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玉凤医案(一)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盛玉凤,女,1939年生,浙江省台州市人,浙江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早年即对中医产生浓厚兴趣。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同年分配至浙江省中医院妇科工作。1976年至1981年又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裘笑梅主任医师,深得其传。在40余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术上推崇陈自明、叶天士、沈尧封诸名家,尤服膺于傅青主。临证主张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治病注重调整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善用补肾、健脾、疏肝和调理气血诸法治妇科疑难杂症,特别对闭经溢乳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等疗效显著。常年承担带教任务,其学子遍及海内外。著有《痛经》,合著《实用中医妇科手册》,曾协助恩师整理编写了《裘笑梅妇科经验选》,该书1987年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

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名中医”,2002年又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历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世界中医妇科杂志》常务编委等职。

一、丹栀逍遥散治愈肝郁化火致痛经、乳一例

董某,女,32岁,已婚。

初诊:1982年2月22日。

主诉及病史:平素月经不调,经期不准,20~40天不定,每次经前10天胸闷不舒,乳房胀痛,摸之有块,经来小腹胀痛,经量多少不一,婚后二年未孕。平时头晕腰酸,心烦易怒,口干苦,胃口不佳。末次月经1月17日。

诊查:脉弦数,苔薄黄,右乳触诊有条状硬块(西医检查诊断为乳房小叶增生)。

辨证:肝郁不疏,郁久化热,气滞血结,以致痛经、乳癖。

治法:疏肝清热,和血调经,行气散结。

处方:焦山栀9g 粉丹皮9g  当归9g  炒白芍9g  柴胡4.5g  白蒺藜9g  八月札9g  广郁金9g  橘核络各4.5g  青皮6g  白茯苓9g  薄荷3g  5剂

二诊:2月28日。服药后月经昨日来潮,心胸烦闷稍减,小腹仍觉胀痛,月经量少夹有小血块,伴头晕不适,脉舌同前。治守原方增损。

处方:粉丹皮9g 当归9g 炒白芍9g 柴胡4.5g 白蒺藜9g 八月札9g 广郁金9g 橘核络各4.5g  青皮6g  王不留行9g  炒川楝子9g  薄荷3g 3剂

此后以逍遥散加减连服20余剂,经期变准,经量中等,腹痛消失,乳房结块渐消,仍以逍遥散出入,先后共服药45剂,现已怀孕3月余,一般情况良好。

【按语】本例痛经、乳癖,乃肝郁化热,气滞血瘀所致。盖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机失于条达,胞脉不利,经血不畅,痛经乃发。乳房与足厥阴肝经紧密相关,肝郁不舒,气滞血结,乳癖所由生矣。至于症见心烦易怒,口干苦,脉弦数,苔黄,显系肝郁化火之象。疏肝清热,和血调经,行气散结,确为对症之治法,方用丹栀逍遥散出入甚为妥帖,故初诊即显效验。嗣后治疗大法不变,坚持服药,遂获痊愈。然此等病证,还须患者情怀舒畅,切忌恚怒抑郁,所谓'药逍遥人不逍遥,亦属无功',善哉斯言!

又方中白蒺藜、八月札、橘核、橘络是笔者治疗肝郁气滞型痛经、乳癖的常用药物,临床证实疗效显著。先师裘笑梅主任医师经验方蒺麦散(白蒺藜、八月札、大麦芽、橘核、橘络、蒲公英)用以治疗肝郁之乳癖、闭经、痛经、不孕症等,即以此类药物为主,堪称历验不爽,录记于此,以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