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医病机学说——阴阳失调

 吴宣蓉图书馆 2023-05-31 发布于广东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汉医病机学说。上次我们学习了基本病机里面的邪正盛衰,这次我们学习的是基本病机里面的阴阳失调部分。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发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影响,阴阳之间失去平衡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和亡阴亡阳。人体内的阴阳既包括物质也包括功能,阳是指人体物质与功能中偏上、偏轻、偏运动的部分;阴则是指人体物质与功能中偏下、偏重浊、偏静止的部分。

阴阳偏胜是指其中一方过于强盛而另一方未衰弱的状态,属于“邪气盛则实”,表现为实证。阳偏胜是指阳气有余而阴气未曾衰减的病理状态,由感受阳邪或者气郁化火产生,表现出来是实热证,汉医称为“阳胜则热”。阴偏胜则是阴气有余而阳气未衰的病理状态,感受阴邪或者过食生冷导致,表现出来是寒实证,汉医称为“阴胜则寒”。正如我们感受风寒或风热病邪,或者发脾气,或者吃了生冷东西,刚开始我们体内的正气还没有虚弱,表现出来就是充实有余的症状,精神状态还算好,身体只是发冷或者发热,呼吸还算顺畅,没有心脏的不舒服感觉,吃错东西最多是肠胃不舒服,但胃口还有,小便还算正常,吃得下睡得着。这些症状叫做阴阳偏胜。

   阴阳偏衰是指其中一方衰弱的病理状态,属于“精气夺则虚”,表现为虚证。阳偏衰是指阳气虚损,阳不制阴的虚寒证,主要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饮食劳倦与久病损伤导致,表现出阳虚的症状。阳虚的总体特点是怕冷,环境温度稍低一些就会觉得冷,穿上衣服或者烤上火就会缓解,汉医总结为“阳虚则外寒”、“形寒肢冷”。脾阳虚的患者胃口差,消化不良,容易拉肚子,特别对生冷食物敏感,吃东西不吸收,容易虚胖或消瘦。肾阳虚的患者小便多,脚容易水肿,容易在凌晨的时候发生腹泻,小孩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成年人表现为生殖功能下降,老年人表现为过早衰老。心阳虚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不全,不能走远路,上楼梯一般不能连续上三层,中途需要休息,晚上睡觉不能躺平,躺平会觉得难受,或者睡到一半觉得气喘不过来憋醒。肺阳虚的患者表现为容易感冒气喘,出汗止不住,出的是冷汗。
   阴偏衰是指阴气不足、阴不制阳的虚热证,主要由阳邪伤阴、久病化火与情志内伤导致,表现出阴虚内热的症状。阴虚的总体特点是消瘦、怕热,患者自己从体内就觉得热,手心脚心觉得发烫,心里觉得烦躁不安,一阵一阵的发热,睡觉容易出汗,汉医总结就是“阴虚则内热”、“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肝阴虚的患者会眼睛干涩,容易发怒暴躁。心阴虚的患者容易心烦睡不着觉。肺阴虚的患者容易干咳甚至咳血。肾阴虚的患者耳鸣,生殖功能下降,早衰。

   阴阳互损是指阴阳其中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导致另一方损伤、形成阴阳两虚的状态。阴气损伤在先导致阳气随之损伤的,叫“阴损及阳”。反之,阳气损伤在先导致阴气随之损伤的,叫“阳损及阴”。
   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失调的病变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性质相反转化的病理过程,包括阳转阴与阴转阳。阳转阴是指阳邪耗伤阳气导致热证转为寒证的病理状态,火邪、暑邪等阳邪的致病特点是伤津耗气,汉医也称为“壮火食气”。气损耗到一定程度就会损及阳,导致阳虚。例如感受暑邪的患者除了有火热的表现,还有疲倦乏力、食欲下降等心气虚、脾气虚的表现。火热病邪严重到一定程度之后,患者会出现突然间手足冰冷、不省人事、脉搏消失等阳气虚脱的表现,这就是阳转阴。
   阴转阳是指阴邪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被体内的阳气催化为热邪,如寒邪、湿邪、瘀血等病邪在体内停留足够长时间都会存在化热倾向,因为人体具有源源不尽的生命动力,阳气作用于阴邪时间长了都会将阴邪转变成阳邪,也会将患者的症状从阴性转变成阳性症状。例如糖尿病的患者湿邪与瘀血相互结合阻塞经络,容易导致手足末端缺血,刚开始表现为手足发冷青紫等寒性症状,时间久了之后由于湿邪和瘀血化热,会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严重的患者有可能会因此导致截肢或危及生命,这就是阴转阳。

   阴阳格拒是指阴阳其中一方偏盛至极或极端虚弱,强盛者将虚弱者格拒于体外,阴阳不能维系,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病理现象。阴盛格阳是指阴气过于强盛或者阳气过于衰弱,阴气将阳气格拒于体外的病理现象,表现为真寒假热的状态。患者表现为精神疲倦、想睡觉、不想动,没胃口、拉肚子等阴气旺盛、体内虚寒的症状,但同时又有发高烧、面红、脉搏快等好像是热的表现,其实就是体内的阴气或寒邪将患者的阳气驱逐外出的病变类型。
   阳盛格阴则是阳气过强或阴气过于衰弱,阳气将阴气格拒于体外的病理现象,变现为真热假寒的状态。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便秘、口气重、口渴喝水多等内部热证的表现,同时又有手足发冷、面和嘴唇发青、脉搏减慢等好像是寒冷的表现,其实就是体内的阳气或者热邪将患者阴气驱逐外出的病变。
   阴阳亡失是指阴或阳大量流失,导致功能严重衰竭、生命垂危。一般是由阴阳格拒发展过来的。亡阴是指人体属于阴的物质大量流失,属于阴的功能急剧衰竭。患者会表现为身体干瘦、皮肤起皱纹、眼眶深深凹陷下去等等营养耗竭症状,同时出现烦躁不安或者胡言乱语,面色泛红,呼吸急促,大汗淋漓,汗像油一样又滑又浓稠,舌红没有舌苔,脉搏异常增快,血压持续下降直至休克等热性的危重症状。
   亡阳则是指人体属于阳的物质大量流失,属于阳的功能急剧下降。患者会表现为疲倦乏力、嗜睡甚至昏迷不醒的状态,有面色发白,皮肤湿冷、面目浮肿等贫血伴有水肿的症状,同时出现大汗淋漓,汗液清稀像水一样,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全面下降直至休克的功能衰竭症状。
   亡阴亡阳都与气的耗损密切相关,都是物质与功能的同时衰竭。亡阴亡阳相互累及,均表现为大汗不止,最终走向死亡。在亡阴或亡阳的情况下,补充营养物质的同时更需要鼓舞脏腑功能。营养如果得不到补充,只是提升功能的话,会加重人体气血津液的损耗,得到提升的功能也不能维持下去。如果只补充营养不注意提升功能的话,人体的功能衰竭,神志丧失,变成像植物一样的状态,就跟一具尸体没有太多的区别。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医病机学说的阴阳失调部分,了解了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转化,阴阳格拒与亡阴亡阳的各种原理和症状表现,下次讲述的是病机学说中的气血津液失常,感谢各位收听,再会。

(作者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双专业学士,中西结合神经病学硕士,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李盈中医诊所负责人,深圳龙华区医调委人民调解员,龙华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本资料根据 李盈 博士 于8月25日在微信群上为大众所做的健康讲座整理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