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判断阴虚或阳虚,虚实证和寒热证?

 中医知识圈 2023-04-01 发布于山东

原创 木子左 药自学 
病症判断中我们常常讲阴虚或阳虚,具体到某个脏腑则有肾阴虚、肾阳虚,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等,那阴阳失调都有哪些情况呢?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因各种致病因素影响导致机体阴阳失去平衡,也是脏腑、经络、营卫失调和气机失常的概括。
邪气有阴邪和阳邪,正气也有阴气与阳气,阳邪侵犯人体时,则阴气奋起反抗,阴邪侵犯人体时,则阳气奋起反抗。
阳偏胜(阴偏虚,阴虚)
阳偏盛的大体原因,外来的多是感受温热阳邪,比如暑邪,热邪和火邪;内生的多是气滞、血瘀、积食或情志内伤郁而化热。
阳气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表现在疾病上多有热、动、燥的特点,比如高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
阳盛则阴病,刚开始阳气对阴气和津液损伤不明显,表现出实热症;如果病情发展阳气明显耗伤阴气和津液,则表现为实热和阴虚津亏证;若阴气大伤则出现虚热证。
阴偏胜(阳偏虚)
阴偏盛大体原因有感受寒邪、湿邪,或者寒邪中阻,过食生冷等,导致机能抑制,热量消耗过多的病理状态。
阴气有凉润、抑制、宁静等作用,表现在疾病上多有寒、静、湿的特点,比如形寒肢冷、蜷卧嗜睡,舌淡而润脉迟等。

阴盛则阳病,阴气内盛多伤阳气,所以阴盛的同时多有阳气不足,形成实寒兼阳虚证;若阳气大伤,则由实转为虚寒证。

图片

人体正气有阴阳二气,如果出现阴气或阳气减少或功能减退时,则不能制约对方而引起对方相对亢盛。

阳偏衰(阳虚)

阳偏衰大体有几个原因,比如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或久病伤阳等,导致机体功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慢产热不足等。
阳气的温煦、推动、兴奋功能减退,因此多表现出寒象,比如畏寒肢冷,水湿痰饮,精神不振,脘腹冷痛,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等。
阳虚则寒与阴盛则寒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虚而有寒,以虚为主,后者是以寒为主,虚象不明显。
阴偏衰(阴虚)
阴偏衰大体原因有阳邪伤阴,情志过度化火伤阴,或者久病伤阴等,出现代谢相对增快,产热相对增多,机能虚性亢奋等。
阴气凉润、抑制、宁静的功能减退,因此表现出虚热或虚性亢奋的症状,比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两颧潮红,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虚则热与阳盛则热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虚而有热,以虚为主,后者是以热为主,虚象不明显。
阴阳互损
除了阴阳的偏盛和偏衰外,还有阴阳互损,阴阳是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阴虚发展可导致阳虚,阳虚发展也可导致阴虚,引起阴阳两虚。
比如肝阳上亢,主要是肝肾阴虚,阴不能制约阳导致阳相对亢盛,但病情发展则可影响肾阳生化,出现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等肾阳虚的症状。
阴盛格阳
阴气太盛,寒盛于内把阳气逼到外面来了,所以在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蜷卧的基础上,还能看到面红,烦热口渴等假热之象,这叫真寒假热证。
阳盛格阴
阳气太盛,热盛于内把阴气逼到外面来了,所以在面红高热,气粗烦躁,舌红脉数的基础上,还能看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这叫真热假寒证。
阴阳亡失
这种是最严重的情况,也是具有生命危险的病理状态,包括亡阳和亡阴。
亡阳多是因为出汗过多,吐泻不止,劳伤过度,久病伤阳等,导致机体阳气大量脱失,表现出冷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等症状。
亡阴多是因为热邪炽盛,久热灼津,津液外泄等,导致机体阴气大量消耗而脱失,表现为大汗不止,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力等危重症状。
阴阳失调的情况虽然复杂,但最基本的还是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我们自己调理疾病时,主要判断出实证还是虚症,热证还是寒证就可以了。
讨论,我动一下就大汉淋淋,总是轻飘飘的,舌头厚厚的,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大概是气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