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特勒的失误——隆美尔笔记里的纳粹德国对苏作战失败经过

 Loading69 2023-04-02 发布于四川

1944年7月20日,德国部分军官团体刺杀希特勒失败。陆军元帅隆美尔受刺杀事件牵连,希特勒给了他两个选择:

自杀,可保全生前荣誉身后之名,不连累家人。

就捕受审,将身败名裂,祸及全家。

隆美尔选择了前者,他告诉妻儿说:“15分钟后我就要死了。”然后吞服毒药自尽。而希特勒也不想德国民众知道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会图谋不轨,于是宣布全国哀悼隆美尔,并替他举行了国葬。

而后人分析,事实上如果刺杀希特勒成功,隆美尔很有可能成为德国的临时元首。

隆美尔是个擅长思考的人,在北非作战时,他就把自己对战局的想法都记在了笔记里,就是他的遗作《隆美尔文集》。

当文集被公诸于世后,后人才知道,这位战功赫赫的德国将军在非洲时,就已经对希特勒的领导能力、以及对两线作战的疯狂已越来越感到失望。

下面,就是隆美尔在其笔记文集中讲述的,纳粹德军对苏联作战的经过和失败。一位德国将领视角下的对苏作战,也是颇值得一读的。

文章图片1

1942年的隆美尔和希特勒

希特勒不顾反对,发动两面作战。

1940年7月,“元首”不理睬他的军事顾问对两面作战提出的抗议,命令参谋人员草拟进攻苏联的计划,那就是“巴巴罗萨行动计划”。

计划指定在1941年5月前,沿宽广的战线向苏联发动大举进攻;按德国参谋部预测,如果进行顺利,苏联在欧洲的全部领土将于5个月内落入“元首”手中,那时严冬还未降临。

但欧洲其他地方发生的事件,延迟了进攻计划。

德军的“猪队友”。

因为同样野心勃勃的墨索里尼决心要替意大利迎取一次军事胜利,和元首分庭抗礼,让希特勒及全世界对他另眼相看。

1940年10月,墨索里尼的军队从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巴尼亚基地出发,向希腊发起了进攻。希腊陆军规模比意大利进攻部队小一倍,况且希腊又毫无戒备,所以按理来说,意军要打败希腊,实在易如反掌。

文章图片2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不料,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总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希腊陆军顽强抵抗,奋起反击,竟然击退了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军队,还把意军逐回了阿尔巴尼亚。

意大利的无能,让“元首”非常不高兴,很生气,但又不能不援救这个不中用的盟友。

然而怎么援助意军?

希特勒还不愿从已经集结在东线的“预备进攻部队”中抽出援军,所以决定先从外交入手,力促新加入纳粹的南斯拉夫政府出兵支援意大利。

但是,世事多变,刚与南斯拉夫签订介入协定之后,才两天时间,南斯拉夫保罗亲王的摄政政权就被推翻了,年轻的国王彼得二世领导的新政府,公然反抗希特勒。

这样的事情,令希特勒暴跳如雷。

然后,只得调集大军,马上挥兵进入了希腊和南斯拉夫,德军精锐出动,迅速摧毁这两国的正规军队。至此,轴心国这时已控制了爱琴海,对东地中海虎视眈眈,并威胁埃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

然而以上一系列事件,使得德军进攻苏联的行动,损失了3个星期的宝贵时间。

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曾遭到了德国许多将领们的坚决反对,和竭力劝阻,但是,希特勒仍然一意孤行,

进攻苏联——“巴巴罗萨”行动计划”。

文章图片3

巴巴罗萨行动,等待进攻命令的德国步兵

1941年6月22日黎明,

近300万兵力的150个德国陆军师,越过苏联边界,由装甲突击集群和轰炸机队群作先锋。

苏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将领们张皇失措,纷纷向莫斯科的上司请示对策。致使许多苏联士兵被杀,更有无数成为阶下囚。

德军攻势排山倒海,第一个月已经向苏境推进了300~600公里。

突破苏军防线后,德军即分成三路进攻:

北路大军在利布元帅统率下,循波罗的海沿岸进攻列宁格勒;

南路大军在伦德斯特元帅统率下,穿越土壤肥沃的乌克兰,直趋基辅及高加索山脉之丰富油田;

中路大军在博克元帅统率下急趋莫斯科。

然而,就像当年拿破仑的倒霉法军一样。博克的军队很快就领先了,只3个半星期就朝苏联首都推进三分之二的路程。

据德军统计,进攻初期德国战果是惊人的。

到了1941年9月,只三个月时间,苏联已损失了250万人、2.2万门火炮、1.8万辆坦克和1.4万架飞机。

文章图片4

苏德战场上的德军装甲部队

希特勒以为可以轻松消灭苏联,但他做梦也想不到苏联军人还有这么多,武器装备仍然这么好。

8月,德军的攻势慢了下来,因为希特勒和德国前线将军们为最佳的进军路线争辩不下。

中路进攻的博克兵团停止了猛攻,所属的一些部队被抽调分散到南北两路,协助进攻。

“元首”梦想,还包括了企图控制波罗的海、乌克兰及高加索,藉以摧毁苏联的作战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疯狂的“元首”不惜分散兵力,放弃了扫荡苏联红军残余部队的机会。

而与希特勒的狂热所不同的是,很多前线好将领则主张:全力进攻铁路汇合点、及兵工厂所在地的莫斯科。

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发来的那几封电报:苏军“全线遭遇突袭、几天内即俘获数以万计的人”,“德军已包围了一支支的苏军”等等。这一切使希特勒产生了严重的错觉,他一厢情愿的深信,苏联已经开始完蛋了。

陷入了胜利幻想之中的希特勒。

因为德军沿着从波罗的海到黑海,长达16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得如此顺利,让希特勒愈发的胸有成竹,他认为德国军队会继续迅速而顺利地推进,

所以,到9月底时,这位元首便指示最高指挥部:准备解散40个步兵师,腾出一批人用于工业生产方面。

意思是,德国即将全面胜利,已经用不着那么多的军队了!

同时,希特勒以为:苏联列宁格勒和莫斯科这两个最大的城市也快要不保了。

最疯狂的“元首”指令。

9月18日,希特勒发出了一道疯狂的命令:“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即使愿意投降,也不得接受。”

9月29日,希特勒又在指令中对前线指挥官说明了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城市:

我决定把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从地图上除去……拒绝接管这个城市,因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食物供应的问题,不能够也不应该由我们来解决。在这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没兴趣保留这个大城市的人口,即使只是一小部分。

  • 这意思是,如果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就要对这两座城市的平民挥动屠刀实施灭绝了。

就在这一星期,10月3日。

希特勒对德国人民发表演说时声言:“我可以绝对肯定地宣布,我们在东方的敌人已被打垮,再也爬不起来了。”

然而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肯定不会,希特勒这话说得太早了!

实际上,苏联虽暂时陷入困境,并损失了一些精锐部队,但到了7月时,就已经调整了部分力量,而德军前线部队已经开始遇上了之前从没遇过的顽强抵抗。

德军前线指挥官送回激烈战斗的报告越来越多,苏联军民在作殊死战斗并进行反攻。

苏联军队不但没有完蛋,还在日愈变强了?

这是认为苏联马上就会完蛋的“元首”,他做梦也万万想不到的事!

想不到苏军人还这么多,也想不到苏军武器装备仍然这么好。

文章图片5

英勇作战的苏联军人

德国情报机构所有关于苏联的资料,都是一派胡言。

苏联生力军源源不断地投入战斗,而德国情报机构事前一点也不知对方竟有这么多军队。

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在8月11日的日记中写道:“最初估计敌方约有200个师,而目前已查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刚消灭了苏军十几个师,马上又有十几个苏联师兵力投入作战。”

德国陆军元帅伦德斯特战后在盟军盘问下承认:“发动攻势后不久,我便发现所有关于苏联的资料都是一派胡言。”

然而这时,因为希特勒与很多高级将领的意见不合,德军最高指挥部内又发生了一次有关战略的大争论,就使德军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加复杂。

最终,希特勒不顾大多数高级将领的反对,作出了一项“东线战役战略上最大错误”的决定。

问题说来简单,但关系极其重大,希特勒与将领们的争执在于:

(1)将领们认为,应由德国三路大军中实力最强、收获最丰的中路大军从当时的阵地向前推进320公里直捣莫斯科。

(2)而希特勒坚决要按他的原定计划行事,即以南北两路为主向前推进。

那么,究竟应该以莫斯科为主要攻击目标?还是以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为主要攻击目标呢?

德陆军最高指挥部向希特勒指出:

莫斯科是苏军生产军火的重地,又是苏联通讯运输的枢纽。如果攻下莫斯科,苏联不仅要失去一个主要的军火来源,而且亦难以把部队和军需运往遥远的前线,前线就会因此被削弱,继而崩溃。

但是,他们的元首否决了这个正确的提议!

希特勒对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地区,以及高加索的油田垂涎已久,认为莫斯科可以留待日后收拾,于是他固执的命令将领们照他的意思行事。

因为很多高级将领执反对意见,希特勒大发脾气,还开始了对参谋部的破口大骂。

隆美尔在笔记里愤慨的写道:“元首还发出了一纸对德国将领极尽侮辱性备忘录,言辞中对那些提出反对建议的军官们诸般侮辱,他称陆军司令部中大半参谋军官是'满脑子过时理论、食古不化’的人。”

希特勒对参谋部人员的蔑视和侮辱,让德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也大发牢骚。

哈尔德在日记里写下了“忍无可忍!闻所未闻!莫此为甚!”等等文字,以示心里的愤怒不平。

但是,最后德军的进攻路线,当然还是由他们的元首独断独行。

文章图片6

正在行军中的德军

希特勒坚持让中路攻势暂停、全力发动南路进攻。这在战术上似乎确实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却是严重失误。

1941年9月26日,德军南路的基辅战役结束,被包围而投降的苏联军队共达66.5万名。

希特勒为此大喜,声称此役为“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

然而,有很多将领并不同意他们元首的这种沾沾自喜观点。

南路德军在基辅战役取得的成就,尽管看起来非同小可,但是将领们对于该战役在战略上的意义,却有所怀疑。

因为德国中路大军被迫两个月来一直按兵不动。而秋雨快来了,到时苏联的道路将会成为一片泥泞,接踵而来的便是冰天雪地的严冬。泥泞与冰天雪地,那是德国装甲突击部队的恶梦。

在前线将领们屡次要求下,希特勒元这时才老大不愿意地接纳了将领们的主张,同意继续进攻莫斯科。

可惜太迟了!装甲部队要到10月初才能从南路调回、再重新装备停当。

10月2日,代号“台风”的德军中路大规模进攻终于展开,计划欲以旋风般的攻势在莫斯科前线歼灭苏联最后的作战部队,达到打垮苏联之目的。

德军进兵路线,就是拿破仑当年进军莫斯科的路线。战役发起初,德军果然锐不可当,打到10月20日,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离莫斯科只有一百多公里。而苏联政府重的要部门,都已经开始撤离莫斯科。

一时,德军上下信心满满,就连头脑一向清醒的参谋总长哈尔德也开始乐观的相信:德军一定可在冬天到来之前,攻下莫斯科。

可是事与愿违!

秋雨连绵,道路一片泥泞,乘车行进的德军摩托机械化步兵,步履维艰、行军经常受阻。

布鲁门特里特将军在发回的电文中描述当时的情形:“德国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的前行,车辆统统陷进深可及轴的泥坑里,甚至拖拉机也难以行驶。没多久大部分重炮已经动弹不得……而这一切,将使得早已筋疲力竭的德军精锐部队变得如何疲惫不堪,大概并不难想象。”

德国前线将领们的报告,渐渐流露出恐惧心情,接着便是绝望之感。

由此,时刻关注着东线德军的隆美尔,在笔记中这样感慨道:“也许是这种情绪感染了战地的下级军官和士兵,又或许是这种情绪由他们而来。总之,曾经走同一条路往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的鬼影和拿破仑全军覆没的命运,经常在我梦中萦绕不散。”

德国想在1941年打败苏联的希望,在最后一刻化成泡影。

1941年,寒冬来的特别早。10月刚到,苏联就开始大雪纷飞,气温降到零下。

古德里安将军摘记说:

初雪是在10月6日夜间下的,而这时,德军刚对莫斯科重新开时发动攻势。

10月12日,大雪还是下个不停。

11月7日,古德里安首次报告部队中有些士兵严重冻伤。

11月13日,气温已降至零下8℃,德军官兵们越来越觉得冬衣缺乏。严寒不仅冻僵了德国士兵的身体,同时也冻坏了德国制的枪炮和机器。

古德里安在日记中说道:“对当时情形真正能够作出评价的,恐怕只有亲历其境的人;只有他在那个悲惨的冬天曾目睹苏联的漫天大雪,挨过那把能将沿途一切都埋在雪中的凛冽寒风;一小时又一小时地乘车走过荒无人烟的地方,好不容易到达一间破陋的房屋,但见里面都是饥寒交迫的德国曾经所谓精锐士兵。”

文章图片7

严寒中动弹不得的德军坦克

然而对于德军当面的苏联士兵在严寒中的表现,古德里安这样描述道:“相比衣着单薄、饥寒交迫的德军,苏联士兵却是清一色的吃得饱、穿得暖,冬季作战装备一应俱全的、生龙活虎似的西伯利亚人。”

在风雪交加,持续的零下气温中,又到了1941年的11月底。希特勒及其大部分乐观将领们都以为,莫斯科已是德国囊中之物。

德军在西、南、北三面,均已到达距离目标仅30-40公里的地方。这于对远在后方东普鲁士的大本营里端详地图的元首来说,德军到莫斯科的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

元首在温暖如春的大本营指挥部里指着地图,说:“某某将军,他的部队队已前进了800公里,只消多走10公里便行了”、“再加把劲,就要胜利啦。”

文章图片8

根据“元首”意图,德军全力进攻苏联心脏莫斯科的日期,定于1941年12月1日。

德军在这一条战线上,集中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坦克部队集群。但是,意外地遇上苏联军民们的顽强抵抗。

12月2日,德军第258步兵师的一个侦察营突入了莫斯科一处市郊,克里姆林宫的尖塔已经在望。但翌晨,就被几辆苏联坦克及从市内工厂紧急动员起来的苏联工人们击退了。

德军最接近莫斯科的地点——就在这个位置,到此为止了。

12月4日,古德里安报告说:气温降到零下31℃,

翌日气温再下降5℃。古德里安再次报告,德军装甲部队所有的坦克,几乎都已经动弹不得了。

12月5日,严寒天气严重危胁了德军,形势变得危急,德军进攻部队全线停顿下来。

在第4军司令部,德军前线将领们都已经知道,形势已完全改变了!

作战部长布鲁门特里特伤感地说:“我们想在1941年打败苏联的希望,在最后一刻化成泡影。”

文章图片9

莫斯科保卫战中的苏联军队

苏联军队的反攻。

12月6日,苏联大将朱可夫开始组织苏军,对德军发起了反攻。苏军在莫斯科城外沿一条320公里长的战线,出动了100个陆军师的兵力进行反击。

而与困在严寒中动弹不得的德军不同的是:所有苏联参战部队,均有在严寒和积雪中作战的装备和训练。

文章图片10

穿着冬季作战服的苏军炮兵

下面这一段,是隆美尔笔记中的原文,话中对希特勒的怨气与不满,跃然纸上。

我们的元首做梦也没有想到,苏联还有这样强大的一支部队。他们突如其来地猛攻,使德军一蹶不振。

在苦寒连天的12月和1月上旬,苏军不断突破节节后退的德军防线,德军看起来就快要象130年前拿破仑的军队一样,在苏联的冰天雪地中瓦解覆没了。

好几次,德军都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真的差一点就要重蹈拿破仑的覆辙。也许是全赖元首的顽强意志和决心,当然也因为德国军人坚忍不拨,第三帝国的部队才不致全军覆没。

但是这场战事我军败得很惨。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高加索的油田都没有到手,苏联通往英、美,以及通往南北两面的生命线,仍然畅通无阻。元首的部队两年多以来不断取得军事胜利,到这时才首次尝到在强敌之前败退的滋味。

德军参谋总长哈尔德,在次年后也写了一段总结,他这样写道:“德军长胜不败的神话已经打破了!德军在第二年春天虽然取得更多的胜利,但是这些胜利再也不能使这个神话复活。”

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正式对美国宣战。

文章图片11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苏联大将朱可夫率苏军大举突击反攻的第二天。

地球另一边发生了一件大事,使欧洲战争因而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日本海军轰炸机偷袭珍珠港。

当日,希特勒匆匆从东部大本营乘火车回到柏林。他曾对日本郑重地许下过一个秘密诺言,如今履行诺言的时候到了。

日军大举突袭美国驻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美国固然猝不及防,德国也完全没有料到。

希特勒虽曾对日本外相松冈洋右许下“德国将和日本联手与美国作战”的口头诺言。但是,双方一直没有正式签署协定,日本方面也没有向德国透露过丝毫关于偷袭珍珠港的口风。

希特勒此刻,虽然正忙着替苏联战场上那些在严寒下失魂落魄的将领们打气,整编狼狈撤退的部队,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日本偷袭重创了珍珠港的美国舰队,无疑令他赞赏不已。

因为这种突袭方式,也正是希特勒的拿手好戏,所以他对此赞不绝口。

希特勒对日本大使大岛说道:“你们用这种办法宣战就对了,这是唯一的正确办法!”

由此,希特勒马上决定,实践他对日本许下的口头承诺。他已受够了罗斯福对他本人和纳粹主义的攻击,也不能再忍受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对德国潜艇的挑衅行动。

希特勒开始越来越蔑视美国,开始无比轻蔑的低估美国的战争潜力。

一个月之后,希特勒在一次会议上对德国将领们说:“我看美国人没有什么前途。美国是个腐败的国家……我对美国只有仇恨和深切的厌恶。”

同时,希特勒又过分高估了日本的军事力量。

几个个月后,希特勒对一些部下表示:“我认为日本参战,对德国非常有利,光从日本所选择偷袭珍珠港的日子来看,已经十分有用。”

那么日本选择的日子,究竟对德国有什么用?

希特勒解释说:“当时,苏联寒冬的意外困难正大挫我军士气,每一个德国人都担心美国早晚要参战。因此从我们的立场来看,日本在这关头参战最合适不过了。”

1941年12月11日,下午2点30分,德国向美国正式宣战。

仅仅6个月前,希特勒在一场他看来已经胜券在握的战争中,只是面对一个孤立无援的英国。

这时候,却刻意要与世界上三个最大的工业强国同时作战。

长远看来,在这场战争中,军事力量主要还得靠经济力量来支持。况且,那三个敌国的人力加在一起,就大大超过三个轴心国的人力。

由此,隆美尔在笔记中感叹:“当时元首和他的三军将领们都没有好好权衡一下这些事实!”

隆美尔认为:元首不让苏联境内困于严寒中的德军及时撤退,因而造成重大的损失,显得有点不智。但是,他死守活拼的决心,无疑也有助于抵挡来势汹汹的苏军。当然,德国军人勇敢和坚忍的传统精神仍是主要的因素。

文章图片12

德军装甲步兵行军

德军的夏季攻势计划。

1942年2月20日,苏军的反攻已经泄了气,而3月底泥泞季节又到,战线沉寂下来,双方都已精疲力竭。

1942年3月30日,德国陆军一份报告透露了这一次冬季作战中的损失。

德军损失有多么惨重:

  • 东线全部120个作战师中,只有8个师还有进攻能力。
  • 16个装甲师中,只剩下140辆可供使用的坦克——比一个师在正常情况下拥有的还要少。

德军部队在休息整编时,希特勒又忙于拟订夏季攻势的计划。在下季攻势即将开始之前,他对倒霉的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高加索的石油,我们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然而,斯大林当然也猜到了德军意图!

要继续作战下去,苏联也必须保住高加索的油田。斯大林格勒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此。如果油田还在苏联手中,德国若占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封锁住经黑海和伏尔加河把石油运往苏联中部的最后主要路线。

而德国不仅需要石油来发动飞机、坦克和卡车,还需要人手来补充兵员日减的军队。

文章图片13

希特勒希望意大利派兵支援东线苏德战场。

冬季作战结束时,德军伤亡总数达到一百多万人。

德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兵源,来弥补这样的巨大损失,最高指挥部于是转向德国的朋友——意大利。

为了给已经心存疑惑的盟友打气、求助。希特勒亲自请求墨索里尼拨给他一些意大利部队。

然而,墨索里尼却正在担忧这个德国这个盟友在东线的失败。

于是,希特勒认为,有必要在这时与墨索里尼进行会谈,以便说明德国的军事力量仍然十分强大。

会谈第一天。

像往常一样,两国会谈时,当然是口才卓绝的德国元首说话最多。

使得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伯爵,在背后牢骚满腹地对同僚说:“希特勒没完没了地说呀、说呀、说呀。墨索里尼一直在受罪”

会谈第二天。

吃过了午饭,在一切要谈的都谈过之后,元首又飚起了他的口才,不停地讲了1小时45分钟。

意大利外长事后,再次对同僚发起了牢骚:“所有论点都一一提到,真是一项不漏:战争与和平、宗教与哲学、艺术与历史…··可怜的德国人,天天都得耐着性子听他们元首讲话。我敢说,他讲话时的一动一静、每一字、每一顿,他们莫不记得烂熟。约德勒将军虽然苦苦支撑,终于在一张长沙发上睡着了。凯德尔将军也直打瞌睡,但是总算没有垂下头来。他距离元首太近,不能毫无顾忌。”

关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这次会谈,隆美尔则在笔记中满是讥讽的最后总结道:

“元首喋喋不休地说了这许多话,或者可以说全靠他费尽唇舌,墨索里尼总算答应给他在苏联战线提供更多的意大利兵源。”

而在北非战场上,当时身为北非德军指挥官的隆美尔则充满了怨气,他说道:

“最初,在1942年夏天,轴心国方面还在大走红运。在进攻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开始之前,我军已在北非取得了轰动一时的胜利。到6月底,我军已进至距尼罗河约100公里处。但元首一心只顾他的苏联战役,拒绝给北非部队提供足够的兵力与武器装备的增援,使得我们在亚拉梅恩败下阵来。”

斯大林格勒战役。

文章图片14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国步兵

1942年夏末,虽然上年冬天德军在苏联的严寒天气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希特勒仍显得十分得意。

当时,德国海军的潜艇每月在大西洋击沉70万公吨的英、美运输舰船,盟国造船厂没能力赶造这么多船来补充。

起码从地图上看,到1942年9月时,德国所占领的地区仍然大得惊人。从北极海到埃及,从大西洋至距里海160公里的全球广阔地方,都有德军驻守。

夏末,斯大林格勒的争夺战开始了!

几个星期过去了,天气一直宜人。这时大量苏联援军已兼程乘夜渡河,或越过荒芜的草原赶赴斯大林格勒。城内苏军的抵抗能力正在日渐增强。

激战过后,街上到处都是破烂建筑物、颓垣败瓦,腐尸阻塞了大量道路。

坦克及机械化部队在城市中均无用武之地。种种迹象显示,一场肉搏式的巷战已迫近眉睫。

战场暂时静了下来。

但是表面的宁静,往往把指挥官骗倒!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就是这样,他心中似乎没有丝毫戒惧,也从未顾虑到他麾下那支大军的后方。

斯大林格勒的久攻不克,让元首很不耐烦了,他着令德军部队全面猛攻,以完成任务。而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德军的主力单位都齐聚在了最前方,深入敌境,无法撤回。这样,就成为在外围的苏联反击部队的最佳突袭目标。

在城内,德国最精锐的部队则没日没夜的、正在与奋不顾身的苏军及苏联武装平民们作肉搏厮杀,伤亡惨重。

文章图片15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英勇作战的苏联士兵

德军第6集团军的覆灭。

1942年9月底。苏联装甲部队自北面攻击保卢斯的第6军环形防线,这是苏军趁着数周的沉寂、集中兵力作大规模反击的前奏。

威特斯海姆将军确曾有所顾虑,主张把伏尔加河沿岸的全部德军撤到顿河彼岸;顿河与伏尔加河相距最近仅80公里。全体德国人民应该感谢他有此远见;然而他却因此惹怒了元首,被免除司令之职,并遭贬黜。

以后的几个月,城内的战事演变成了恐怖的街巷战斗,双方竞相厮杀,每天死亡者数以千计。

此时,众多的德军前线指挥官都预感出了不妙,纷纷恳请在情势仍许可时,及时撤退。但是,元首断然拒绝这些请求。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大举反攻,总指挥官就是朱可夫将军。

文章图片16

苏军坦克部队

洛高索夫斯基将军的苏联坦克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从顿河河套北弯的赛拉费莫维契出击。4天后,苏军坦克部队抵达河套南弯的喀拉契,与耶里梦柯将军那支从斯大林格勒以南向西北进击的部队会师。

而在这两支苏联大军会师之前,他们击溃了位于德国第6集团军后方及侧翼的两支罗马尼亚部队。

至此,保卢斯的德第6集团军已被包围!

此后的关键,就系于第6集团军是在得到西面的德军解救之后撒出,还是要独力突围?

然而,当时的德军前线将领们谁也想不到,最后第6集团军会被弃在那日益缩紧的包围圈中自生自灭。

实际上,本来是还来得及挽救伤亡惨重的残余部队,但是希特勒下令他们作战到底,而保卢斯哪敢违抗元首的命令。

这时候,元首执意要在2000公里外的德国,亲自指挥这场发生在苏联的战役。

被包围的德国第6集团军因为过于庞大,空中支授无法予以足够补给。

于是,部队实力日减,粮食、药物、弹药、武器一天比一天少,一切希望也逐渐幻灭。而在城内街巷上的你死我活的搏杀中,形势日渐对苏军有利,而德国部队伤亡无数。

同时,从10月底开始,让德国军队心有余悸的严寒又来了!

伏尔加河下游的冬季暴风雪越来越严重。德国的坦克和装甲车无法开动,而德军士兵们在冰天雪地中冻伤冷僵,死亡不计其数。

12月初,希特勒终于同意,派兵营救第6集团军。

贺特将军从顿河以南的第4装甲军,派出了第57装甲队向东进攻,企图打通一条通往斯大林格勒这个人间地域的走廊。

计划是,待装甲队进至距保禄斯部队防线约32公里时,第6集团军才朝着救援部队的方向突围。

然而,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渺茫的希望了。

在距离会师地点尚有50公里的地方,第57装甲队就遭遇突袭而大败。

那里有一条顿河的小支流,名为拉斯开河,在历史上很少找到有关这条小河的记载,但争夺斯大林格勒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事,就是沿着这条小河两岸展开的。德军受到比它强大的苏军部队从两侧夹攻,一败涂地。救援部队来得太晚,实力又太弱了。

接着就是苏军的扫荡行动。

曾经所向无敌的德国第6集团军,这时候已濒临绝境。然而,不知真相的德军普通士兵们,却仍然抓着最后一点希望,拼命的在战斗。

到了1943年1月底,德军的普通士兵们也逐渐觉醒了,他们也看清楚了可怕的事实,知道自己被困在了不断缩小的包围圈里,厄运注定。

德军官兵饥寒交迫,感到羞辱、绝望,自知难逃一死。

1月30日,为了振作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的士气,希特勒把保卢斯提升为陆军元帅。

特别讽刺的是,仅仅隔一天,即1月31日,新晋的德国元帅保卢斯被苏军所俘。两天之后,这支在他指挥下曾威武一时的德国大军里,官兵们一个个饿得形销骨立,终于弃械投降。

文章图片17

德军元帅保卢斯被俘(左))

这是德国开战以来尝到的最惨重的战败滋味!

隆美尔写道:

“希特勒不反思自己的失误,却把满腹怒火,都发泄在了那些不以身殉国的投降军官身上。他悲叹的说:'令我最为痛心的就是我还提升了他(保卢斯)为元帅……这样的人在最后关头,玷污了其他许多人的英勇精神’——元首并没有对斯大林格勒之败,表示任何的歉疚。”

沙漠之狐”的陨落。

隆美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个非常独特的纳粹德国陆军将领。

独特之处在于:他是唯一的一位、不仅被德国人奉若神明,而且也深受“敌国”赞赏的德国将军。

在北非战场上,英国人给隆美尔送了一个“沙漠之狐”的绰号,以此赞赏他的机巧、敏捷,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而时任英国首相邱吉尔,虽为敌人,却也称他为“伟大的将军”,邱吉尔更是这样称赞隆美尔:“由于他的热忱和机智带给我们不少悲惨和痛苦。”

隆美尔是纳粹将领,曾给了英军带去重大损失,然而其人却以胆识征服了英国人、美国人。由此却也告诉了世人一个道理,西方价值观与世界观,只崇拜强者。只有打服,永无说服!

文章图片18

隆美尔

隆美尔擅长思考,爱写笔记,喜著书。

而他之所以能在德国军界崭露头角,也是因为他写了一本有关步兵战术的书,从而引起了希特勒对他的注意。

1938年,上校军衔的隆美尔获任希特勒近卫营营长,负责保护希特勒,从此开始平步青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隆美尔晋升少将。

墨索里尼的意大利部队在北非大溃败。

为了夺回失地,德国调集兵力组成非洲军团,希特勒任命隆美尔统率德意联军,负责北非战场。就是在这片战场上,使他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绰号。

1942年6月21日,非洲军团已迫近埃及边界。希特勒提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这是德国陆军最年轻的元帅。也是隆美尔军事成就的巅峰。不过,他的辉煌战绩也到此为止了。

因为希特勒疯狂的推行两面作战,使如日中天、风头正劲的纳粹德国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而两面作战,这正是包括隆美尔在内的大批德国中高级军官所反对的。但是大多数人是敢怒不敢言的。

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深入欧洲大陆,隆美尔预感德国大势已去,不再掩饰自己的看法,曾力促希特勒及时寻求谈判,免误时机,但是没有结果。

1944年7月15日,他上书希特勒,要求德国立即寻求停火协议。

隆美尔没有参与那场举世闻名的“行刺希特勒”的行动。不过,他属于知情而未加阻止。实际他的主张是——逮捕希特勒,付诸审判,而不赞成行刺。

因此,刺杀事败后,隆美尔受牵连,“沙漠之狐”被迫自杀身亡。

文章图片19

北非战场,在装甲车上的隆美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