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学说3

 灵兰小草 2023-04-03 发布于山西

讲师:徐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二)阴阳失调

1. 阴阳失调的概念

Ø 阴阳失调,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说明病证的寒热变化,所谓阴阳失调定寒热。

Ø 广义的阴阳失调是指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精气等相互关系失调及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概括。

狭义的阴阳失调是指于寒热有关的阴阳失调。

2. 阴阳失调的内容

(1)阴阳偏胜

  

病机的主要特点:

阴阳中的一方偏盛,而另一方不虚。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具有相互制约的变化规律。即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体现在:

阳偏盛必然会耗阴,导致阴不足——“阳盛则阴病”

阴偏盛必然会损阳,导致阳气虚损——“阴盛则阳病”

1)阳偏胜

Ø 基本概念:即是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功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而产生热象的病机变化。

Ø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热亢盛而阴液未亏的实热证。

Ø 形成原因:①感受温热阳邪,②感受阴邪,从阳化热;③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④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

Ø 临床特征:阳盛则热,阳盛病机易出现化热、化火等病理反映,表现为实热、热性病证。阳气的病理性亢盛,则以热、动、燥为其特点,故阳气偏胜可见壮热、烦渴、面红、目赤、尿黄、便干、苔黄、脉数等症。

Ø 阳偏胜病机的演变

  

2)阴偏胜

Ø 基本概念:即是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功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机体反应性减弱而产生寒象的病机变化。

Ø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

Ø 形成原因:①感受寒湿阴邪;②过食生冷,寒邪中阻;③或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

Ø 临床表现:阴盛则寒,阴气具有凉润、抑制、宁静等作用,阴气亢盛,则以寒、静、湿为其特点,临床常见形寒、肢冷、蜷卧、舌淡而润、脉紧或迟等。

Ø 阴偏胜病机演化

  (2)阴阳偏衰

  1)阳偏衰

Ø 基本概念: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产热不足,功能减退或衰弱,出现虚寒内生的病理状态。

Ø 病机特点:表现为机体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阳虚则寒”

Ø 形成原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Ø 临床特征:人体阳气虚衰,温煦、推动和兴奋功能减退,常见面色苍白、脘腹冷痛、水湿痰饮停聚、舌淡、脉迟等寒象,又见畏寒肢冷、精神不振、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微细等虚象。

Ø 阳气不足,可见于心阳虚、脾阳虚和肾阳虚等,但以肾阳虚衰最为重要。

Ø 阳气一般由精血津液中属阳的部分化生,尤其以精血为主要化生之源,故精血大伤,可致阳气化生无源而虚衰,阳不制阴,发为虚寒性病证。

Ø “阳虚则寒”与“阴盛则寒”的区别:前者是虚而有寒,后者以寒象为主,虚象不明显。

2)阴偏衰

Ø 基本概念:即是阴虚,是指机体阴气不足,产热相对增多,功能虚性亢奋而出现虚热内生的病理状态。

Ø 病机特点:表现为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热证--“阴虚则热”

Ø 形成原因:热性病证,邪热炽盛,灼耗阴液或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久病损耗阴液所致。

Ø 临床特征:阴偏衰时,主要表现为阴气的凉润、抑制与宁静的功能减退,从而出现虚热及虚性亢奋的症状:五心烦热、骨蒸潮热、两颧潮红、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Ø 阴气不足,可见于肺阴虚、脾阴虚、胃阴虚、心阴虚、肝阴虚和肾阴虚,但以肾阴亏虚为主。

Ø 阴气一般由精血津液中属阴的部分化生,尤其以津液为主要化生之源,故阳热亢盛,必耗津液而致阴气不足,而津液大伤,又可致阴气化生无源而亏虚,阴不制阳,发为虚热性病证。

Ø “阴虚则热” 与“阳盛则热”的区别:前者是虚而有热,后者是热象为主,虚象不明显。

阴阳偏衰(精气夺则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