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炳焜医案(七)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4-01 发布于内蒙古

十二、通窍活血法治愈头痛一例

张某,女,38岁,已婚。

初诊:1998220日。

主诉及病史:自1994年来,时有头痛,近日加重,伴头昏,部位固定于前额及双颞侧,以闷痛、胀痛为主,并时有针刺感、麻木感,伴睡眠差,头痛发作无明显规律,纳可便调,平时血压正常。有痛经史,经量少,色暗,有血块。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效果不佳。

诊查:舌质暗,舌边见瘀斑,苔薄白润,脉涩。

辨证:血瘀头痛。

治法:通窍活血止痛。

处方:当归9g 红花9g  牛膝15g  桃仁10g  枳壳10g  柴胡6g  川芎10g  桔梗6g  生地10g  赤芍20g  蔓荆子10g  甘草3g  4

二诊:224日。自诉服上药后头痛有明显好转,程度减轻,嘱续服上药7剂,再配合逍遥丸口服。

三诊:33日。诉昨月经来潮,未再出现痛经,且现无头痛,夜寐已安,嘱续予逍遥丸,经期过后再配以太极通天液口服。

【按语】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和五脏精华皆会于此。如果经气上逆,干犯清道,不得运行,则壅遏为痛。此例患者以头痛为主诉,但其内有瘀血阻滞,临床表现为头痛,部位固定,时如针刺,伴痛经、舌暗、瘀斑、脉涩等象。临床上辨为瘀血头痛,其多因久痛入络,血滞不行,或有外伤,《灵枢·厥病》云:“头痛不可取于前者,有所去堕,恶血在于内。”坏血瘀结于脉络,不通则痛。血府逐瘀汤原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症,近代因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已拓展其临床运用。故选此方加减治疗。果然于采用活血化瘀治法之后,以上诸症俱见好转,此方实为活血化瘀之妙方。陈老在临床中常示后学者言,头痛在辨证中需区分其为外感或内伤,外者有因风寒、风热、风湿为患,内伤有因肝阳上亢、气血虚弱、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宜加详析,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太阳位者加川芎、羌活、独活、麻黄:少阳位者加柴胡、黄芩;阳明位者加升麻、葛根、石膏;厥阴位者加吴茱萸;血虚者加当归、川芎;气虚者加黄芪;虚风内动加天麻;痰浊者加半夏;对于夹风寒者,忌补敛,宜辛温发散;夹邪热者,宜辛寒、苦寒、解散;夹痰者,忌升、补、敛、酸甘、滞腻,宜豁痰降气、辛燥。阴虚者,忌辛热发散,宜补血益阴,甘寒、酸寒。

十三、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治愈心悸一例

林某,女,33岁,已婚。

初诊:1998107日。

主诉及病史:长期工作劳累,竞争剧烈,去年来常有心慌心悸感,曾行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今年症状似有加重,发作频仍,时有惊悸,复查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此外还伴有气短,失眠多梦,疲乏无力,口干苦,大便干结。

诊查:舌质偏红,体瘦,少苔,微黄且干,脉来时有促发。

辨证:此属心阴不足,虚火内动。

治法:宜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处方:生地黄18g 玄参12g  麦冬12g  太子参15g  天冬12g  丹参15g  五味子9g  远志9g  酸枣仁15g  当归12g  茯苓12g  柏子仁15g  炙甘草3g  5

二诊:1012日。服药后失眠多梦,气短乏力,大便干结等症俱见好转,心慌心悸发作频率略有减轻。于上方去天冬、太子参、玄参,加紫石英30g、煅磁石30g、龙骨12g、牡蛎12g7剂。

此后并做随症加减,治疗一个月余,患者诸症痊愈,多次复查心电图均示正常。

【按语】此病盖由患者长期殚精竭虑,而导致心血暗耗,阴液不足,虚火内生,迫心扰神所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故心悸易惊,心火内生,心神被扰,故致不寐,虚火耗津则口干微苦,大便干结。《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治怔忡、惊恐者,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所以上不宁者,未有不因乎下;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故初诊方用生地为君,一能滋肾水以补阴,水盛则能制火,一能入血分以养血,血不燥则津自润,天冬、玄参、麦冬滋养心阴,甘寒滋润以清虚火,当归、丹参补养心血,太子参、茯苓补心气,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收敛心气,养心安神。然初诊方中偏于补阴益气,重镇定悸之力不足,5剂之后,阴血亏虚见症有所好转,但心悸心慌仍存,《医》云:“惊则气上,以重坠之药镇其浮越……由于火盛血虚者,甘寒滋润之剂以泻心补血。'此时加用紫石英、磁石、龙牡等重镇之品,而收到镇惊定悸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