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升清降浊法对治痰湿性减肥的组方分析

 花无缺3myj1j3d 2023-04-02 发布于江苏
依现代生理学而言,肥胖的产生过程是:摄入能量超过消耗能量,糖类大量转化成脂肪,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堆积在脂肪组织,导致脂肪组织增大。腹部、腰围处脂肪组织丰富,故肥胖者大腹便便。
可见,饮食不节、摄入大量能量是肥胖的重要外因。脾胃能力不足,不能充分消化食物、造成摄入能量相对过剩是肥胖的重要内因。
依祖国传统医学而言,肥胖是因:肥甘厚味过量,超过脾胃运化能力,运化后的水谷精微成为清阳(养分),无力运化的、剩余的转化为脂膏、浊水、渣滓,三者皆为浊阴。脂膏浊阴化形成赘肉,浊水成痰湿,渣滓成血管、肠道的废物、宿便。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正常机体运化中,清浊混沌。脾居中焦,主运化,主血,主升清。“脾胃乃后天之根本,气血生化之源泉。”
脾主腹,浊阴居腹化形,大腹便便,赘肉丛生。需要指出的是,在初期,机体形成赘肉(脂肪)是为了抵御寒冷:阳气虚弱,阴气成型,形成脂肪,抵御寒邪。
但随着外感六淫、劳逸过度、饮食情志等,使脾胃受伤,影响到脾胃运化,则浊阴由此而生、并至泛滥。同时,由于体内全身脏腑遍布膏脂,使气机升降出入阻碍,导致脏腑气机不畅,功能受损,肝气郁滞、木犯脾土,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转输布,因而化为痰湿。痰湿在皮下和组织内蓄积,加重肥胖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饮食偏嗜导致肥胖。正常饮食应寒温适度、无偏嗜,则机体可维持阴平阳秘,正气强盛。若嗜食生冷食物,则寒凝,津液凝结,久之痰成而致肥胖;若偏食辛温、燥热食物则津液受火煎熬,转为稠浊之痰,痰浊壅塞体内,也易导致肥胖。五味偏嗜以过食甘味最为突出,因甘味入脾,其性滞腻,过多进食可致脾之运化功能下降,水谷精微失于输布,酿湿生痰,转为膏脂,发为肥胖。
缺乏运动也会导致肥胖。“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素问·宣明五气篇》),气伤则虚,肉伤损脾,气虚脾虚,运化失司,痰浊内生,膏脂积聚,发为肥胖。
脾胃的运纳之间,升降之间,分开了清浊,清升浊降,气机升降枢纽得以转动。脾守中土,力主一气周流。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喜刚燥而恶湿,胃喜柔润而恶燥。
清代医家黄元御《四圣心源》也说道:“清阳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纽,所谓土也。……。枢纽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
因此,治疗肥胖,应把浊阴降下来以治标,健运脾胃功能以治本。
冬日的屯膘不再需要,春风不冷、万物生发,当此之时,最宜减肥。
近日,关注到文小叔说公众号《一个月减掉20斤,不伤阳气不伤脾胃,不用节食不用运动,减肥必看》一文。遂查阅药典、分析其药理以记之,谨供诸君参考。药方如下(原文药名别字、剂量略有改动)。
黄芪 30g
白术12g
柴胡9g
茯苓 15g
荷叶9g
决明子10g
山楂 10g
枳实9g
鸡矢藤 30g
甘草 9g
干姜 9g




君药:白术、黄芪共为君药。白术甘温,长于补气健脾,“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本草通玄》)。“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药性论》)。白术既能健脾补虚,又能导滞去积。功在以健脾之力祛湿,为治疗脾胃病之要药。黄芪,入脾、肺二经,味甘、性微温,功善补气升阳,益胃固表。《名医别录》记载:“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黄芪益气生津,健运脾胃(《黄芪建中汤》)。黄芪、白术健脾去湿,升清降浊,运转脾胃。二者共用,使脾湿得除、脾得健运,对治肥胖之本虚。
臣药:茯苓、荷叶、山楂、鸡屎藤、枳实共为臣药。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甘而能补、淡而能渗,药性平和,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辅君白术、健脾渗湿。白术、茯苓为对药(茯苓白术散)。荷叶,性平,归心、肝经。《本草纲目》记载其功效:“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疲血”。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荷叶碱能抑制脂肪细胞脂肪合成,可通过调节葡萄糖转运、进而改善糖脂代谢。
茯苓、荷叶共奏益脾祛湿、通小便、降浊水之效。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山楂为消化油腻肉食积聚之要药,居清理血管油腻之功。以其性温、兼入肝经血分,故可通行气血。《日用本草》言其“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隔,消血癌气块”。现代研究亦证实,山楂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可通过调控脂肪代谢酶的机制控制脂肪生成。山楂配伍决明子、荷叶等,可到更好调节血脂的作用。荷叶能入脾胃经散瘀化毒,山楂能消导积滞,两者同用,均可通过运化脾胃,肃清肠胃积滞。还可通过血脂的内生循环途径降低血脂。常配伍决明子、桑叶等一起使用。
鸡矢藤,味甘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肺经。其既消食化积,又健运脾胃。配山楂对治食积腹痛。另因其甘寒苦泄,居清热解毒之功,故可平抑黄芪补药之热。
决明子,味甘、苦、咸,其性微寒。归肝、大肠经。以其味甘、咸、寒,而兼入大肠经,故可清热、润肠通便,对治内热肠燥。《本草求真》赞其:“苦能泻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
枳实,味辛、苦、酸,性温。归脾、胃、大肠经。以其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清除气浊。能“破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名医别录》),有“冲墙倒壁”之功。“若皮肤作痒,因积血滞于中,不能营养肌表,若饮食不思,因脾郁结不能运化,皆取其辛散苦泄之力也。为血分中之气药,惟此称最。”(《药品化义》)。故能消滞胃脘中之宿食、痰结、瘀血、水饮等。白术、枳实对药(枳术汤)。决明子、鸡屎藤、枳实三者,功在润肠通便。山楂、鸡矢藤、决明子、枳实奏排浊滓之效。臣药助君药升清阳、降浊阴,但对治浊阴不降、积聚之标实。君药臣药一收一放,降浊而不伤正。
佐药:柴胡。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少阳经。用量多时则疏通脏腑郁结之气,用量少时则发汗解表驱邪气。柴胡之功,着力推动气机运转、佐助君药臣药发力,使上下气机运转通畅。
使药:干姜、甘草。《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痹”。《新修本草》言:"姜黄主也腹结积连件,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痛肿",可宣散气血。此处取其温中之效力,稳守中土。
甘草,其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以其味甘善入中焦而补益脾气,助黄芪补气之力。味甘则缓而守中土、缓和津液流失导致的心悸。此品甜味浓郁,可矫正药物苦味。因此,以之为使,调和诸药。干姜、甘草共守中土。
诸药共用,以期脾胃健运、升清降浊功能得以恢复。如此,多余脂肪自消。

上文仅代表作者学术观点,与平台无关。文章内容如有雷同、涉及侵权,则请联系作者更改或删除。文中药方仅供参考,实际应用需“三因制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