体育运动方面: 李小华 等认为将运动生物力学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和训 练中,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把握动作的本质规律,提高 学习和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正确地理解筋病理论是临床应用的前 提和基础。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探讨和阐释筋病理论, 将有利于指导筋病的临床治疗,也有利于拓展治疗筋 病的思路。

6 参考文献(以下资料皆可百度获得)

[1] 张瑶. 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M]. 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9: 14.

[2] 说文解字大全集编委会. 新编说文解字大全集[M.]北 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443.

[3] 沈金鳌. 杂病源流犀烛[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 397.

[4] 刘乃刚,郭长青. 经筋实质阐释[J]. 江苏中医,2010,42( 8) : 7 - 8.

[5] 郝军,高文香,邹春雨.“筋为骨用”理论方法治疗膝骨性 关节炎 80 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09,50( 2) : 139 - 141.

[6] 李厚臣,杨晓倩,汤立新. 经筋理论概述[J]. 中国中医药 现代远程教育,2009,7( 11) : 4 - 6.

[7] 张媛,于清宏. 肝主筋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临证意义[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 1) : 33 - 34.

[8] 韦英才. 从经筋论治髌骨软化症[J]. 四川中医,2006,24( 11) : 78 - 79.

[9] 梁恬,席芳琴,陈欣. 三步理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的临床经验[J].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10,23( 12) : 55 -56.

[10] 梁树勇,韦英才. 经筋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80 例 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 3) : 9 - 10.

[11] 李健,张雪岭. 柔筋通脉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临 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1,17( 4) : 79 - 80.

[12] 李志刚,郑连杰,李光灿,等. 腰骶椎终板生物力学特性 的实验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 3) : 210 - 213.

[13] 吴育俊,宋建榕,椎间盘退变生物力学的研究[J]. 医学 综述,2007,13( 24) : 1928 - 1930.

[14] 朱清广,房敏,沈国权,等. 推拿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生物 力学效应[J]. 颈腰痛杂志,2009,30( 2) : 163 - 166.

[15] 宋雅伟,王昱,戎科,等. 股骨颈骨折的组织修复: 生物力 学、数字化技术及其植入物治疗[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与临床康复,2010,14( 13) : 2453 - 2456.

[16] 王昶,罗荣城,王立胜,等. 生物力学在骨盆截骨术中的 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 3) : 252 - 254.

[17] 郭媛,史俊芬,陈维毅. 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生物力学研 究进展[J]. 力学进展,2007,37( 3) : 465 - 471.

[18] 刘志元. 膝关节损伤生物材料及其生物力学特点[J]. 中 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 ( 42 ) : 8361 - 8364.

[19] 郭建营. 生物材料与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特点及应用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 ( 29) :5455 - 5458.

[20] 陶澄,兰纯娜,何爱咏,等. 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后 康复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 7) : 602 - 604.

[21] 张旻,江澜. 内侧间室膝骨性关节的下肢关节生物力学 变化[J]. 中国康复,2011,26( 1) : 36 - 38.

[22] 杨金星,王大平,刘照华. 骶髂骨间韧带的生物力学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 20) : 200 - 201.

[23] 张焱,杨滨,杨柳. 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 的生物力学研究[J]. 重庆医学,2011,40 ( 10) : 961 - 963.

[24] 倪向利.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生物力学疗法[J]. 山西师大 体育学院学报,2007,22( 1) : 142 - 144.

[25] 李小华,刘光双,周颖. 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和训练 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 3) : 5 - 6,13.(骨医院:郝 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