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诊法精华,什么是气滞证?什么是血瘀证?什么是气滞血瘀证?

 laohan818 2023-04-01 发布于黑龙江

如何辨气滞证?

辨气滞证指对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气滞证又称气行阻滞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局部胀闷痞痛,时轻时重,部位多不固定,常见攻痛或窜痛,痞胀,可随嗳气或矢气而减轻,且与精神因素有关。

次症表现可随病位、病性、病因不同而异。肝胆气滞者,可见精神抑郁,少腹两胁胀闷窜痛,胸闷善太息,梅核气;

气滞生痰者,可见头胀痛,眩晕,面部时时发热;

肝胃气滞者,可见胃脘、腹部胀痛,常连两胁,或呈游走性疼痛,嗳气频繁,吐酸嘈杂;

肠胃气滞者,可见腹部胀痛,大便不爽,欲便不得;

肝滞脾虚者,则见肠鸣腹泻,泻后痛减,随后又作,恼怒加甚;

气滞胸中则见胸中攻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牵引作痛,俯仰转侧不利,或心前区憋闷、绞痛,重则牵引肩臂两侧,气窒呼吸不畅;

气滞腰腑则见腰部胀满疼痛,连及腹胁,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远行;

气滞体表经络,则可遍身疼痛,游走不定;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经行涩滞不畅。

寒而滞者,痛而剧烈,喜暖喜按,得热则减;

热滞者则局部胀痛,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

辨证要点为局部胀闷疼痛。多有情志不畅,或饮食失调,或用力闪挫,或寒凝等病史。

本法常用于对胃脘痛、胸痹、腹痛、胁痛、腰痛、痛经、头痛、郁病、眩晕、便秘、泄泻等病的辨证。应与气逆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闭证等相鉴别。

如何辨血瘀证?

辨血瘀证指对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血瘀证又称血凝证、蓄血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固定性疼痛,或绞痛,或腹痛拒按;

病理性肿块,包括内脏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

血管异常,人体各部位的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血管痉挛,唇及肢端紫绀,血栓形成,血管阻塞;

血不循经而停滞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或血性腹水;

面、唇、齿龈及眼周紫黑;

妇女月经紊乱,经期腹痛,色黑有血块,少腹急结等。

次症表现为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肥厚,鳞屑增多),肢体麻木或偏瘫,腭粘膜征阳性(血管曲张,色调紫暗),精神狂躁。

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舌下静脉曲张瘀血,脉涩或结、代,或无脉。辨证要点:具备两项以上主症,或具备一项主症和两项次症,或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多有外伤、脑震荡、出血、手术、月经异常及精神异常病史。常有气虚、气滞、痰阻、寒凝等兼证。

本法常用于对心悸、怔忡、发热、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眩晕、中风、噎膈、黄疸、臌胀、癫狂、痉病、痛经、经闭等病的辨证。应与血热证、气滞证等相鉴别。

如何辨气滞血瘀证?

辨气滞血瘀证指对气机郁滞,血行瘀阻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气滞血瘀证是气滞和血瘀的复合证候,临床以肝脏经脉部位出现的疼痛和痞块为特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胸胁胀闷,走窜疼痛。

次症表现为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刺痛拒按,面色晦黯或黧黑,妇女可见痛经、闭经,或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紫黯或见紫斑,脉涩。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或两项次症加典型舌脉。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

本法常用于对胃脘痛、腹痛、噎膈、腰痛、心痛、胁痛、膨胀、积聚、痹病、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呃逆等病的辨证。应与气虚血瘀证、血寒血瘀证、血热血瘀证等相鉴别。

如何辨气虚血瘀证?

辨气虚血瘀证指对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

气虚血瘀证以气虚和血瘀症状共见为特征,为虚中夹实之证。诊断依据:主症表现为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困乏力,少气懒言。次症表现为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拒按。舌黯淡或有紫斑,脉沉涩。

辨证要点:必须具备主症和次症,或主症加典型舌脉。多见于慢性病变,尤以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本法常用于对胸腹痛、积、中风等疾病的辨证。应与气滞血瘀证相鉴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